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穿越回宋朝,春節(jié)熱搜榜上定會好戲連臺,讓人目不暇接。據《東京夢華錄》《夢粱錄》等書籍記載,一入臘月,年味越來越濃,用豬肉、羊肉、魚肉腌制的臘味四處飄香。商家開售門神、鐘馗、桃板、桃符及茄干、葫蘆干、馬齒莧、麥芽糖等年貨,人來人往,熱鬧非凡。隨著印刷技術的進步,還能買到吉祥的年畫。
臘月二十四,家家皆置備“蔬食餳豆”祭灶,“請僧道看經,備酒果送神”。于灶門涂抹酒糟,叫“醉司命”;于床底點燈,叫“照虛耗”。
除夕日,家家戶戶灑掃庭除,換門神、掛鐘馗、釘桃符、貼春牌,祭祀祖宗。晚飯后,全家圍坐于火爐旁守歲,水果點心必不可少,有“守冬爺長命,守歲娘長命”之說。此夜,競相燃放爆竹,最響亮的要數皇宮里的,響徹云霄,天子與百姓同樂。爆竹花樣繁多,有單響、雙響、飛天、入地等多達百種。
正月初一起,開封府連續(xù)三日開放關撲。皇帝同樣熱衷于這款游戲,宋理宗在皇宮內苑建立關撲市場,關起門來自娛自樂。彩棚隨處可見,下面全是擺攤的,夾雜著舞場歌館。
北宋的“春晚”也在當天上演。出席活動的除了皇帝與文武百官,還有遼國、西夏、高麗、大理等派來的“賀正旦使”——相當于特邀嘉賓,節(jié)目包括歌舞、百戲、雜劇等。設有報幕的主持人,蘇東坡寫過好幾次主持串詞。民間演出精彩紛呈,人們能欣賞到蹴鞠、走懸索、爬竿、倒吃冷食、吞鐵劍等表演。
直到元宵節(jié),宋人的慶?;顒影才诺脻M滿當當。雖然當時的人有貴賤貧富之分,但打開“朋友圈”,曬的春節(jié)Style大同小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