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帆,郭明慧,劉慧宇
(九江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西 九江332000)
本船是為某艦船提供??康能O船,通過一座鋼質引橋與岸邊碼頭連接;通過登船梯可以在停靠躉船上下船舶。通過纜繩與??寇O船上的帶纜樁系泊,停泊在??寇O船外側(左舷)。躉船內側(右舷)搭設鋼引橋與岸基連接,方便人員登離船,如圖1所示。
圖1 登離船示意圖
所有有限元模型坐標系與船體坐標系相同,即:x軸沿船艏方向,艉封板位置為0;y軸沿左舷方向,船中位置為0;z軸指向高度方向,基線位置為0。
鋼引橋與主船體搭接處局部有限元模型范圍為:#50橫艙壁至#90橫艙壁之間,中縱剖面至右舷,底板至主甲板范圍模型。
其中搭接處附近模型(#62-#78,右舷4000縱剖面至右舷處)為此次計算關注的核心區(qū)域,所有單元均采用板殼(shell)單元,網(wǎng)格大小為50mm。
其他區(qū)域模型主要目的是消除邊界對關注區(qū)域的影響,甲板、船體外板、橫艙壁,以及強橫梁、縱桁、龍骨等構件的腹板采用板殼(shell)單元;甲板、艙壁、底板上扶強材用考慮偏心影響的梁(beam)單元模擬;構件面板僅承受軸向載荷,不承受彎矩載荷。將構件面板用慣性矩很?。?.001mm4)的梁單元模擬。網(wǎng)格大小為250mm(見圖2)。
圖2 登離船鋼引橋搭接處局部有限元模型
搭接處局部強度所受載荷主要有:鋼引橋重量;整船載荷。
鋼引橋總重量為52t,一半作用在船體上,一半作用在岸基上。即作用在船體上的載荷為26t。
考慮實際使用中可能出現(xiàn)的載荷不均勻以及躉船的垂向加速度,鋼引橋局部強度分析使用載荷為1.5倍的引橋重量,即為1.5×26=39t。
鋼引橋與主船體共有兩個搭接點,正常工況下考慮為兩個搭接點平分設計載荷,即每點19.5t。載荷施加利用Abaqus的均勻分度的耦合單元,如圖3所示。正常工況載荷施加如圖4所示。
圖3 鋼引橋載荷施加方式
圖4 正常工況鋼引橋載荷施加
意外工況考慮極端情況,僅有一個搭接點接觸,如圖5所示。
圖5 意外工況鋼引橋載荷施加
搭接處的局部結構所受的波浪載荷并未考慮到總縱強度計算中,為考慮其影響,單獨施加這部分載荷。波浪載荷施加可分為中拱和中垂兩個狀態(tài),中拱狀態(tài)船中部吃水為550+1152/2=1126mm。中垂狀態(tài)中部吃水約為539-1152/2=-37mm(所以中垂狀態(tài)不考慮該部分載荷),搭接結構局部波浪載荷如圖6所示。
圖6 搭接結構局部波浪載荷
躉船鋼引橋搭接處局部強度計算分4個工況,如表1所示。
表1 計算工況概要
各工況下有限元計算結果如表2、表3、表4所示。
表2 等效應力有限元結果
表3 船長方向應力有限元結果
表4 剪切應力有限元結果
對甲板板架結構進行屈曲校核,校核使用StruProg ABSPS軟件進行校核(見圖7-圖9)。
圖7 甲板板架結構
圖9 甲板板架剪切應力
甲板板架屈曲校核需疊加總縱強度應力結果,屈曲校核結果如圖10所示。
圖10 甲板板架屈曲校核結果
通過有限元計算和屈曲強度校核表明,本躉船登離船鋼引橋與主船體搭接處船體結構強度滿足CCS《鋼質內河船舶建造規(guī)范》(2016)及最新修改通報要求。
圖8 甲板板架船長方向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