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發(fā)周
摘 要 杉木是我國南方地區(qū)非常重要一種用材樹種。基于此,針對石長溪國有林場杉木經營情況展開深入的分析,從以往的經驗中找出現存問題,并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對策,保證杉木經營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關鍵詞 國有林場;杉木林;經營管理
中圖分類號:F326.27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6.052
杉木具有樹干通直圓滿、樹冠較窄、出材率和單位面積產量高、生長快、材質好、用途廣以及經濟價值較高等特點,在湖南省人工林中占有重要地位。石長溪國有林場始建于1958年,下設青菜溪、場部、龍窩、總嶺埡4個工區(qū),經營面積1 727.7 hm2,職工160人,其中在職職工78人、離退休職工79人、臨時工3人。根據2019年林場森林經營方案調查數據,石長溪國有林場森林活立木蓄積量23.9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95%。其中杉木純林1 103.4 hm2,占經營總面積的63.9%,蓄積量18.4萬立方米,占總蓄積的77%。石長溪國有林場是張家界市永定區(qū)杉木速生豐產林基地之一,在歷屆林場人共同不懈努力下,狠抓營林基礎,重點探索和經營杉木林,為提高杉木林科學經營水平,多年來根據市場需求變化和林場經濟條件不同,適當調整著經營目標、密度管理指標、撫育方式,旨在探索出切實可行的經營模式。
1 石長溪國有林場杉木經營現狀
1.1 自然概況
石長溪國有林場地處湖南省張家界市永定區(qū)西南部,地理位置為東經110°27′~110°35′27″,北緯28°57′~29°2′28″,屬中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5 ℃,無霜期260 d,年降雨量1 500~1 800 mm,年均相對濕度85%。地貌隸屬武陵山脈中山地貌,海拔460~1 300 m,86%林地在海拔600~1 000 m的地帶,坡度平均25°,局部達45°以上,土壤為山地黃壤和黃棕壤,成土母巖砂巖。森林植被屬中亞熱帶常綠落葉闊葉林,建群種以殼斗科(Fagaceae)為主,尚有金縷梅科(Hamamelidaceae)、木蘭科(Magnoliaceae)、(Lauraceae)、冬青科(Aquifoliaceae)和茶科(Theaceae)等,立地類型以Ⅰ類地居多,其次是Ⅱ類,Ⅲ類地較少,十分適宜杉木林生長。
1.2 不同時期的經營情況
1990年來,石長溪國有林場累計完成杉木林營造面積898 hm2。30多年的杉木林經營歷程,各項經營因素受經濟、市場、技術等要素影響而相應變化,經營目標方面受木材市場需求影響而變化。1990—2009年,培育中小徑材為主,近10年來,培育杉木大徑材為主,特別是近5年來,實施了國家戰(zhàn)略儲備林和森林質量精準提升項目,目標更明確,經營水平更成熟?;诖?,從不同經營期的造林環(huán)節(jié)、撫育情況、林分生長情況、生物多樣性、培育目標和存在的問題等差異情況,簡述經營歷史與現狀。
1.2.1 高密度中小徑材經營期
1990—2009年,杉木木材市場行情較好,培育目標以中小徑材為主。造林基本上是采伐跡地造林,每667 m2初植株數以245株為主,最高達到300株,林地清理采用火燒煉山,大穴全墾整地,人工實生苗植苗。
森林撫育管理上,前3年,每年全面割灌除草加全面墾撫2次。幼齡林期間,每年全面割灌除草加除萌除雜1次至基本郁閉,除雜即只培育杉木,去除其他樹種幼樹。林齡8年后,林分基本郁閉,由于考慮木材采伐利用,撫育間伐始伐林齡,在13年以上,間伐原則基本堅持“三砍三留”。間伐時林分嚴重分化,樹冠枝葉枯死嚴重,樹冠層高只有1.5 m以下,樹木生長受到嚴重影響,林分杉木蓄積量占比達98%以上,其他樹種占比不到2%,樹種組成為10杉木,非常單一。林分至近熟林時,生產出的木材以小徑材為主,中徑材較少。
2005年來,杉木幼齡林中,不同程度地發(fā)生杉木病蟲害現象,2012—2015年,每年有33~200 hm2的杉木幼齡林發(fā)生了病蟲害,災害致死植株占比不足2%,以雙條杉天牛為害為主,致使部分幼樹植株黃化枯死,其他病害次之。
1.2.2 中密度大徑材經營期
2010年至今,林場轉變杉木培育方向,決定培育杉木大徑材,基地更新造林每667 m2初植杉木純林200株,每667 m2初植杉闊混交林133株。近5年來,實施了生態(tài)造林,不全墾、禁止煉山,采用了局部或穴狀整地,營造杉闊混交林,混交闊葉樹選用珍貴用材樹種。
撫育管理上,加強了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措施,造林前3年,每年全面割灌除草加穴狀墾撫2次。4年后,每年全面割灌除草和除萌1次,至林分郁閉。由于加強了撫育力度,林分郁閉提前到林齡8~10年,郁閉后開始透光伐1次,撫育間伐次數達到3次以上,有效地降低了林分密度,前幾年撫育間伐原則同前。近5年來采用了目標樹經營法,并且在林分天窗中人工補植珍貴闊葉樹種,培育40年以后,目標樹胸徑在40 cm以上[1]。
2 石長溪國有林場杉木經營策略
2.1 跡地更新造林
在采伐跡地采用跡地更新造林,強化生態(tài)造林措施,營造杉闊混交林,混交比例為7闊3杉,闊葉樹種宜選擇珍貴用材樹種,最終目標為,40年后,培育以珍貴闊葉樹為主,杉木為輔的大徑材混交林。在造林中,要將“三定”的基本原則放在首要位置,即定責任、定技術以及定成活率,對激勵機制進行科學合理的構建和落實。1)定責任主要是指對每塊造林地的管理技術以及生產人員進行確定,同時將責任落實到對應的個人身上[2]。2)定技術,主要是指將造林使用技術應用到實踐中,對現場的生產人員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保證其自身使用技術水平的有效提升。3)定成活率,主要是指生產人員在造林時要保證成活率。成活率與工資之間具有密切的聯系。工資可以分為3部分,其中工資和保證金各占45%,剩下10%則是撫育保證金。通常造林的驗收可以分為兩部分,一期是對成活率進行驗收,達到100%之后才能夠發(fā)放一期工資;如果不合格,需要返工補植,一直到合格為止。二期驗收的成活率只有達到90%以上,才能夠將所有的保證金發(fā)放到對應的工作人員身上。如果成活率只有80%~89%,以50%的保證金發(fā)放標準為主。成活率在79%以下的,對保證金全部扣除。撫育保證金,主要是指相同地塊的造林生產與服務生產人員不變,在二期驗收之后可以享受該保證金。
2.2 補植補造
為了提高林分生物多樣性,以人工促進林分樹種多樣性,間伐撫育時,重視保留培育林下幼樹苗,特別是珍貴闊葉鄉(xiāng)土用材樹種。在林分天窗中人工補植珍貴闊葉樹種3種以上,使林中闊葉樹種保持在5種以上,補植苗木采用二年生大苗,落葉樹種采用以祼根苗為主,常綠珍貴樹種采用容器苗,以確保成活率和保存率。補植樹種有大葉櫸、赤皮青岡、麻櫟、紅椿、紅豆杉、鵝掌楸和銀木荷等,每667 m2補植20株以上,或視天窗大小而定,林地清理采用穴狀清理。
2.3 森林撫育
森林撫育也是目前石長溪國有林場杉木經營管理中多年來非常重要的策略,每年在森林撫育方面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以及資金等非常大。森林撫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石長溪國有林場每年都會開展567 hm2的森林撫育[3]。在3年內造林地中,要實現每年撫育2次全面撫育的目標。對于4年以上的幼齡林,每年撫育1次,直至林分郁閉。對于郁閉后的幼齡林開展透光伐,而對于11~20年的中齡林,要展開有針對性的間伐撫育。
撫育間伐時,要兼顧大徑材培育措施,即目標樹經營法,每667 m2目標樹20~40株,間伐去除競爭木、劣質木、災害受損木等,針對目標樹,逐年采取修枝,去除枯死枝和弱枝,保持樹冠下高5 m以上。
由于管撫得當以及長期的堅持,整個林場的森林覆蓋率從過去的88%上升到了95%。石長溪國有林場連片杉木林海面積達到1 030 hm2,其中大徑材培育面積600 hm2。
2.4 護林防火
森林防火一直以來都是林場運營和發(fā)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實踐中,要對森林防火制度進行科學合理的構建和落實,不斷細化其中涉及的各方面內容。防火通道每10 d必須要進行清掃,防火帶隔離帶在防火期前及時修復,對護林防火隊伍進行合理的構建和培訓。同時,還要配齊防火器材,只有在各環(huán)節(jié)加強對護林防火的重視程度,才能夠避免出現火災等事故。通過努力,林場近30多年來未發(fā)生一起火災現象。
3 結語
不同時期對于杉木的整個經營管理方面提出的要求、目標具有非常明顯的差異性?;诖耍c日常經營管理的經驗進行結合,找出存在于其中的各種問題,對整個石長溪國有林場的杉木經營方向進行確定。通過撫育等手段科學合理的應用,加強護林防火的控制力度,有利于實現杉木大徑材的短期目標,同時還可實現經營珍貴闊葉混交林的長期發(fā)展目標。以此為基礎,不僅有利于提高杉木林經營水平,還可以將林場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最大化發(fā)揮出來,對林場的經濟發(fā)展也可以起到良好的帶動作用。
參考文獻:
[1] 高爽,李紅勛.國有林場與社區(qū)合作經營森林模式研究與啟示:以福建省三明市省屬國有林場為例[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9(03):32-37.
[2] 徐玉杰,黃黎.黃柏山林場森林可持續(xù)經營的探索與思考[J].河南林業(yè)科技,2019,39(03):43-45.
[3] 許建偉,王芳宇,李晨燕,等.新時代下國有林場社會職能的思考:以福建省三明市國有林場為例[J].林業(yè)經濟,2018,40(11):117-121.
(責任編輯:劉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