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曉燕
[摘 要]語法作為英語知識體系中最核心、最基礎的內容,對于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形成與發(fā)展的影響不可估量。在小學高段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有意識、有策略地對學生加強英語語法的滲透,立足高段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引導學生積極地思考與分析,理解并掌握語法知識的要點,學會正確應用語法知識組織語句,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
[關鍵詞]小學高段;英語教學;語法知識;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3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1)18-0049-02
語法是英語基礎知識中不可或缺的構成部分,在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語言能力形成與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英語語法的專業(yè)性很強,不易于學生理解,歷來都是英語學習的難點。小學高段學生具備初步的抽象思維能力,所以在小學高段英語教學中,對學生加強英語語法知識的滲透,引導學生關注語法知識、牢固掌握語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應對英語測試,提高英語學習成績,而且能夠促進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發(fā)展,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為學生的英語學習和長遠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
一、引導學生有目的的閱讀,自主發(fā)現(xiàn)英語語法知識
傳統(tǒng)的英語語法知識教學都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地接受、機械地記憶,影響學生語法知識的內化吸收,也導致學生產(chǎn)生思維的惰性,這對于英語語法知識的教學和學生的長遠發(fā)展都是極為不利的。為了改變語法教學的現(xiàn)狀,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英語語法知識學習時,需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加強對學生的引導,激活學生的思維,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學習的主體性,促使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英語語法知識,強化記憶,提高學生語法學習的主動性。
例如,教學PEP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英語上冊Unit 1《How can i get there?》這一單元的語法知識時,教師組織學生閱讀“l(fā)ets talk”部分,引導學生關注對話中的重點句型:“Read this part quickly and find the important sentences.”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很容易找到“Where is the museum shop?”“Where is the post office?”這兩個重要句子,并且注意到答語“Its near the door”“Its next to the museum”。學生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句型知識,做出標注,加深了記憶。然后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總結出句型的基本結構“Where+be+some place?”,提高了語法知識學習的效果。
相對教師直接告知語法知識而言,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英語語法知識可以記憶得更加牢固,優(yōu)化語法學習的效果,也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成就感,強化學生的學習行為。上述教學,教師通過設計針對性強的閱讀任務,引導學生關注重點語句,深入思考與分析,發(fā)現(xiàn)語法知識,使學生體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
二、組織學生有主題的探討,深入理解英語語法知識
眾所周知,語法作為英語知識體系中最本質、最核心的部分,具有很強的專業(yè)性,對于抽象思維能力較弱、英語知識儲備較少的小學生來說,理解語法知識存在一定難度。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需要發(fā)揮學生的集體智慧,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助,實現(xiàn)對語法知識的理解。因此,教學小學高段的英語語法知識時,教師應圍繞重要的語法知識點,組織學生進行探討,鼓勵學生大膽地闡述自己的觀點,利用學生之間的思維碰撞,促進學生對語法知識的思考與探究,使學生正確地理解語法知識。
例如,教學PEP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英語上冊Unit 5《What does he do?》這一單元的語法知識時,教師組織學生圍繞“What does he do?”“What does she do?”兩個句子進行小組討論。于是,學生小組圍繞“這兩個句子是詢問什么?”“如何回答?”進行探討。有的學生說:“這兩個句子是詢問職業(yè)或者工作的,回答通常都是‘He/She is ...的形式?!薄癢ell done.”教師肯定學生說法并提問:“What do you do?”學生結合對語法知識的理解,推測出教師問句的意思,然后模仿教材“Shes a head teacher.”回答問題:“I am a student.”通過討論探究,學生深刻地理解了所學的語法知識。
圍繞英語語法知識教學的重、難點,引導學生進行必要的討論活動,引發(fā)學生深入思考,探尋語言知識的本質和規(guī)律,可以輔助學生完成語法知識的吸收,完善自身的英語知識結構,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上述教學,教師根據(jù)課堂語法知識的教學目標,結合小學高段學生的思維水平設計討論活動,促使學生通過相互探討,深入理解所學的語法知識。
三、指導學生有策略的交流,正確應用英語語法知識
正確應用語法知識,不僅是提高學生英語成績的必要條件,而且是發(fā)展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必備基礎。因此,英語語法學習需要學生在準確記憶和透徹理解語法知識的基礎上,可以正確運用語法知識組織語句進行恰當?shù)谋磉_。為了達成這個教學目的,教師在進行小學高段的英語語法教學時,需要結合學生熟悉的場景,創(chuàng)設真實的語言表達情境,為學生應用語法知識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促使學生正確恰當?shù)剡\用語法知識組織語句,體現(xiàn)英語的工具性,提升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
例如,教學PEP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英語上冊Unit 2《Ways to go to school》這一單元的語法知識時,教師在學生掌握“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I usually come on foot.”等句型后,結合小學六年級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利用PPT呈現(xiàn)一組圖片,列出學生上學的幾種常見方式:“Look at these pictures.How do they come to school?”提出問題后,教師組織學生圍繞“上學方式”進行課堂對話。學生紛紛說道:“Hello.Li Hong,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I often come to school by bike.”“How does Wang Hua come to school?”“She comes to school on foot.”學生靈活正確地應用句型進行對話,提升了英語表達能力。
上述教學,創(chuàng)設語言表達的有利情境,創(chuàng)建應用語法知識的語言環(huán)境,促使學生正確運用語法知識組織恰當?shù)恼Z言表達思想情感,輔助學生內化語法知識并轉化為英語表達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根據(jù)語法知識應用常見的問題,有策略地引導學生交流,使學生在自由表達中掌握語法知識的應用要點,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
總之,立足小學高段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方式,在英語語法知識的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死記硬背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自主發(fā)現(xiàn)、合作探究的學習機會,引導學生牢固掌握、深刻理解、正確應用英語語法。這樣可以夯實學生的英語基礎,促使學生正確建立語法知識結構,順利地實現(xiàn)英語知識向綜合語言能力的轉化,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特約編輯 木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