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義琴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文學院,江蘇 南京 210044)
古徽州人在生產勞動過程中,用民歌民謠來記錄生活,豐富自己的精神文化世界。徽州民謠內容十分豐富,涉及勞動、節(jié)氣、婚姻、民俗等,體裁多樣,有山歌、民謠、號子、小調等。這些民謠洋溢著濃郁的江南文化色彩和古山越文化氣息,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方言俗語,呈現出鮮明的地域性特征。對這些方俗語匯進行研究,具有很高的民俗語言學價值。下面我們選取幾則徽州民謠中的方俗俚語進行考釋,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徽州方言的語言特征。本文所引徽州民謠主要來自《徽州文化大辭典》之“徽州文學·民間歌謠”部分。
1.【密致致】【紅花女】
一天星,密致致。拕槍拕棒趕狐貍。趕到先生門前過,剝得先生一層皮。先生罵我壞種,還要壓我挑糞桶。一挑挑到那邊河,一碰碰著一只鵝。伯母叫我燒燒吃,叔母叫我留著討老婆。別家討個紅花女,我家討個矮秤砣。前雞胸,后背駝。挑擔隨地拖,做飯頭齊鍋。上床凳接腳,下床賣雞馱。隔壁鄰居不要笑我,結發(fā)夫妻沒奈何
——《一天星》,休寧縣民謠
按:“密致致”為“密布的樣子”,文獻中有“密致”一詞,義為“細密、致密”。漢·陸賈《新語·資質》:“夫楩柟豫章,天下之名木……精捍直理,密致博通,蟲蝎不能穿,水濕不能傷?!睗h·王充《論衡·齊世》:“孔子知世浸弊,文薄難治,故加密致之罔,設纖微之禁,檢柙守持,備具悉極?!北饼R·顏之推《顏氏家訓·文章》:“古人之文,宏材逸氣。體度風格,去今實遠;但緝綴疏樸,未為密致耳。”然而“密致致”并不是“密致”一詞的擴展?!懊苤轮隆钡脑~義核心是“密”,“致致”乃形容詞詞綴形式,構成“X+致致”詞形。釋義為“X貌”或“X的樣子”。文獻中“X+致致”詞形有“光致致”,義為“細潤光滑貌”,唐·韓偓《屐子》詩:“方寸膚圓光致致,白羅繡屧紅托里?!鼻濉げ芤兑癸嫼团嗌窖坨R歌》:“銅盤磨云光致致,晶瑩刻得棘端刺?!庇钟小按糁轮隆?,義為“發(fā)呆的樣子”。《海上花列傳》第七回:“耐看玉甫近日來神氣常有點呆致致。”形容詞詞綴“致致”又音變作“孜孜”或“滋滋”,構成“X孜孜”或“X滋滋”,《漢語大詞典》[2]收有“喜孜孜”“美孜孜”“意孜孜”“幸孜孜”“苦孜孜”“樂孜孜”“喜滋滋”“美滋滋”“甜滋滋”“潤滋滋”諸詞。
又民謠中“紅花女”一詞與“矮秤砣”相對為文,語義相反?!鞍禹取敝鸽u胸背駝的矮腳老婆,“紅花女”則喻指漂亮似紅花的好婆娘。從詞匯文化來源來看,以花喻女子可以追溯到《詩經》時期,《詩·周南·桃夭》云:“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焙笕艘浴疤邑病敝复晟倜裁赖男禄榕樱濉だ顫O《閑情偶寄·演習·變調》:“趙五娘于歸兩月即別蔡邕,是一桃夭新婦?!倍墨I中也有明確把“紅花”與“女子”聯(lián)系在一起的情況,清·李調元《南越筆記》卷四“花王父母”云:“越人祈子,必于花王父母。有祝辭云:‘白花男,紅花女?!驶橄τH戚皆往送花,蓋取《詩》華如桃李之義。”又清·屈大均《廣東新語》卷六“神語·花王父母”下也有相似說法。云:“越人祈子,必于花王父母。有祝辭云:‘白花男。紅花女?!驶橄τH戚皆往送花,蓋取詩華如桃李之義。詩以桃李二物興男女二人,故桃夭言女也,摽梅言男也,女桃而男梅也。華山上有石養(yǎng)父母祠,秦人往往祈子,亦花王父母之義也?!?/p>
《漢語方言大詞典》[3]收有“紅花女”一詞,釋義為“〈名〉未出嫁的女子(處女)”。僅標注為屬于“贛語”和“粵語”方言詞。“贛語”主要流行于平江、宜春、新余等區(qū)域。“粵語”主要流行于廣西靈山西部,又據《南越筆記》《廣東新語》及《廣州府志》記載,廣東區(qū)域也有該詞流行。根據此則民謠,徽州方言中也有該詞,當據補。又《績溪方言詞典》未收“紅花女”一詞,也可據補。
2.【白駝駝】【姨仂】
一只鵝,白駝駝,爹爹教我殺殺鵝,姨仂教我賣賣討個老婆。本想討個紅花女,偏偏討個矮秤砣。前雞胸,后背駝。上床榻接腳,下床賣雞馱。隔壁鄰居不要笑我,結發(fā)夫妻沒奈何
——《一只鵝》,休寧縣民謠
按:“白駝駝”,釋義為“較白的樣子”。“駝駝”為借音字,是形容詞詞綴,字又作“脫脫”“沓沓”“塔塔”“踏踏”“拓拓”“塌塌”“沱沱”“拖拖”“妥妥”等。義為“X貌”或“X的樣子”。漢語方言中習見此類詞形用例。如:
(1)白脫脫
《漢語方言大詞典》:“白脫脫,〈形〉較白。吳語。浙江舟山。”(第1402頁)漢語方言中“X脫脫”還有:活脫脫(北京官話北京話、江淮官話江蘇鹽城話、西南官話四川成都話及吳語浙江片,第4400頁)、光脫脫(粵語廣東廣州話,第1899頁)等。
(2)白沓沓
《漢語方言大詞典》:“白沓沓,〈形〉白得難看。吳語。上海。阮海彪《死是容易的》:養(yǎng)了半年,我突然發(fā)現它變成白沓沓、精精瘦了?!?第1399頁)漢語方言中“X沓沓”還有:光沓沓(中原官話河南鄭州話,第1898頁)、平沓沓(晉語山西長治話,第1190頁)、軟沓沓(西南官話四川成都話,第3318頁)、腐沓沓(吳語浙江寧波話,第6904頁)、懈沓沓(吳語浙江紹興話,第7285頁)等?!绊稠场庇挚勺鳌疤ぬぁ?,晉語中有“光踏踏”的說法( 晉語陜西北部話,第1900頁)。
(3)白塔塔
(4)白塌塌
此外漢語方言中還有:
“X沱沱”:汗沱沱(西南官話江西贛州話,第2209頁)、濕沱沱(西南官話湖北武漢話,第6285頁)等;
“X妥妥”:懶妥妥(西南官話四川成都,第7283頁)、文妥妥(西南官話貴州大方話,第901頁)、重妥妥(西南官話四川話,4240頁)、軟妥妥(西南官話貴州大方話,第3318頁)等;
“X+拓拓”:灰拓拓(吳語浙江杭州話和上海話,第1772頁)等;
“X+拖拖”:懶拖拖(東北官話東北話及西南官話四川成都話、重慶話,第7284頁)等。
再看此則民謠中的“姨仂”一詞,《徽州文化大辭典》括注為“(母親)”,老派徽語稱媽媽為“姨”,不過“姨仂”和“姨”在使用時有一定區(qū)別,“姨”可面稱,而“姨仂”一般不用于面稱?;罩菝裰{中還有“囡仂”一詞,休寧縣兒歌《牽茶歌》:“牽茶歌,磨茶郎。一斤膏,兩斤糖,打發(fā)囡仂家進學堂。讀的三年書,中個狀元郎?!币嗔曇姟懊簇臁币辉~,如績溪民謠《小姐小姐別生氣》:“小姐小姐別生氣,門朝帶你去看戲。么仂戲?游戲。么仂游?醬油。么仂醬?豆醬。么仂豆?豌豆。么仂豌?臺灣。么仂臺?戲臺。臺上正在演大戲,看了不會再生氣。”又《月亮下來看世界》:“到外婆家吃么仂?吃仂紅赤豆。么仂紅?棗紅。么仂棗?高棗。么仂高(糕)?朝糕。么仂朝?朝糕。么仂太?蕨炭。么仂蕨?油蕨。么仂油?香油。么仂香?線香。么仂線?絲線。么仂絲?銅絲。么仂銅?海銅。么仂海?海啊海,海著你家娘只白大腿!”
“仂”作名詞詞尾或代詞詞尾主要流行于贛語區(qū)和徽語區(qū)。如《漢語方言大詞典》就收錄了很多“仂”作詞尾的用例。
(1)名詞+仂
①“稱謂語+仂”
公仂:〈名〉祖父(贛語江西樂平話,第742頁);奶仂:〈名〉伯母(贛語江西樂平話,第1510頁);妹仂:〈名〉女孩(贛語江西波陽話和福建建寧話,第3750頁);娘仂:〈名〉嬸娘(贛語江西波陽話,第5218頁);崽仂:〈名〉男孩(贛語江西片話,第6120頁);細人仂:〈名〉小孩子(贛語江西樂平話,第3784頁);妹頭仂:〈名〉少女或女孩(贛語江西樂平話,第3751頁);新婦仂:〈名〉兒媳(贛語江西樂平話,第6659頁);侍公仂:〈名〉曾祖父(贛語江西樂平話,第3427頁)。
②“動物名+仂”
鴨仂:〈名〉鴨子(贛語福建建寧話,第4825頁);蠅仂:〈名〉蒼蠅(贛語福建建寧話,第6829頁);雀仂:〈名〉鳥兒(贛語福建建寧話,第5404頁);猴仂:〈名〉猴子(贛語福建建寧話,第6226頁);蜂仂:〈名〉黃蜂(贛語福建建寧話,第6537頁);蠶仂:〈名〉蠶(贛語福建建寧話,第4569頁);狐仂:〈名〉狐貍(贛語福建建寧話,第3490頁);兔仂:〈名〉兔子(贛語福建建寧話,第3522頁);寒細仂:〈名〉蚯蚓(贛語江西樂平話,第6311頁);豬豚仂:〈名〉小豬(贛語江西樂平話,第5628頁);喜喜仂:〈名〉蜘蛛(贛語江西樂平話,第5920頁);烏衣仂:〈名〉八哥鳥(贛語江西樂平話,第766頁);牛矮仂:〈名〉小牛(贛語江西樂平話,第803頁);貓子狐仂:〈名〉貍貓(贛語福建建寧話,第5638頁)。
③“植物名+仂”
柑仂:〈名〉橘子(贛語福建建寧話,第3822頁);桔仂:〈名〉小金桔(贛語福建建寧話,第4578頁);財仂:〈名〉荸薺(贛語江西樂平話,第2649頁);落蘇仂:〈名〉茄子(贛語江西樂平話,第5946頁);蔓瓜仂:〈名〉絲瓜(贛語江西樂平話,第6775頁)。
④“其他名詞+仂”
刷仂:〈名〉刷子(贛語福建建寧話,第3738頁);弄仂:〈名〉胡同(贛語福建建寧話,第2374頁);粽仂:〈名〉粽子(贛語福建建寧話,第6945頁);糕果仂:〈名〉年糕(贛語江西波陽話,第7298頁);晚米果仂:〈名〉年糕(贛語江西波陽話,第5439頁)。
(2)代詞+仂
①“人稱代詞+仂”
我仂:〈代〉我(徽語安徽休寧話,第2713頁);你仂:〈代〉你(徽語安徽徽州話,第2748頁);俺仂:〈代〉我(徽語安徽屯溪話,第4918頁);亻渠仂:〈代〉他(徽語安徽歙縣話,第6610頁)。
②“疑問代詞+仂”
么仂:〈代〉什么(贛語江西樂平話,第386頁);何曼仂:〈代〉哪里,什么地方(贛語江西樂平話,第2724頁)。
③“指示代詞+仂”
記仂:〈代〉這個(閩語福建廈門話,第1429頁)。
詞尾“仂”又可寫作“里”“俚”“粒”“立”“咧”“拉”“哪”等,均為記音字。如:妹里(贛語江西蓮花話,第3751頁)、蠅里(贛語江西新余話,第6829頁)、豬里(贛語江西新余話,第5618頁)、柑里(贛語江西新余話,第3822頁);崽俚(贛語江西高安老屋周家話話,第6120頁);粽粒(贛語湖南耒陽話,第6549頁);猴立(贛語江西宜春話,第6227頁);妹咧(贛語福建泰寧話,第3751頁)、細人咧(客家話福建長寧話,第3785頁);蠅咧(贛語福建泰寧話,第6829頁)、兔咧(贛語福建泰寧話,第3523頁);妹拉(徽語安徽祁門話,第3750頁);豬哪(吳語江蘇張家港話,第5620頁)。又有“崽里子/崽哩子”(贛語江西南昌話,第6120頁)。
3.【睡睡添】【做做添】【歇夜添】
一送郎,送到枕頭邊,拍拍枕頭睡睡添;二送郎,送到床面前,拍拍床沿做做添;三送郎,送到檻闥(窗)邊,開開檻闥看看天,有風有雨快點落,留我的郎哥歇夜添;四送郎,送到房門邊,左手摸門閂,右手摸門閂,不曉得門閂往哪邊。[1](P410)
——《送郎》,歙縣和績溪民謠
按:“睡睡添”“做做添”“歇夜添”中“添”放在動詞或動詞短語之后,表示動作行為再次重復。趙日新《績溪方言詞典》[4](P223)將此類“添”歸入“附加類”,指出“用在動詞性詞語后,表示同一賓語的數量的追加,有‘再、又’的意思,動詞前可加‘再’或‘囗[-i]又’。”準此,上揭例中“睡睡添”意為“再睡一會兒”,“做做添”即“坐坐添”,意為“再坐一會兒”,“歇夜添”意為“再留宿一夜”。再如,徽州績溪縣民謠《映山紅》:“愛情生個娒(按:“娒”,徽語嬰兒的愛稱),大家都喜愛。愛情生個添,肯定是先先。”其中“愛情生個添”是“愛情生個娒”的重復追加,相當于“愛情生個娒添”,語義為“愛情再生個娒”,但受到民謠韻律對稱影響而省略了“娒”。又《蠶豆花》:“找找看,找著個破銅罐。找找添,找著個細銅錢。”其中“找找添” 是“找找看”的重復追加,相當于“找找看添”,語義為“再找找看”,但受到民謠韻律對稱影響而省略了“看”。又《摘梅》:“外婆門口一樹梅,心里想吃口難開。外婆叫我摘個吃,舅母講我死好吃。外婆叫我摘個添,舅母罵我害豬癲?!逼渲小巴馄沤形艺獋€添”是“外婆叫我摘個吃”的重復追加,語義為“外婆叫我再摘個吃”,但省略了動詞“吃”。
漢語方言中這種“動詞性成分+添”結構亦見粵語、客家話和吳語。如:
(1)粵語,主要流行于廣東廣州話中
食啲添:〈動〉再吃一點(粵語廣東廣州,第4297頁)。
睇下添:〈動〉再看一會兒(粵語廣東廣州,第6093頁)。
重衰添:〈形〉還更倒霉呢;還更糟呢(粵語廣東廣州,第4241頁)。袁雄儀、潘超獨幕劇《血的教訓》:“如果捉佢地去做左一陣監(jiān),又放番出嚟,俾佢知道系我地講嘅,個陣重衰添。”
等一陣添:〈動〉再等一下(粵語廣東廣州,第6188頁)。
等幾日添:〈動〉多等幾天(粵語廣東廣州,第6188頁)。
(2)客家話,主要流行于廣東梅縣話中
等下添:〈動〉再等一會兒(客家話廣東梅縣,第6187頁)。
泡壺添:〈動〉多泡一壺(客家話廣東梅縣,第3655頁)。客家情歌《江山易改情難丟》:“妹子泡茶味道甘,系有滾水泡壺添?!?/p>
坐下添:〈動〉多坐一會兒(客家話廣東梅縣,第2785頁)。張騰發(fā)《客家山歌之背景》:“坐下添,歸去唔知死呀生?!?/p>
再等幾年添:〈熟〉再多等幾年(客家話廣東梅縣,第1737頁)。
食一碗飯?zhí)恚骸磩印翟俪砸煌腼?客家話廣東梅縣,第4299頁)。
(3)吳語,主要流行于浙江金華和溫州話中
困幾添:〈動〉再睡一回(吳語浙江金華,第2678頁)。《浙江歌謠》六:“姑娘爬起,桃花配鞋綁,新婦困幾添?!?/p>
配(按:配指下飯、下酒的菜)買俫添:〈動〉多買些菜(吳語浙江溫州,第4607頁)。
又西南官話江西贛州話也有“住夜添”,詞義為“〈動〉再住一夜”,《情歌三百首·送郎歌》:“二送郎,天井沿,一朵烏云遮兩邊,保佑龍?zhí)炻浯笥?,留我表哥住夜添?!?第2753頁)贛州話,通行于贛州市區(qū)及信豐縣城以及兩地周邊地區(qū),但從方言歸屬來看,屬于西南官話。除了贛州市區(qū)及信豐縣城外,贛州地區(qū)通行客家語,贛州地區(qū)通行的客家話有寧龍片和于桂片之別。通過上面系聯(lián)同類構詞在漢語方言分布情況的分析來判斷,《漢語方言大詞典》標注西南官話江西贛州話的“住夜添”一詞,極有可能是客家話的遺存。
徽州地處皖、浙、贛三省邊境,深受周圍各種方言土語的影響。從上面我們對徽州民謠中的“密致致”“紅花女”“白駝駝”“姨仂”“添”等方俗語詞的考證情況來看,徽州話確實極其復雜,和多種方言都存在共同之處。對徽州民謠中方言俗語的研究有助于我們更準確地把握徽州方言的性質,從而更好地繼承和發(fā)展徽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