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艷
(廣東省惠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廣東惠州 516003)
股骨脆性骨折的患者多發(fā)生在老年群體。老年患者中股骨脆性骨折的發(fā)生率達到30 %,其中60 %以上的股骨脆性骨折合并明顯的外傷史、肢體功能障礙、局部發(fā)生大血腫,部分患者伴有髖關節(jié)脫位、膝關節(jié)骨折等損傷[1-2]。臨床上治療主要以手術為主,但是研究發(fā)現(xiàn)股骨脆性骨折圍手術期及術后康復護理對于患者恢復極為重要。遞進式康復護理是通過制定切實可行的小目標并開展康復訓練,以實現(xiàn)康復護理的根本目標[3]。本文旨在探討遞進式康復護理對股骨脆性骨折老年患者的影響,報告如下。
1.1對象 選取2018年8月~2020年10月88例手術治療的股骨脆性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年齡60歲及以上,經影像學、骨密度檢查確診為股骨脆性骨折患者。排除標準:精神障礙,凝血功能障礙,嚴重下肢功能障礙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4例。觀察組中男28例,女16例,年齡62~82歲,平均年齡(69.52 ± 5.21)歲,骨折部位中股骨頸35例、股骨粗隆下6例、股骨粗隆間3例,左側12例,右側32例。對照組中男24例,女20例,年齡62~82歲,平均年齡(69.48 ± 5.15)歲,骨折部位中股骨頸33例、股骨粗隆下5例、股骨粗隆間6例,左側15例,右側29例。兩組基本信息有可比性(P>0.05)。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康復訓練,開展健康宣教,主被動運動指導,基本步驟為坐位→床邊站立→輔助器行走→拄拐行走→獨立行走→上下樓梯→負重訓練,順序開展步行訓練。
觀察組給予遞進式康復護理。(1)病情評估與分級:選取Autar量表進行評估,手術后護理人員根據(jù)量表得分進行分級[4],具體分級標準見表1;(2)確定遞進目標及開展健康教育:根據(jù)Harris評分確定遞進目標,向患者詳細的介紹康復訓練開展的條件、如何實施及注意事項等,并且采用視頻的方式告知患者;(3)心理疏導:患者術后通常需要較長的恢復期,對其日常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患者容易出現(xiàn)焦慮、恐懼等負性心理情緒,同伴支持緩解,主要包括微信群、QQ群及現(xiàn)場座談會的方式分享,增強患者的康復信心,獲得情感上的支持;(4)康復訓練實施階段:具體見表2。
表1 病情分級標準
表2 康復訓練實施要求表
1.3觀察指標 Harris評分:髖關節(jié)功能評分標準 Harris 評分是一個廣泛應用的評價髖關節(jié)功能的方法,主要包含疼痛、關節(jié)活動度、關節(jié)功能、畸形4個方面內容,得分越高,提示患者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越好[5]。
COQOL評分:中國人骨質疏松癥專用生存質量量表( COQOL) 評分,主要包括疼痛癥狀、身體機能、社會適應、精神心理4個維度,每個維度20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生存質量越差[6]。
心理情緒評分:SAS (焦慮自評量表)、SDS(抑郁自評量表) 評估患者的心理情緒,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焦慮和抑郁程度越嚴重[7]。
護理滿意度:患者出院前采用自行設計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對患者進行一對一調查,主要包括護理內容、技術及態(tài)度等,滿分100分,85分及以上為非常滿意,70~84分為基本滿意,70分以下為不滿意;滿意率=非常滿意率+基本滿意率。
2.1兩組患者術后Harris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Harris評分較對照組患者均顯著提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Harris評分比較
2.2兩組患者術后 6 個月COQOL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6個月COQOL量表各維度評分較對照組患者均顯著下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術后6個月COQOL評分比較
2.3兩組患者術后SAS、SDS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SAS、SDS評分較對照組患者顯著下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術后SAS、SDS評分比較
2.4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4.55 %,較對照組的20.45 %顯著降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6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2.5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率為93.18 %,較對照組患者的77.27 %顯著提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7。
表7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比較[n(%)]
老年股骨脆性骨折是骨量減少、骨皮質變薄、骨小梁丟失等顯微結構的退行性病變,可導致骨整體機械的性能降低,在自身重力負荷、扭轉、跌倒等外力的作用下發(fā)生的骨折,股骨頸骨折和股骨粗隆間骨折最為常見[8]。伴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劇,股骨脆性骨折的發(fā)生率逐年上升,一旦發(fā)生老年股骨脆性骨折患者出現(xiàn)嚴重的功能障礙和疼痛,對老年患者的生存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老年患者心理承受能力低,合并高血壓、糖尿病等多種基礎疾病,身體機能較弱,自我修復能力低,愈合延遲,部分患者甚至出現(xiàn)不愈合,增加二次骨折發(fā)生的風險[9],因此,在患者圍手術期及術后康復過程中需要采取最佳的護理干預措施促進骨折愈合,改善心理情緒,減少并發(fā)癥,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田玉鳳等[10]研究發(fā)現(xiàn),常規(guī)的康復護理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約為20 %,術后半年Harris評分有所提高,但是其臨床效果仍舊欠佳,為了進一步促進股骨脆性骨折患者術后功能恢復,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還需要制定更加完善、科學、系統(tǒng)的康復護理計劃。本研究所采用的是遞進式康復護理,首先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和分級,并按照分級確定康復護理的內容,指導患者進行相應的康復訓練,促進患者功能的恢復,取得了顯著效果。本研究顯示,實施遞進式康復護理的患者術后Harris評分顯著提高,術后6個月COQOL評分顯著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僅為4.55 %顯著降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于股骨脆性骨折患者實施遞進式康復護理可以促進患者髖關節(jié)功能的提高,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護理人員根據(jù)病情評估和分級實施合適的康復訓練項目,確保整個康復護理的系統(tǒng)、科學、完善,訓練效果更佳,有利于患者術后的恢復;護理人員通過微信群、QQ群及講座等方式進行同伴式健康教育,患者可以更加理解整個康復訓練的流程,并根據(jù)此項目展開,告知患者康復訓練的注意事項,提高康復訓練的依從性,提高術后恢復的效果;根據(jù)病情分級開展訓練,增強患者的肌力,恢復關節(jié)活動度,糾正步態(tài),尤其是給予神經肌肉刺激可以有效刺激支配肌肉神經,促進肌肉收縮,強化肌力,恢復患者運動功能[11]。
本研究顯示,實施遞進式康復護理的患者術后SAS、SDS評分顯著降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于股骨脆性骨折患者給予遞進式康復護理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緒。同伴健康教育主要是通過微信群、QQ群及健康講座等方式進行交流,交流治療與康復的經驗,分享護理技巧,緩解患者心理情緒,消除患者心中的疑慮。根據(jù)患者的病情分級給予合適的康復訓練,康復計劃更加系統(tǒng)、科學,目標的制定更加合理,增進患者康復的信心。通過按摩推拿、耳穴埋豆等方式進行止痛,也有助減少因疼痛導致的不良情緒。同時,本研究還顯示,對股骨脆性骨折患者實施遞進式康復護理可以提高患者對于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有助于增進護患感情,倒逼護理人員進一步改進護理技術,改善護理態(tài)度。
綜上所述,股骨脆性骨折患者實施遞進式康復護理可以促進患者髖關節(jié)功能的提高,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緒,提高患者對于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