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星
(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yī)院,福州,350000)
近幾年,我國終末期腎病的發(fā)病率較高,每年增長率達到9%左右?,F(xiàn)階段,臨床通常使用維持性血液透析對終末期腎病進行治療,伴隨透析技術被廣泛運用在臨床,終末期腎病患者的生存率得到顯著提升[1]。但長時間的血液透析極易導致患者產生睡眠障礙,如夜間容易醒、入睡困難等。中醫(yī)認為睡眠障礙屬于不寐范疇,主要是由于腎元虧虛、郁熱內擾以及肝氣拂郁導致,中醫(yī)多種干預方法獲得了較好效果,且安全性較高[2]。現(xiàn)對維持性血液透析伴睡眠障礙患者行艾灸聯(lián)合耳穴壓豆干預的效果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yī)院收治的維持性血液透析伴睡眠障礙患者94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7例,對照組中男25例,女22例,年齡42~72歲,平均年齡(57.42±15.65)歲;血液透析平均時間(2.23±0.16)年;睡眠障礙病程7~37周,平均病程(22.42±5.66)周。觀察組中男24例,女23例,年齡43~73歲,平均年齡(58.52±5.74)歲;血液透析平均時間(2.43±0.26)年;睡眠障礙病程8~38周,平均病程(23.63±5.77)周。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合并入睡困難以及早醒等表現(xiàn),滿足睡眠障礙診斷標準;透析時間超過3個月;睡眠質量評分超過7分;自愿參與本次研究,獲得倫理部門批準。
1.3 排除標準 伴隨嚴重軀體癥狀引發(fā)的睡眠障礙;伴隨心肝腎嚴重功能不全以及嚴重過敏體質等患者予以排除。
1.4 研究方法 對照組采用地西泮(哈爾濱市龍生北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3020152)治療,10 mg/次,睡前口服,1次/d,持續(xù)治療4周。觀察組實施艾灸聯(lián)合耳穴壓豆干預:1)艾灸:選擇三陰交穴、足三里穴與涌泉穴,每天睡前選擇清艾條進行艾灸,各個穴位10 min;2)耳穴壓豆:選擇內分泌穴、神門穴、交感穴、腎穴、肝穴以及心穴,選擇75%的乙醇棉球對耳穴皮膚進行消毒,隨后在以上穴位選擇王不留行籽貼壓,各個穴位按壓20~30次,使患者存在酸麻脹痛感即可,患者每天自行按壓4~5次;隔天換藥,對側耳穴貼壓,持續(xù)治療4周。指導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與睡眠習慣,防止膠布受潮,防止貼壓物貼敷張力下降與皮膚受到感染;對于氧化鋅膠布過敏的患者,局部會產生米粒丘疹與瘙癢感,可對腎上腺與風溪穴進行貼壓,或者采用脫敏膠布。
1.5 觀察指標 1)腎臟疾病生命質量:根據(jù)腎臟疾病生命質量簡表進行評定,其中有20個項目,總分100分,分數(shù)越大,說明生命質量越高;2)睡眠質量:根據(jù)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予以評定[3]。
2.1 2組患者腎臟疾病生命質量評分比較 干預前2組腎臟疾病生命質量評分經處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2組腎臟疾病生命質量評分比干預前均明顯升高,并且干預后觀察組腎臟疾病生命質量評分比對照組高(P<0.05)。見表1。
2.2 2組患者睡眠質量評分結果比較 觀察組干預后睡眠質量各因子評分均比對照組低(P<0.05)。見表2。
表1 2組患者腎臟疾病生命質量評分分)
表2 2組患者睡眠質量評分結果分)
中醫(yī)認為終末期腎病患者脾腎虛衰,陰陽氣血功能失衡,濁毒壅塞三焦。維持性血液透析雖然能夠泄其濕邪濁毒,但也會耗氣傷陰,導致心腎陰血不足,虛火妄行,影響心神導致睡眠障礙。
耳穴貼壓是對睡眠障礙的外用干預方法之一,此種方法具有多種優(yōu)勢,如操作簡便、刺激性不強烈、安全性好以及發(fā)揮作用時間長等。中醫(yī)學理論認為:耳和臟腑于生理、病理方面具有緊密聯(lián)系,耳穴刺激可對有關臟腑功能有效調節(jié),達到調理陰陽與氣血運行的效果,還可以實現(xiàn)安神鎮(zhèn)靜的作用。本研究選擇的耳穴中,交感穴具有益心安神的作用;神門穴有鎮(zhèn)靜安神之效;肝穴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使抑郁等不良情緒充分改善;心穴具有安神寧心的效果;腎穴具有育精血、益精氣的作用,還有交通心腎之效;內分泌穴具有益腎氣與益精血的作用,還可以疏肝理氣[4]。諸穴聯(lián)合,可達到安神、鎮(zhèn)靜的效果,促進睡眠。
艾灸屬于睡眠障礙的干預方法之一。有研究顯示:艾灸可以改善失眠癥狀與睡眠障礙,促使患者生命質量顯著提升,使其復發(fā)率明顯降低,還可以使對藥物的依賴性與不良反應明顯減少。
總之,維持性血液透析伴睡眠障礙患者行艾灸聯(lián)合耳穴壓豆干預,可使患者睡眠與生命質量充分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