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偉
雁,又叫鴻、鴻雁,俗稱大雁。羽毛呈紫褐色,群居在水邊,飛翔時一般排列成行。是一種大型候鳥。每當秋冬季節(jié),它們就從老家西伯利亞一帶,成群結隊飛到我國南方過冬。第二年春天,它們經過長途旅行,回到西伯利亞產蛋繁殖。
在我國大部分地方都能看到雁陣飛過的景象。大雁被人們賦予了豐富而深刻的文化內涵。
雁有一項“特異功能”——替人捎信。源自一個典故:漢武帝時,蘇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拘押在北海牧羊;后來匈奴與漢和親,漢朝使者要求匈奴放回蘇武,匈奴詐言蘇武已死;此后漢使得知蘇武的真實情況,也編了謊言,說漢天子打獵時射下一只大雁,大雁腳上系著一封帛書,說蘇武在某大澤中;匈奴只得將蘇武放回。這就是“雁足傳書”。后來人們常用“鴻雁”“來鴻”“魚雁”等指代書信。如王灣《次北固山下》:“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詩人泛舟于綠水之上,繼續(xù)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駛去。這時候,一群北歸的大雁掠過晴空。雁兒要經過洛陽的??!詩人不由得想起了“雁足傳書”的故事,還是托雁捎個信吧:雁兒啊,勞煩你們飛到洛陽的時候,替我問候一下家里人。詩句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xiāng)思愁緒。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庇螟櫻愕膫髡f表達了心中的相思之苦。
雁總是結隊遷徙,但途中經常會有個別雁因受到獵人射擊而掉隊,成為孤雁。“孤雁”“孤鴻”“斷鴻”便成為孤寂、孤傲的代名詞。如杜甫《孤雁》:“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孤雁不飲不啄,執(zhí)著一念,且飛且鳴,其聲凄慘,其影孤單。思念同伴,拼命追尋,悲壯中透露出一份熱烈,一份執(zhí)著,表達了詩人感時傷懷的離亂之苦。蘇軾《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币股钊遂o,月掛疏桐之時,仿佛有個幽人獨自往來,如同孤鴻之影,透露出詞人孤寂的處境和高潔自許、不隨波逐流的心境。
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游子思鄉(xiāng)懷親和羈旅傷感之情。如溫庭筠《商山早行》:“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痹缧械木吧屧娙讼肫鹆俗蛲淼膲艟常洪L安春光明媚,池塘水暖,成群的野鴨、大雁在塘中自得其樂。詩人以樂景襯悲情,夢境和現(xiàn)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去國懷鄉(xiāng)之情在所難免。
大雁遠離人群,它們在高空列隊飛行,日夜兼程,已很辛苦;再加上叫聲悲哀,傳播很遠,這就給人留下了悲哀的印象。人們常以雁比喻在天災人禍中流離失所、啼饑號寒的災民,連遷移他鄉(xiāng)的人家也叫“雁戶”。如《詩經·小雅·鴻雁》:“鴻雁于飛,哀鳴嗷嗷。維此哲人,謂我劬勞?!睂懯钩夹杏谒姆?,見流民如鴻雁飛集于野;流民看到使臣的到來,都合詞傾訴,如鴻雁哀鳴之聲不絕。后來便以鴻雁在野、哀鴻遍野比喻流離失所的百姓。龔自珍《己亥雜詩》:“三更忽軫(zhěn,悲痛)哀鴻思,九月無襦淮水湄?!睂懙木褪前傩樟麟x失所的悲苦生活。
南來北往的大雁們,哪里會知道,自己在高空飛行,竟會在詩人的心底投下這么濃郁的憂愁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