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子捷
我們身處紅塵,也許經(jīng)常會身不由己。面對需要出手相助的事,有些人常常會選擇無視。但我認為,在大是大非面前,或是在困難、坎坷境遇的抉擇上,我們不能選擇無視、逃避,而應(yīng)迎難而上,正視它,打敗它,做真正的自己,實現(xiàn)自我的價值。
誠然,“無視”的人也并非完全錯誤,這只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是一種為人處世的方式。人會本能地逃避災(zāi)難,躲避傷害,選擇安逸,這些都無可厚非。如果不是必須要盡的義務(wù),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quán)力,我們無權(quán)干涉他人的選擇,但求無愧于心。
林則徐曾寫下:“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是他一生的追求,也是他崇高愛國情感的寫照。他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主張“學其優(yōu)而用之”,并參與編寫了《海國圖志》。當人們受鴉片侵害的時候,他毅然決然地組織虎門銷煙。他沒有無視鴉片對百姓、對國家造成的傷害,因此,他才能夠在小我與大我面前,不顧個人生死,展開禁煙行動。
范仲淹有云:“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泵鎸μ煜律n生之苦,范仲淹選擇了正視。他關(guān)心百姓,憂心國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他一生的寫照,他的憂民大愛著實讓人敬佩。
然而,同樣在面對抉擇的時候,有的人卻選擇無視。冷漠無情的人遇到事情時總會說:“這與我無關(guān)?!彼麄冋J為,街上摔倒的老人,獨自哭泣的小孩,都與自己無關(guān),完全可以“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如果大家都抱著“總會有別人站出來”的想法處理事情,那么只會把善良拖成一個無望的省略號,永遠抵達不了愛心的彼岸。當個人的冷漠漸漸匯聚成集體的冬天,在寒風中瑟縮的我們又該何去何從?為什么我們不做第一個“別人”去結(jié)束這種旁觀呢?我們需要的,只是一點勇氣罷了。
雨果說:“動手的人和袖手旁觀的人比較,袖手旁觀的人更壞些。因為他是懦夫?!蔽覀兇_實需要一種“該出手時就出手”的勇氣,要知道。微小如你我,正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我們不應(yīng)該只做“無視”的看客,而應(yīng)“正視”并貢獻出自己的善良,去影響那些看客,讓這個社會變得更有溫度。
【江蘇淮北中學雨凝文學社,指導(dǎo)老師:張緒露】
點評
無視的基本意義就是看到卻當作沒有看到。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際,范仲淹、林則徐等有識之士登高望遠,振臂疾呼:拋棄“無視”,選擇“正視”。這不僅是個人操守的堅持,更是國家發(fā)展、民族復(fù)興的需要。只有弘揚正氣,摒棄無視或漠視,才有資格做公平正義的接力者和社會道義的傳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