唐光洗
[摘? ?要]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指學生通過物理學習而逐步形成的關鍵能力、必備品格與價值觀念。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主要由“物理觀念”“科學思維”“實驗探究”“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四個方面構成。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有效實施“4+N”教學模式,對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提升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初中物理;“4+N”教學模式;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 ? G633.7?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1)17-0046-02
“4+N”教學模式是一種以關注學生的學為前提,以現行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教師按一定的步驟靈活組織實施的教學模式。該模式以“提出目標——目標達成——目標檢測——歸納小結”4個流程為核心開展教學,引導學生在學習目標的指引下,以問題為中心完成對知識的構建,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有所收獲?!?N”是指在核心流程不變的情況下,根據教學需要及教師的個性特長開展的個性化教學流程,如情景創(chuàng)設、布置課后作業(yè)等。在“知識核心時代”向“核心素養(yǎng)時代”轉變的當下,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如何有效實施“4+N”教學模式,培育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從情境引入、目標制訂、目標達成、達標檢測、課堂小結五個方面介紹“4+N”教學模式在培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的作用。
一、創(chuàng)設生活化引入情境,培育學生的物理科學態(tài)度
“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這是新課程改革對物理教學提出的明確要求,陶行知先生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念。物理課堂教學只有和社會生活融為一體并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深刻感受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作用,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對課堂活動充滿濃厚的興趣。在初中物理“4+N”教學模式實施的過程中,我們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前概念知識,創(chuàng)設一個個生活化的引入情境,以增強學生探索新知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滬粵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下冊《怎樣比較運動的快慢》的教學,課前可提出問題:50米跑時,體育老師是如何比較同一小組的同學誰跑得快些的?800米跑過程中,看臺上的同學是如何比較哪位同學跑得快些的?由于這些問題是學生生活中常見的問題,所以學生很容易回答出來。接下來,再提出問題:小聰參加了200米跑比賽,小明參加了400米跑比賽,我們如何比較誰跑得快些?升級后的生活化問題很快使學生進入了思考狀態(tài),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求知欲。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因勢利導,把學生輕松帶入新知識的學習,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制訂可測性學習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責任和學習意識
學習目標是學生學習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同時也是教師教學的依據。確立具體明確的學習目標是每位教師的首要教學任務。學習目標的制訂,一方面要立足學生的實際,另一方面行為動詞的界定要準確,表達要簡單清晰。例如,滬粵版初中物理九年級上冊《怎樣才叫做功》的教學,根據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知道機械功,用生活中的實例說明機械功的含義),課前,教師可結合學生的實際制訂如下學習目標:1.能說出做功的兩個必要條件;2.能正確寫出機械功的單位和計算公式;3.會用機械功的計算公式進行簡單計算。讓學生在開始新知識學習之前,明確自己本節(jié)課的具體任務,從而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的放矢地進行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再如《升華和凝華》的教學,課前制訂了如下學習目標:1.能準確說出升華和凝華的定義;2.能結合實例,說明升華吸熱,凝華放熱;3.會解釋生活中常見的升華、凝華現象。在初中物理“4+N”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教師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可操作和可檢測的學習目標,使學生在新知學習之前明確學習目的,增強責任意識,從而大幅度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三、設計多元化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新課改的任務之一就是“改變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恰當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學習,設計多元化的達標形式,對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使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對構建有效的初中物理課堂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滬粵版初中物理九年級上冊《探究串、并聯電路中的電流》的教學中,可先提出問題:串聯電路中的電流有什么特點?讓學生進行猜想并回答,然后演示不同規(guī)格的兩只燈泡和相同規(guī)格的兩只燈泡串聯在電路中的發(fā)光情況,引起學生的思維沖突。接下來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讓學生帶著困惑進行合作學習,展開交流討論,共同制訂“探究串聯電路中電流規(guī)律”的實驗方案。然后請個別小組代表匯報本組實驗方案,其他小組成員進行補充完善,最后得出大家一致認可的實驗方案。在此基礎上,再組織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操作……這樣,一方面培養(yǎng)了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另一方面通過設計探究性學習方式,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為學習目標的達成提供了多元化的途徑,為學生今后的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設置梯度化檢測試題,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
達標檢測是物理教學必不可少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是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情況的有效途徑,是對課堂教學效果的全面反饋。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指出物理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學生的終身發(fā)展為本,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學習科學的能力都得到發(fā)展”。為此,在初中物理“4+N”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在達標檢測題的設置上要體現梯度性,以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學有所獲。例如在滬粵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下冊《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學中,為了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公式進行計算,教師可設置如下不同層次的達標檢測試題。
A層:體積為0.1 m3的物體浸沒在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B層:邊長為0.1 m的正方體浸沒在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C層:邊長為0.1 cm的正方體浸沒在酒精中,它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并解答其中一個或兩個層次的題目。一方面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體驗,思維能力得到鍛煉,另一方面使教師及時了解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
五、采用個性化小結方式,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
課堂小結是課堂有效教學的必要環(huán)節(jié),也是學生有效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對課堂小結這一環(huán)節(jié)缺乏足夠的認識,課堂小結方法單一,針對性不強,主體單一,此外,學生在課堂小結階段的學習意識也比較淡薄。在初中物理“4+N”教學過程中,采用個性化的小結方式,學生通過完成課堂小結任務,不僅可以進一步強化自己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而且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給學生留下思考、探究的空間,增強學生的物理能力。
余文森教授認為“教學有效是教師追求的目標,總結教學模式是必要的。采用哪種模式開展教學,選用原則應當是使所選的教學模式能服從和服務于教學,使課堂教學有效甚至高效。模式是可變的,有效才是我們的追求”。 “4+N”教學模式是一種以關注學生的“學”為前提的教學模式,它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參考,對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參? ?考? ?文? ?獻? ?]
[1]? 余文森.有效教學十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 李增艷.分層作業(yè)在九年級物理習題教學中的實踐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7.
[3]? 王智姝.初中語文課堂有效小結的實踐與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9.
[4]? 李艷杰.論物理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J].青春歲月,2013(9):253.
[5]? 余文森.論學科核心素養(yǎng)形成的機制[J].課程·教材·教法,2018(7),38(1):4-11.
[6]?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7]?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8]? 儂朝敏.中國地理學會201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10月.
(責任編輯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