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豪亞
四年前,我選擇了做一名公費師范生。每每想起,就覺得這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說幸福,是因為我熱愛并憧憬教師這份職業(yè)。那時,我從地理信息科學跨專業(yè)轉到了小學教育全科師范生,開啟了自己投身教育的歷程。
大學四年的學習,讓我成長了很多,從對教師職業(yè)的懵懂到有了自己的教學見解。其間,我學習了各種專業(yè)知識,如教育史、文學史等,專業(yè)素養(yǎng)有了很大的提升;學習了小學的各種學科技能,如音樂、書法等,讓我的技能得到了豐富。同時,我們每學期都會到一線學校去見習觀摩,學習名師的教學經驗……再加上各種比賽的歷練,最終成就了今天的我。
踏上工作崗位后,看到眼前充滿好奇的鄉(xiāng)村孩子,我就想著要為他們做點什么。在隨后的教學中,我不斷學習總結,把學過的理論知識與實踐中的摸索相結合,尋找實用有效的教育策略。比如在教學方法上,我嘗試采用啟發(fā)式教學、討論式教學、合作探究式教學等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和發(fā)展的教學方式。在班級管理上,我嘗試采用民主式管理,由學生和教師一起來制定班級的管理制度。學生參與班級管理,不僅可以鍛煉他們的管理能力,還可以促進他們的自我教育能力。
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我對鄉(xiāng)村教育有了自己的見解。就拿我任教的學校來說,學校的教學設施有待完善,教師的教學資源少,缺乏好的提升平臺,而學生則以留守兒童居多,他們視野不夠開闊,可選擇的機會少。但是,鄉(xiāng)村的孩子大多很懂事,簡陋的環(huán)境、欠缺的資源、貧困的家庭仍然沒有能夠阻擋他們對學習的熱愛。當然,我們也必須正視孩子們存在的一些問題。他們大多性格敏感,容易出現自卑心理,不愿與人交流,學習習慣較差。要解決這些問題,我認為有三點需要注意。首先是家長的陪伴。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成長起著關鍵作用,父母對孩子的關愛也是促進孩子性格成長的關鍵因素。其次是教師的教導。教師要做到嚴慈相濟,為人師表,教給孩子學習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最后是孩子個人的努力。人生下來就是一張白紙,而后天的努力決定了這張白紙上的內容。
作為鄉(xiāng)村教師的一員,我會不遺余力把自己最好的一面留在課堂和校園里,會努力給鄉(xiāng)村兒童帶去更多愛和關懷,幫助他們健康快樂成長。同時,我也呼吁大家多多關注鄉(xiāng)村教育,為鄉(xiāng)村兒童帶去更多的愛和支持,因為,他們也代表著未來,代表著鄉(xiāng)村的希望。
(本欄責編 再 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