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愛華
摘要 近年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技術的進步,植樹造林工程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人工混交林的營林技術應運而生。該技術轉變了以往單一樹種林地病蟲害發(fā)病率較高,樹木成活率低等多種問題。因此,本文將著重分析人工混交林的營林技術要點,旨在為更好地進行人工混交林的營林獻力。
關鍵詞:人工混交林;營林技術;要點分析
自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提出以后,我國各界對植樹造林工程均投入了極大的關注和興趣。傳統(tǒng)的植樹造林基數已經存在滯后性,因此,為滿足社會發(fā)展的最新需求,人工混交林營林技術應運而生。
1 人工混交林營林技術價值分析
首先,有利于森林實現營養(yǎng)空間的充分利用。人工混交林的營林技術能夠充分利用森林的營養(yǎng)空間,在地上、地下和空中等空間層面,充分利用潛在的生物特性,盡可能地實現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更能利用植物的生態(tài)特征進行合理的分布和科學設置。從而提高林產品的質量和產量。
其次,有利于改善當前的林地立地條件。根據環(huán)境的梯度變化,采用人工混交林技術,在尊重生物多樣性的同時,可以有效改善土壤,預防有害分泌物的積累,達到增強林地抵御災害的能力。特別是一些天敵多的森林物種,可以在這一技術下減少因不良氣象因素所帶來的影響,提高樹木的抵抗能力。
2 人工混交林營林技術要點應用
2.1 樹木類型篩選
人工混交林中營林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要確保樹種選擇的正確性跟合理性,因此要對樹木類型進行嚴格的篩選,特別是混交林樹種的搭配會直接影響甚至決定著營林的質量。因此,務必要注重樹種的種類數量質量相宜的規(guī)律,避免發(fā)生相悖的情況。一般來講,樹種會分為陰性和陽性。而混交林樹種的搭配,需要考慮到陰性和陽性的比例,才能夠達到較好的經濟效果和生態(tài)效果。由于我國國土資源遼闊,不同省份的氣溫和降水條件氣候各有不同,因此,不同省份所適宜的種植樹種也有著顯著的差異。但一般來講,在選擇混交樹種時,不僅要兼顧陰性和陽性,還要盡量挑選抗病蟲害能力強、需水量較少的樹種。
2.2 明確混交方式
進行人工混交林的營林技術分析時要明確混交方式。混交方式和比例在某種程度上息息相關,但卻各自有著獨立性。在明確混交比例的同時,工作人員也需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和例行針對混交方法的特點選擇適宜的混交手段。一般來講,陰性樹種和陽性樹種混交時可以緩和樹種之間的矛盾,但施工過程會相對復雜。而帶狀混交或塊狀混交之間關系不夠密切,當發(fā)生矛盾時會加劇種植難度,影響種植效果。例如,以西南地區(qū)為例,當地的人工混交以林間混交,帶狀混交和塊狀混交為主。在林間混交中,當地云山的苗木喜陰涼,因此可以將其與落葉松按照林間混交的方式進行種植,但考慮到云杉生產環(huán)境較慢,建議提前兩年種植。
2.3 控制混交比例
為更好地進行人工混交提高營林水平,務必要明確混交比例,實現森林的三大效益。一般來講,混交林中的針葉樹比例較大,可產生更高的經濟效益,但生態(tài)效益和社會效益卻有所不足。反之,混交林中的闊葉林比例較大,則生態(tài)效益和社會效益較好,但經濟效益相對較弱,因此要嚴格控制混淆的比例,兼顧三方效益,才能夠確保經過混淆后能夠更好地實現資源配置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在控制混淆比例的前提,要結合所在地區(qū)的實際情況和外部因素綜合考量。在因地制宜原則的前提下,要盡量選擇樹種競爭力強且立地條件良好的,并適當增加混交樹種的比例。
3 結論
人工混交林營林技術是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下植物種植的必然選擇,也是造福子孫后代的林業(yè)工程,因此要注重營林技術要點、合理選擇樹木類型、明確混交方式,并嚴格控制混交的比例,確保我國林業(yè)能夠在成熟完善的人工混交林營林技術下成熟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