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對家風家訓文化的內(nèi)涵進行簡述基礎上,指出家風家訓文化融入幼兒園品德教育面臨的主要挑戰(zhàn):家風家訓在家庭中的缺位;幼兒園缺乏相關專業(yè)教材;幼兒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針對挑戰(zhàn)建議讓家風家訓回歸家庭,積極構建專業(yè)教材,不斷豐富教學方法。
關鍵詞:家風家訓文化;幼兒園;品德教育;教材
品德教育一直以來均是幼兒園教育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及《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等均不同程度上提及和強調(diào)了幼兒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并對幼兒園品德教育的實施做出重要精神指引。研究發(fā)現(xiàn),將家風家訓文化融入幼兒園品德教育是一種有效路徑,有利于弘揚家風家訓文化,有利于提升幼兒園品德教育的有效性。
一、家風家訓文化的內(nèi)涵
家風即門風,是一個家庭亦或是家族在代代相傳中逐漸積淀、演進而形成的一種文化氛圍;家訓是家庭、家族內(nèi)部長者對家庭、家族成員的訓誡。家風家訓是中國傳統(tǒng)家庭文化的核心,是培育個人品性的原生力,是促進家族興旺的內(nèi)生力,是營造良好風氣的推動力,是以家為根的文化,強調(diào)立德修身。除此之外,還蘊含有齊家思想、治國思想等。中國傳統(tǒng)家風家訓文化以經(jīng)、史、百家之說傳家,重視家庭教育,以孝悌忠義修身立德。倡導睦族親鄰,行善鄉(xiāng)里。倡勤儉,重執(zhí)業(yè)。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結晶。
二、家風家訓文化融入幼兒園品德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
將家風家訓文化融入幼兒園品德教育是一種可行、有效路徑。遺憾的是,目前我國絕大部分幼兒園并未采取該做法,將家風家訓文化融入幼兒園品德教育仍面臨諸多挑戰(zhàn),主要如下:
(一)家風家訓在家庭中的缺位
改革開放以前,尤其是封建社會時期,由于長期受到儒家思想影響,我國很多家庭均具有自身獨特家風家訓,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改革開放后,在社會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的大背景下,人們的思想由于深受外來思想沖擊,過分追求利益化,逐步忘卻、忽視了家風家訓的重要性。如此一來,家風家訓亦在很多家庭逐步淡化甚至“消失”。在對部分幼兒家長進行問卷調(diào)查及訪談時,大部分幼兒家長均表示家風家訓在自身家庭中已不同程度上出現(xiàn)缺位。此種情況的存在對家風家訓文化融入幼兒園品德教育極為不利。在家風家訓文化缺位的背景下,強行將家風家訓文化融入幼兒園品德教育,無異于“無根之樹”、“無源之水”,很難真正取得理想成效。
(二)幼兒園缺乏相關專業(yè)教材
教材是幼兒園品德教育的重要載體,是提升幼兒園品德教育質(zhì)量的重要媒介。我們在將家風家訓文化融入幼兒園品德教育的過程中,需積極借助相關教材,從而有的放矢的將家風家訓文化與幼兒園品德教育有機融合在一起。但由于諸多原因,目前幼兒園普遍缺乏相關方面的專業(yè)教材,這一點從具體調(diào)查與訪談中亦可得到幾分佐證。在對部分幼兒教師進行調(diào)查與訪談時,所有人均一致表示:所在幼兒園缺乏家風家訓文化融入的專業(yè)教材。正因如此,家風家訓文化融入幼兒園品德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遭受了阻礙。所以,為促進家風家訓文化更好融入幼兒園品德教育,還需在專業(yè)教材的構建方面多下功夫。
(三)幼兒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
家風家訓文化融入幼兒園品德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具體踐行過程中需運用到多種教育教學方法,通過多元教育教學方法的運用讓家風家訓文化更好融入幼兒園品德教育。目前,部分幼兒園已然開始關注到家風家訓文化,并要求教師在日常品德教育過程中適時融入家風家訓文化,但融入過程卻極為單一:大部分幼兒教師均采用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法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雖可起到一定成效,但卻并不理想。欲改變這種現(xiàn)狀,未來還需切實改變教學方法單一的問題,積極倡導幼兒教師運用多元教學方法,將家風家訓文化更好融入至幼兒園品德教育當中。
三、促進家風家訓文化融入幼兒園品德教育的建議
目前,家風家訓文化融入幼兒園品德教育仍面臨諸多挑戰(zhàn)。為更好促進家風家訓文化融入幼兒園品德教育,特提出如下建議:
(一)讓家風家訓回歸家庭
上述論述中提及到,很多家庭已不同程度上出現(xiàn)家風家訓缺位的不良情況。為更好促進家風家訓文化與幼兒園品德教育的有效融合,建議應積極采取如下措施讓家風家訓回歸家庭:一是幼兒園定期或不定期組織家長召開以“家風家訓”為主題的座談會,通過教育引導方式讓家長明晰家風家訓的重要意義,明晰如何科學構建家風家訓文化;二是幼兒園配合社區(qū)和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做好家風家訓教育宣傳工作,督促和引導更多家庭根據(jù)自身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構建家風家訓文化;三是各大媒體應加強公益宣傳,弘揚家風家訓文化,讓更多家長自覺參與到家風家訓文化的構建當中。當家風家訓文化逐步回歸家庭后,幼兒園亦可積極組織優(yōu)秀家風家訓評選活動,邀請各家庭積極報名參加,對獲獎家庭予以獎勵,并且以其為榜樣大力開展宣傳活動。一旦幼兒所在家庭普遍形成良好家風家訓文化,那么家風家訓文化融入幼兒園品德教育活動便有了重要前提和基礎。
(二)積極構建專業(yè)教材
家風家訓文化融入幼兒園品德教育離不開專業(yè)教材的“大力支持”,這一點毋庸置疑。基于當前幼兒園缺乏相關方面專業(yè)教材的現(xiàn)實,建議各地方政府在統(tǒng)一編撰幼兒園品德教材時,應科學插入家風家訓教學內(nèi)容。家風家訓教學內(nèi)容應至少包含如下幾個方面:(1)何謂家風家訓?(2)中華民族傳統(tǒng)家風家訓文化的發(fā)展簡史;(3)家風家訓對幼兒成長的重要意義;(4)幼兒應如何繼承與發(fā)揚優(yōu)秀家風家訓文化等。除此之外,為讓家風家訓文化更好融入幼兒園品德教育,各幼兒園亦可根據(jù)自身實際情況,組織骨干教師自主編寫家風家訓的校本教材。為解決幼兒園個體力量有限,無法獨立編撰校本教材的現(xiàn)實問題,幼兒園之間還可通力協(xié)作,利用集體力量共同編寫校本教材。有了家風家訓文化融入幼兒園品德教育的專業(yè)教材后,教師便可依據(jù)教材有條不紊地將家風家訓文化融入幼兒園品德教育,讓家風家訓文化成為助力幼兒園品德教育質(zhì)量提升的重要“抓手”。值得一提的是,基于幼兒園課程教學時間有限的現(xiàn)實,建議幼兒園品德教材中的家風家訓內(nèi)容無需“著墨過多”,應堅持“淺顯易懂”的基本原則進行編撰。
(三)不斷豐富教學方法
僅僅依據(jù)專業(yè)教材將家風家訓文化有機融入至幼兒園品德教育之中,一味采用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法,很難取得理想的品德教育成效。為解決此問題,建議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幼兒園或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組織幼兒教師參與家風家訓教育教學的專業(yè)培訓,通過培訓讓幼兒教師掌握更多豐富、有效教育教學方法,讓家風家訓文化與幼兒園品德教育更好融合起來,更好提升幼兒的品德素養(yǎng)。二是幼兒園應定期或不定期組織幼兒教育參與家風家訓教育的研討,讓幼兒教師之間相互取長補短,共克難題,不斷提升家風家訓文化的教育教學成效。三是定期或不定期舉辦(如每學期舉辦一次)家風家訓親子活動。如可以家庭為單位,創(chuàng)編 “家風家訓”為主題的情景劇,在全園師生面前進行表演。讓家風家訓文化對更多幼兒和家長產(chǎn)生積極影響,促進優(yōu)秀家風家訓文化的建立。亦可組織幼兒或家長參與“家風家訓”為主題的演講、辯論活動等。讓豐富活動彌補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方法存在的不足。
四、結語
總而言之,將家風家訓文化融入幼兒園品德教育是一種可行、有效做法。雖然在具體融入過程中可能仍會面臨這樣或那樣的挑戰(zhàn),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只要我們不放棄、不氣餒,積極采取有效應對策略,相信未來中華民族優(yōu)秀家風家訓文化必然可與幼兒園品德教育更好實現(xiàn)融合,更好促進幼兒思想品德素質(zhì)的提升。
廣東省南雄市機關幼兒園?廖秀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