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愛華
(山東省濟南市濟陽區(qū)垛石鎮(zhèn)中心衛(wèi)生院,山東 濟南)
目前我國高血壓患者的發(fā)病數(shù)量已近兩億,因此,對于該病癥的治療與預防已引起高度重視。高血壓作為較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具有病因復雜、發(fā)病率高、病程長、并發(fā)癥多、難以根治等特點,這也是導致高血壓患者心理壓力較大、治療依從性不強的主要原因所在[1]。本文觀察分析將心理護理干預應用于社區(qū)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護理之中對其治療效果的影響及應用意義。
抽取的56例臨床護理資料為本院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收診的需行治療的老年高血壓患者,將其隨機均分兩組,即對照護理組(n=28)與觀察護理組(n=28)。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基本情況見表1,即P>0.05,無統(tǒng)計學差異。
表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基本情況
對照護理組僅給予患者常規(guī)護理模式干預措施,觀察護理組則給予患者常規(guī)護理聯(lián)合心理護理模式干預方案。
對照護理組[2]:予患者正確用藥指導;予患者合理飲食及適量運動指導;予患者病情方面的健康教育指導;教會患者自我監(jiān)控血壓方法,并指導其自我測量方法等常規(guī)護理措施。
觀察護理組[3-6]:一是常規(guī)護理模式干預措施同對照護理組患者一致。二是予患者心理護理干預措施:①本著先集體、后個案的溝通原則,通過集體講座、座談交流等方式,就患者普遍存在的健康知識共性問題進行宣貫;通過面對面、一對一等溝通方式,回答患者疑問,解決個性問題。②針對患者具體情況,對其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制定個性化的護理干預措施,重點是囑咐并指導患者家屬參與護理,通過家屬的關心、照顧與理解,增強患者面對治療的信心。③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通過張貼宣傳海報、發(fā)放健康手冊等方式宣傳高血壓疾病相關健康知識,引導患者正確看待疾?。煌ㄟ^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引導患者釋放負面情緒,提升其對疾病的認知水平。④提升患者治療配合度。通過定期舉辦疾病知識講座,解答患者疑問,傾聽患者訴求,鼓勵患者以良好心態(tài)面對疾病,同時針對患者現(xiàn)狀,給予其恰當?shù)慕ㄗh,以消除其負面情緒。⑤予患者放松訓練。告知患者放松訓練的重要作用,并指導其通過音樂法、呼吸法、想象法等學會放松自己的身體,經(jīng)此緩解其心中負面情緒。
(1)觀察分析護理干預前后對兩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主要指標有焦慮評分、抑郁評分。評估標準[7]:分別通過焦慮自評量表與抑郁自評量表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價。
(2)觀察分析護理干預前后對兩組患者血壓控制情況。主要指標有舒張壓水平、收縮壓水平。評估標準[8]:正常舒張壓水平為60-90mmHg,正常收縮壓水平為90-140mmHg。
本次分析中所涉及觀察指標數(shù)據(jù)均通過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5.0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行χ2檢驗,若組間各指標對比結果P<0.05時,則表明有統(tǒng)計學差異。
患者心理狀態(tài)情況對比見表2,護理干預前,組間對比P>0.05,無統(tǒng)計學差異;護理干預后,觀察護理組均優(yōu)于對照護理組,且組間焦慮評分、抑郁評分對比結果P<0.05,有統(tǒng)計學差異。
表2 護理干預前后對兩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對比(±s,分)
表2 護理干預前后對兩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對比(±s,分)
組別 例數(shù) 焦慮評分 抑郁評分護理干預前 護理干預后 護理干預前 護理干預后對照護理組觀察護理組28 28 t P--50.8±9.9 40.9±9.3 5.317<0.05 55.0±9.0 54.5±9.1 0.283>0.05 52.8±8.4 41.6±7.8 7.171<0.05 53.5±9.8 52.9±9.4 0.320>0.05
患者血壓控制情況對比見表3,護理干預前,組間對比P>0.05,無統(tǒng)計學差異;護理干預后,觀察護理組均優(yōu)于對照護理組,且組間舒張壓水平、收縮壓水平對比結果P<0.05,有統(tǒng)計學差異。
表3 護理干預前后對兩組患者血壓控制情況對比(±s,mmHg)
表3 護理干預前后對兩組患者血壓控制情況對比(±s,mmHg)
組別 例數(shù) 舒張壓水平 收縮壓水平護理干預前 護理干預后 護理干預前 護理干預后對照護理組觀察護理組28 28 t P--99.5±16.0 98.9±15.7 0.093>0.05 92.2±11.9 84.7±5.7 4.152<0.05 162.6±20.1 162.2±20.7 0.096>0.05 151.1±13.2 120.8±6.9 14.289<0.05
以上分析可知,高血壓患者的發(fā)病與其年齡、遺傳、精神、生活習慣以及所服藥物等諸多因素相關,通常高血壓患者一旦患病,會出現(xiàn)胸悶、心悸、乏力、頭痛、頭暈等臨床癥狀,若不及時治療,極易引起患者出現(xiàn)并發(fā)癥,不僅降低其生活質(zhì)量,更對其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威脅[9]。
本次分析結果表明,予社區(qū)老年高血壓患者以常規(guī)護理聯(lián)合心理護理干預后,其心理負面情緒與血壓水平均得以改善。分析結果提示[10,11]:臨床心理護理干預是集護理學、心理學、倫理學、社會學等諸多學科為一體的護理模式,其針對性更強,且突出以患者實際病情為中心,要求護理人員具備較高的專業(yè)水平、職業(yè)態(tài)度與溝通能力,該護理模式的實施,對于緩解與消除患者負面情緒,增強其治療依從性,有效控制血壓波動,作用顯著。
綜上所述,將心理護理干預應用于社區(qū)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護理之中,獲得良好的護理效果,較于單一的常規(guī)護理模式干預措施,該護理模式療效更加確切,且安全性更高,更利于疏解患者心理負面情緒,有效控制血壓水平,提升治療效果[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