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笑梅
(鄭州商學院,河南 鞏義 451200)
民辦高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社會大眾迫切需要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但是辦學資金短缺、融資困難等問題已成為制約民辦高校進一步發(fā)展的瓶頸。本文通過研究河南省民辦高校融資困境及對策,以期實現(xiàn)河南省民辦高校融資渠道的多元化,提高民辦高校的競爭力,促進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實現(xiàn)。
產品根據是否具有排他性和競爭性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公共產品,其消費具有非競爭性、受益具有非排他性,一般由政府提供;第二類是私人產品,其消費具有競爭性、受益具有排他性,一般由市場提供;第三類是準公共產品,它處于公共產品和私人產品之間[1]。民辦高校受教育者可以自己決定是否接受教育、接受什么樣的教育,這具有一定的非排他性。但是高等教育資源總量有限,一個人接受了高等教育就減少了他人受教育的機會,這又具有一定的競爭性。因此民辦高校屬于準公共產品,應由政府和市場共同承擔。
高等教育成本分擔主要有兩個理論依據:一是利益獲得原則,指誰從教育中獲益,誰就要承擔教育費用。高等教育是一種滿足多個主體投資、收益的活動,其成本應由學生、家長、政府、社會等共同分擔。其中,學生是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學生家長能從學生的就業(yè)中受益,政府和社會能從高等教育中獲得經濟和社會效益,所以都應該承擔費用。二是能力支付原則,指從教育中獲取收益的人應該根據支付能力大小來支付教育費用。因此各方主體在支付費用時應根據各自的收益和能力來決定。
權衡理論認為企業(yè)負債有稅收收益和破產成本,這兩者可以抵減,因此企業(yè)負債的多少要比較稅收收益和破產成本的大小,該理論不認為企業(yè)負債越多越好,而是存在一個最佳的融資結構。優(yōu)序融資理論認為企業(yè)應該按照成本最小的原則選擇融資方式并進行排序,優(yōu)先選擇風險小、幾乎沒有交易成本的內部融資,再選擇風險相對較小的外部融資,最后才會選擇股權融資這類風險較大的融資方式。因此,民辦高校應積極探索融資渠道和融資方式,優(yōu)化融資結構,增加內部融資,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
河南省教育廳公布的《2019年河南省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顯示,河南省共有普通高校141所,其中民辦普通高校39所,占全省普通高校總數(shù)的27.66%;普通高校在校生達231.97萬人,其中民辦普通高校在校生59.47萬人,占全省普通高校在校生總數(shù)的25.64%。河南省民辦高校數(shù)量和在校生數(shù)量變動見第107頁圖1,數(shù)據來源于2008—2019年河南省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
從圖1可知,河南省民辦普通高校從2008年的11所增加至2019年的39所,增加了2.5倍;河南省民辦普通高校在校生從2008年的20.29萬人增加至2019年的59.47萬人,增加了1.9倍。
圖1 2008—2019年河南省民辦高校數(shù)量和在校生數(shù)量變動圖
根據2019年中國統(tǒng)計年鑒,2008—2017年全國教育經費情況以及2017年中央、地方和河南省教育經費情況分別見表1和表2。
從表1可以看出,全國教育經費逐年遞增,從2008年的14 500.74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42 562.01億元,增加了1.94倍。民辦學校的教育經費也在逐年增加,從2008年的69.85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225.01億元,增加了2.22倍。但是民辦學校的教育經費占教育經費總數(shù)的比重較低,從2008年的0.48%增加到2017年的0.53%,僅增加了0.10倍,明顯少于其他各項教育經費。
表1 2008—2017年全國教育經費情況 (億元)
從表2可以看出,2017年河南省的教育經費中民辦學校辦學經費占總數(shù)的0.97%,可見,河南省民辦教育投入資金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
表2 2017年中央、地方和河南省教育經費情況 (億元)
1)融資渠道單一。融資渠道主要分為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民辦學校中舉辦者投入、捐贈收入、事業(yè)收入(主要是學費)和其他教育經費。2016年我國民辦高校各項教育經費收入及占總收入的百分比情況見表3,數(shù)據來源于《中國教育經費統(tǒng)計年鑒-2017》。
從表3可以看出,在民辦高校各項教育經費收入中,學費收入占72.96%,是教育經費的主要來源。民辦高校過于依賴學費,如果招生情況不理想、學生缺乏,那么學校將面臨困難,而且為了大量招生,學??赡軙档驼猩鷺藴?,進而影響學校的整體質量。
表3 2016年我國民辦高校各項教育經費收入及占總收入的百分比情況
2)政府扶持力度較小。與公立學校相比,我國對民辦學校財政扶持力度較小。2016年河南省公共財政教育經費情況見第108頁表4,數(shù)據來源于《中國教育經費統(tǒng)計年鑒-2017》。從表4可以看出,在河南省公共財政教育經費中,教育部門和其他部門教育經費占97%,民辦學校僅占2.97%,由此可見,河南省對于民辦學校的資金投入力度較小。國家雖然頒布了相關的政策補貼民辦高校,但和公辦高校相比,扶持力度相差甚遠。而且民辦高校中獲得獎學金、助學金的學生比例和公辦高校有一定的差距,其教師待遇也和公辦高校有所差別。
表4 2016年河南省公共財政教育經費情況
3)社會捐贈積極性低。在政策方面,我國對于慈善捐贈的稅收優(yōu)惠政策相對較少,且稅收減免手續(xù)較為復雜,流程相對較長;在個人捐贈方面,捐贈行為主要依賴個人意識的提高,而個人意識形態(tài)的改變需要較長時間,社會對個人捐贈的輿論宣傳也不到位,并未形成弘揚捐贈的文化和環(huán)境,個人對捐贈行為不夠了解,缺乏積極性,因此導致個人捐贈行為較少[3]。
4)銀行貸款難度大。首先,民辦高校大多數(shù)貸款是短期貸款,而銀行更希望貸出長期貸款;其次,公辦高校貸款能得到政府保證,而民辦高校卻沒有政府資金支持,對于銀行來說,民辦高校貸款的風險相對較大,這影響了其貸款的積極性;最后,國家規(guī)定民辦高校作為公益性團體不能以其設施設備作為抵押,加大了民辦高校銀行貸款難度。
1)政策制度不完善。一方面,雖然我國已頒布政策和制度要求各地政府扶持民辦高校發(fā)展,但是沒有明確說明具體的資助措施,所以相關資助政策并未得到較好的落實,而且河南省缺乏鼓勵社會捐贈的相關政策;另一方面,政府監(jiān)管不到位,對民辦高校的辦學理念和條件等相關情況缺乏必要的監(jiān)督和管理,這也造成了民辦高校的規(guī)范性參差不齊,使其融資有一定的困難。
2)政府資金補貼較少。在稅收優(yōu)惠力度方面,雖然政府明確規(guī)定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具有同等權益,但民辦高校和公辦高校資金來源不同,造成其稅收優(yōu)惠力度有所差別;在學生資助力度方面,雖然相關政策規(guī)定民辦高校也可享受助學貸款、獎學金、助學金等資助,但公辦高校和民辦高校中受到資助的學生比例差距較大[4]。
3)社會認可度較低。一方面,由于我國傳統(tǒng)意識的偏差,大部分人更加崇尚公辦組織,認為民辦組織缺乏保證,因此造成了民辦高校的融資困難;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足夠的宣傳和社會輿論導向,大眾對民辦高校缺乏足夠的認識,把民辦高校和企業(yè)等同起來,認為它是盈利性組織,導致對民辦高校存在一定的歧視,這也是民辦高校融資困難的一個原因。
4)教學質量有待提高。雖然民辦高校發(fā)展迅速,但是和公辦高校相比,民辦高校的教學質量還有一定的差距。辦學定位方面,部分民辦高校辦學特色和理念較為模糊,缺乏成熟的指導思想;師資團隊方面,很多民辦高校招聘了大量的兼職教師卻難以有效地對其進行約束,造成了教師管理的混亂,而對于專職教師,由于待遇較低,難以吸引優(yōu)秀的人才;生源質量方面,部分民辦高校為了獲取更多的學費收入,降低入學標準,大量招生,進而影響生源的質量[5]。
美國、日本等國家的私立高等教育發(fā)展迅速,分析這些國家的私立高校融資經驗,對于我國民辦高校的發(fā)展有重要的意義。
美國的私立大學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很多頂級私立大學以學費收入為主要資金來源,如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大學等,此外還有政府資助、社會捐贈等融資渠道。
一是學費收入。學費是美國私立大學的主要經費來源,大約占全部經費的一半。美國私立大學的學費和學校的知名度有關,一般知名度越高的大學學費越高,除此之外,學費高低還因學科和專業(yè)不同而有所不同。
二是政府資助。美國是最早由政府對私立大學進行資助的國家之一,政府對于學生資助的形式不同,有直接撥款,也有通過簽訂立項合同的方式進行資助。不僅聯(lián)邦政府會對私立大學進行資助,州政府也可以對當?shù)氐乃搅⒋髮W進行資助。
三是社會捐贈。社會捐贈在美國私立大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這和美國具有完善的募捐機制、募捐計劃和嚴格的資金監(jiān)管有關。美國的社會輿論和政策都鼓勵社會捐贈,高校本身也重視社會籌資,從而形成了社會捐贈的氛圍。
四是銷售和服務收入。首先,美國私立大學可以利用學校的設備和企業(yè)聯(lián)合創(chuàng)辦企業(yè),通過從事經營活動獲得一定的收入;其次,大學可以和企業(yè)合作,通過提供咨詢服務的方式獲得經費;最后,一些實力較強的大學還可以通過出售專利的方式取得經費。
五是基金會和上市公司。美國私立大學可以通過基金會、上市公司等措施籌集資金,由此來拓寬融資渠道,解決經費來源不足的問題。
日本私立大學在高等教育中有重要的作用,著名的私立大學有早稻田大學、慶應大學等,其辦學經驗值得學習借鑒。日本私立大學以學費為主要經費來源,除此之外,還有財政資助、校產收入等。
一是學費收入。日本私立大學擁有多種融資渠道,但學費還是主要的融資方式,一般知名度高、實力強的大學,師資團隊、綜合實力都較強,但學費也相應較高,是普通公立大學學費的3倍。
二是政府撥款。政府撥款也是日本私立大學的重要融資渠道,政府在資助學校時會參考其辦學實力,一般會對實力強的大學給予更多的撥款,而且日本會對私立學校購買教學設備等提供低息貸款。
三是校產收入。日本的私立大學可以通過學校的設施、不動產等資源獲得經營收入,一些實力較強的大學還可以和企業(yè)或政府合作,通過提供咨詢服務等獲得一定的收入。
四是捐贈收入。日本政府通過制定相關政策鼓勵社會捐贈,形成了良好的捐贈文化和氛圍,因此,捐贈收入也是日本私立大學的重要資金來源,在融資渠道中占據較高的地位。
1)增強自身實力。首先,明確辦學定位。民辦高校要明確自身的辦學理念,應該致力于服務地方經濟,為地方經濟發(fā)展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其次,提高師資力量。除了從校外招聘兼職教師外,還要注意對學校年輕教師的培養(yǎng),如通過進修、培訓等方式提高教師的實力,同時還要注意提高教師的待遇,防止教師的流失。最后,提高生源質量。不能為了學費收入而降低招收標準大量招生,要注意教師和學生數(shù)量的匹配,在招生標準上要堅持原則,不能一味降分而降低學校的生源質量。
2)拓寬融資渠道。一方面,要積極和政府溝通,配合政府的各項工作安排,通過科研合作等形式爭取獲得政府的扶持;另一方面,要積極組織捐贈活動,制定針對不同捐贈主體的詳細捐贈方案,規(guī)范捐贈程序。此外,學校要加大宣傳力度,獲得社會的關注。學校領導可以多參加一些社交活動,結交一些熱愛教育事業(yè)的慈善家或團體,以此增加籌資的機會。
3)創(chuàng)新融資方式。一方面,高校具有豐富的資源和廣闊的場地,但是在寒假、暑假期間卻處于閑置狀態(tài),學校可以在學生放假后將設備和場地出租,如實驗儀器、體育場等,獲得一定的收入;另一方面,高??梢越梃b美國和日本的做法,利用學校的科技、智力等資源為企業(yè)提供專業(yè)咨詢服務來取得一定的收入。
1)完善政府扶持法律制度。一方面,政府應及時更新相關法律政策,明確扶持標準和步驟,讓民辦高校在獲取政府扶持時有一定的法律依據,將政府扶持落到實處;另一方面,政府要制定相關稅收優(yōu)惠政策,制定學生低息貸款、助學貸款等具體措施,使符合標準的學生能夠獲得政府的資助。
2)加大政府財政支持力度。一方面,政府可以根據民辦高校的資金需求給予一定的財政支持,這不僅能夠促進高校的發(fā)展,而且能通過高校學生的人才力量帶動地區(qū)經濟的發(fā)展;另一方面,政府可以成立基金會,通過基金會對民辦高校進行資金支持,促進民辦高校發(fā)展。
1)鼓勵社會捐贈。一方面,政府要制定相關的稅收優(yōu)惠政策,讓企業(yè)和個人在捐贈的同時享受到一定的優(yōu)惠,提高社會捐贈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政府要制定刺激捐贈的獎勵政策,給予捐贈企業(yè)獎勵或榮譽,既可以提高這些企業(yè)的捐贈積極性,又可以形成社會捐贈的良好氛圍,鼓勵更多的個人和企業(yè)加入到社會捐贈中。
2)引導企業(yè)投資。一方面,民辦高校要利用學生專業(yè)競賽、招聘會等各種形式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學校的曝光率和知名度,讓社會和企業(yè)對學校特點、優(yōu)勢等有所認識,提高企業(yè)與學校合作、對學校投資的意愿;另一方面,民辦高校要積極開展校企合作,這不僅能夠培養(yǎng)社會需要的人才,還能獲得企業(yè)在資金上的一些資助[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