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育文 肖海浩 李宇 李天義 蘇鐸華 蘇雯婕 張琳 湯春梅
廣州市胸科醫(yī)院內(nèi)三科 510095
隨著目前人口老齡化的加重以及廣譜抗生素、糖皮質(zhì)激素及免疫抑制劑的廣泛應用,呼吸系統(tǒng)真菌感染的臨床發(fā)病率也顯著地升高[1-3]。肺曲菌球感染為臨床較為常見的肺部真菌感染性疾病,其為肺曲霉菌感染所致,不僅可在肺及上呼吸道內(nèi)大量繁殖,同時也可播散至全身,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4-5]。但因肺曲菌球感染的臨床癥狀、體征及影像學檢查表現(xiàn)缺乏特異性,且病原學檢查陽性率相對較低,導致本病的早期診斷率較低,而誤診率較高。而本研究對本院收治的100例肺曲菌球感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以期為臨床診斷及治療提供一定的參考,結果總結如下。
1.1 臨床資料 以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作為觀察時間,以此時間內(nèi)于本院就診,符合本研究入選及排除標準的100例肺曲菌球感染患者及50例支氣管擴張合并咯血患者作為觀察對象,以肺曲菌球感染患者為觀察組,以支氣管擴張合并咯血患者為對照組。
(1)入選標準:①觀察組患者均需行肺部組織活檢及病理學檢查,符合肺曲菌球感染診斷標準者[6];②對照組患者符合支氣管擴張合并咯血的診斷標準[7];③年齡18~75歲;④具有完整的臨床資料;⑤本人或授權委托人簽署本研究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存在應激性心、腦、肝、腎等器官損傷者;②對照組患者除外存在除支氣管擴張和咯血外其他肺部疾病;③存在先天性疾病者;④存在精神系統(tǒng)疾病者;⑤存在認知功能障礙者。
1.2 方法 回顧性分析觀察組及對照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對比兩組臨床特征差異,同時分析導致肺曲菌球感染的危險因素。所觀察的指標包括:一般資料、臨床表現(xiàn)、肺部體征、病變部位、合并疾病及肺CT表現(xiàn)。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吸煙、飲酒、長期使用抗生素、低白蛋白血癥;臨床表現(xiàn)包括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發(fā)熱及咯血,肺部體征包括濕啰音、干啰音及哮鳴音;合并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壓病、陳舊性肺結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惡性腫瘤及腦梗死后遺癥;肺CT表現(xiàn)包括紋理混亂、滲出影、實變影、結節(jié)影、胸腔積液、暈輪征、空氣新月征及空洞。高齡是指年齡超過60歲;吸煙是指2支/d并持續(xù)6個月以上;飲酒是指酒精攝入>50 g/d并持續(xù)6個月以上;長期使用抗生素是指連續(xù)應用抗生素>15 d。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應用例(%)表示,計數(shù)資料以卡方檢驗進行分析,同時以logistic回歸分析進行危險因素的多因素分析。所得統(tǒng)計學結果中,均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資料對比分析 由表1可見,兩組均以男性、咳嗽、咳痰、咯血、肺內(nèi)濕啰音及肺CT見滲出影發(fā)生率均較高,但兩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而觀察組長期使用抗生素,合并陳舊性肺結核、COPD、惡性腫瘤,肺內(nèi)暈輪征、空氣新月征、空洞及上肺病變的發(fā)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均P<0.05)。
2.2 肺曲菌球感染危險因素多因素分析 單因素分析結果中,飲酒,合并陳舊性肺結核、COPD、惡性腫瘤,長期使用抗生素,低白蛋白血癥,肺CT所示暈輪征、空氣新月征、空洞,上肺病變,所得P<0.2,將以上因素進行賦值(表2),帶入logistic多因素分析中,顯示,長期使用抗生素,合并陳舊性肺結核、COPD,肺內(nèi)暈輪征、空氣新月征、空洞及上肺病變?yōu)閷е路吻蚋腥镜奈kU因素(均OR>1,P<0.05),見表3。
曲霉菌為廣泛存在于環(huán)境內(nèi)的條件致病真菌,其主要包括黃曲霉菌、土曲霉菌、黑曲霉菌、煙曲霉菌及構巢曲霉菌等多種,而肺部為曲霉菌感染最常見的器官之一。肺曲菌球感染為曲霉菌感染肺部后所發(fā)生的肺部疾病,雖然本病在不同臨床科室中均有發(fā)生,但因本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均不典型,且肺CT表現(xiàn)特異性不高,故導致本病的早期診斷往往受到一定影響[8]。而為有效提高本病的臨床診斷率,為本病的早期診斷提供一定的參考,對本院收治的100例肺曲菌球感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
本研究首先對肺曲菌球感染患者及支氣管擴張合并咯血患者的臨床特征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兩組均以男性、咳嗽、咳痰、咯血、肺內(nèi)濕啰音及肺CT見滲出影發(fā)生率均較高,但兩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而觀察組長期使用抗生素,合并陳舊性肺結核、COPD、惡性腫瘤,肺內(nèi)暈輪征、空氣新月征、空洞及上肺病變的發(fā)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均P<0.05)。其中咳嗽、咳痰、咯血,肺內(nèi)濕啰音,肺CT表現(xiàn)中滲出影為多種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常見癥狀,故缺乏肺曲菌球感染的特異性[9-10]。而近年來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肺曲菌球感染的影像學表現(xiàn)可包括紋理混亂、滲出影、實變影、結節(jié)影、胸腔積液、暈輪征、空氣新月征及空洞等多種,認為不同的影像學表現(xiàn)為肺曲菌球感染不同時期、不同病理改變的表現(xiàn)[11-12]。但本研究所觀察的結果顯示,肺CT表現(xiàn)中暈輪征、空氣新月征及空洞為肺曲菌球感染患者CT的主要特征性表現(xiàn),且以上肺為病變的好發(fā)部位。同時本研究結果中同樣分析,在陳舊性肺結核、COPD及惡性腫瘤患者中,肺曲菌球感染的發(fā)生率較高,因此在對于此類患者應十分注意肺曲菌球感染。
表1 兩組臨床資料對比分析[(例(%)]
同時,本研究進一步對導致肺曲菌球感染患者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結果顯示,長期使用抗生素,合并陳舊性肺結核、COPD,肺內(nèi)暈輪征、空氣新月征、空洞及上肺病變?yōu)閷е路吻蚋腥镜奈kU因素。近年來臨床觀察同樣顯示,在陳舊性肺結核、惡性腫瘤及COPD等慢性疾病患者中,肺曲菌球感染的發(fā)生率顯著升高,與本研究結果相一致,其可能與患者患慢性疾病后機體免疫功能顯著降低,呼吸道黏膜屏障受損,呼吸道內(nèi)巨噬細胞及中性粒細胞的功能顯著降低,導致屬曲霉菌等機會致病真菌的感染[13-14]。同時長期應用抗生素及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的應用,均可導致機體的免疫功能紊亂,免疫細胞對疾病的反應能力減弱,出現(xiàn)“免疫麻痹”,同樣可導致曲霉菌感染的發(fā)生[15]。
表2 肺曲菌球感染危險因素賦值表
表3 肺曲菌球感染的危險因素多因素分析
綜上所述,肺曲菌球感染具有一定的臨床特點,且多種因素均為導致本病發(fā)生的危險因素。但因本研究并未對患者的臨床預后進行評價,故無法對危險因素對患者預后的預測價值進行評價,尚需進一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