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悠華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心血管內科,福州,350005)
冠心病具有較高的臨床發(fā)病率,尤其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發(fā)生率不斷攀升,可達到1.0%~1.3%。冠心病的發(fā)病人群主要集中于老年人,男性的患病率高于女性,對患者的身體健康、生命質量均造成了嚴重威脅。冠心病患者發(fā)病時心臟泵血功能下降,抵抗力和免疫力較弱,且多合并各類慢性病,這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患者的身體負荷,患者多伴有失眠癥狀[1-2]。住院治療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伴有睡眠障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治療工作的順利進行,同時也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本研究對影響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睡眠質量的原因進行分析,并在了解失眠原因的基礎上,深入研究綜合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詳述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住院治療的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礙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齡61~86歲,平均年齡(74.15±2.33)歲;病程2~12年,平均病程(6.43±0.18)年;住院時間為4~18 d,平均住院時間(11.13±1.54)d。
1.2 納入標準 符合冠心病診斷標準;合并不同程度睡眠障礙;認知功能正常,能夠配合研究工作,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患者病情存在急劇惡化風險;依從性差者。
1.4 研究方法 為80例住院的冠心病患者發(fā)放調查問卷,問卷主要調查患者的基本信息、日常睡眠習慣、入院后睡眠障礙持續(xù)時間、導致睡眠障礙的原因、疾病認知度等內容。由責任護士與患者面對面溝通交流,輔助患者逐項填寫問卷內容,嚴格控制獲取數據資料的質量。所有患者均接受綜合護理干預:首先,開展心理干預。護理人員要詳細了解患者的身體狀況和心理狀況,在明確導致患者睡眠障礙原因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疏導患者的情緒,開導患者,給予患者安慰和鼓勵,引導患者以積極的、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疾病和治療。其次,開展環(huán)境干預。保持病房內空氣暢通,控制病房內的溫度和濕度,同時控制探視和陪護的人數,減少夜間操作,盡可能為患者營造舒適的、溫馨的休息環(huán)境。充分尊重每一位患者的睡眠習慣,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盡可能滿足患者的特殊睡眠需求。最后,開展睡眠干預。根據患者的病情、生活習慣等多重因素,幫助患者擺放最舒適的體位。同時,叮囑患者晚餐要盡可能選擇清淡的、容易消化的食物,白天可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做適量運動,以保障夜間睡眠質量。此外,要加強對患者的相關健康教育。讓患者意識到科學的睡眠可以為機體健康提供重要保障,而睡眠時間過長或過短均會影響身體健康,患者要養(yǎng)成健康的睡眠習慣。
1.5 觀察指標 對導致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產生睡眠障礙的原因進行分析和匯總。于護理前和護理后評估患者的睡眠障礙情況,使用的評估工具是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3],量表的評分范圍是0~21分,所得分數越高說明患者的睡眠質量越差、睡眠障礙越嚴重。
2.1 影響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睡眠障礙的相關因素分析 通過調查總結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發(fā)生睡眠障礙的相關危險因素,發(fā)現疾病因素、睡眠環(huán)境、心理社會因素、藥物因素和其他因素均會影響患者的睡眠質量。見表1。
表1 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出現睡眠障礙的相關影響因素分析
2.2 比較護理前與護理后患者的睡眠質量改善情況 與護理前比較,80例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護理后的睡眠障礙嚴重程度明顯改善,護理后患者的PSQI評分顯著低于護理前,護理前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患者護理前后的睡眠質量改善情況比較
冠心病是臨床上發(fā)病率較高的心血管疾病,老年人是主要患病人群,而老年冠心病患者受到自身年齡和疾病的影響,治療時間較長,且治療難度大,患者多需要長時間住院治療。老年冠心病患者住院治療期間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會出現睡眠障礙,睡眠障礙不僅會影響身體功能的康復,同時也影響治療工作的順利進行[4-5]。因此,對于老年冠心病住院且伴有睡眠障礙的患者,臨床上首先要明確導致患者出現睡眠障礙的原因,并在此基礎上制定和實施針對性的護理干預。
本研究調查了80例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發(fā)生睡眠障礙的原因,發(fā)現疾病、睡眠環(huán)境、心理社會因素、藥物因素和其他刺激性因素均會導致睡眠障礙的發(fā)生。在了解影響因素的基礎上,提出對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干預,護理后患者的睡眠質量較護理前明顯改善。這主要是因為綜合護理干預在內容上和形式上均更加豐富,也更有針對性,因此獲得的干預效果也更為理想。
綜上所述,在了解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睡眠障礙產生原因的基礎上對其進行綜合護理干預更有利于提升患者的睡眠質量,具備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