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華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同濟醫(yī)院手術室 湖北 武漢 430000)
手術室是醫(yī)院重要的治療科室,負責各個科室的手術治療。手術治療的風險較大,對手術室的護理管理提出了要求較高,需要嚴格控制各類風險因素,確?;颊叩玫桨踩行У氖中g治療。多數(shù)患者面對手術常存在緊張、擔心、恐懼、焦慮等負性情緒,導致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對手術的應激反應增加,明顯增加了手術風險,不利于手術的順利實施[1]。人性化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是在“人性照護”護理模式基礎上發(fā)展而來。人性化護理符合現(xiàn)代臨床及患者對護理的需求,其以“人性化”為特點,能夠滿足患者生理、心理、社會等全方位的需求,將手術室護理工作從單一病情護理逐步轉變?yōu)榉e極主動的護理服務,體現(xiàn)了護理服務的人性化和多元化,保證手術的順利開展以及患者安全[2-3]。本研究進一步分析人性化護理在外科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匯報如下。
將2019年1月—12月在我院外科手術室進行手術的18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90例,男48例,女42例,年齡18~76歲,平均年齡(43.8±11.2)歲,泌尿外科手術43例、普外科手術26例、骨外科手術21例;對照組90例,男49例,女41例,年齡18~78歲,平均年齡(44.1±11.5)歲,泌尿外科手術44例、普外科手術27例、骨外科手術19例;所有患者均行擇期手術,ASA分級在Ⅰ~Ⅱ級,無手術禁忌,初次接受手術治療,溝通交流能力良好;排除合并嚴重心肝腎疾病、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精神或意識障礙、急診手術、二次手術等。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使用常規(guī)護理,按常規(guī)手術室護理流程進行護理。
觀察組實施人性化護理:(1)術前人性化護理。術前1 d到病房訪視患者,了解其病情、心理狀態(tài)以及個性特點等,靈活運用溝通技巧,在溝通中拉近護患間距離,了解其有無明顯的恐懼、焦慮、擔憂等負面情緒,詢問睡眠質量,通過言語安撫、肢體接觸等鼓勵方式患者,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手術方法、需配合事項以及手術的安全性,幫助患者樹立正面疾病認知,積極配合手術。患者入室后,手術室護士熱情、友善地迎接患者,仔細核對患者信息,做好各項術前準備工作。與患者進行適當交流,以消除患者緊張、焦慮情緒,保持較好的心態(tài)[4]。(2)術中人性化護理。指導患者放松身體,配合麻醉師進行麻醉處理,麻醉起效后幫助患者擺放正確體位,受壓部位墊好軟墊,確?;颊哕|體舒適安全。手術開始后,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根據手術進展調節(jié)好室內燈光,做好患者軀體保暖,以防四肢及軀體溫度降低,注意暴露部位的保溫護理。如術中患者清醒,應保持與患者的互動,轉移其注意力,減輕心理緊張感。術畢用溫鹽水擦去血跡,穿好衣服,蓋好被褥,保持動作輕柔的搬動患者,護送回病房[5]。(3)術后人性化護理。術后待患者麻醉清醒后告知患者手術成功,減輕患者心理壓力,幫助患者擺放手術體位,切忌采取強迫體位,以防增加軀體疼痛。術后評估疼痛程度,多播放舒緩音樂,指導患者深呼吸,盡可能放松肌肉,促進疼痛緩解。術后1 d再次下病房訪視患者,觀察切口情況、檢查生命體征,講解飲食、活動等注意事項,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保持良好心態(tài),促進術后康復[6]。
護理前后評估SAS評分和SDS評分;采用GCQ量表評估舒適度,總分28~112分,得分越高則舒適度越差;采用PSQI評分評估睡眠質量,總分0~21分,得分越高睡眠質量越差;評估術后6 h、12 h、24 h的VAS疼痛評分;采用自制護理質量評價量表評估護理質量,包括服務態(tài)度、溝通交流、操作技術、儀表行為、護理流程等項目,每項0~10分,得分越高則護理質量越好。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處理。正態(tài)分布且方差齊的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頻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護理后SAS評分和SD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心理狀態(tài)比較(±s,分)
表1 兩組護理前后心理狀態(tài)比較(±s,分)
組別 n SAS SDS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90 59.67±6.8239.43±5.7958.74±7.5137.49±5.73對照組 90 59.46±6.9548.92±5.0358.90±7.4347.65±6.21 t 0.276 5.098 0.259 5.042 P>0.05 <0.05 >0.05 <0.05
觀察組護理后舒適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SQI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前后舒適度評分及PSQI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護理前后舒適度評分及PSQI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舒適度PSQI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90 74.28±9.3796.92±11.1517.31±3.639.12±2.69對照組 90 74.40±9.1985.21±10.6317.36±3.7012.45±3.08 t 0.278 5.164 0.205 4.032 P>0.05 <0.05 >0.05 <0.05
觀察組術后6 h、12 h、24 h的VAS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術后VAS疼痛評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術后VAS疼痛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術后6 h 術后12 h 術后24 h觀察組 90 3.42±0.93 2.97±0.94 2.65±0.89對照組 90 4.54±1.05 4.10±1.01 3.86±1.02 t 3.146 3.562 3.228 P<0.05 <0.05 <0.05
觀察組護理質量各維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護理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4 兩組護理質量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服務態(tài)度 溝通交流 操作技術觀察組 90 9.68±0.24 9.56±0.31 9.63±0.28對照組 90 7.85±0.79 7.67±0.82 8.03±0.71 t 4.012 4.036 4.105 P<0.05 <0.05 <0.05組別 n 儀表行為 護理流程觀察組 90 9.67±0.23 9.69±0.21對照組 90 8.21±0.65 8.08±0.68 t 4.074 4.083 P<0.05 <0.05
手術室護理管理是確保手術室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現(xiàn)代社會對醫(yī)療服務質量的要求的提高,手術室護理模式也在不斷更新和優(yōu)化。以往手術室多根據常規(guī)手術室護理流程進行各項護理服務,存在較多安全隱患,容易引發(fā)醫(yī)療糾紛,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7]。人性化護理近年來在外科手術室管理中應用廣泛,其遵循“人性化”護理理念,改變了以往護理的單一性和機械性,在制定護理方案時,重視患者的生理、心理感受,體現(xiàn)人文關懷,將以人為本的護理思想貫穿整個護理過程,從而優(yōu)化了護理流程,提升了護理服務質量,確?;颊攉@得人性化、優(yōu)質、高效的護理服務[8]。人性化護理圍繞術前、術中、術后三個護理階段展開各項護理,致力于規(guī)避護理風險,重視心理護理的作用,強調身心舒適的重要性,盡量減少手術對患者身心帶來的負面影響,確保手術的順利進展,使患者感受到護理人員的人文關懷,增強護理服務的人性化。通過人性化護理的實施,提升了手術室手術的護理質量,提高了護理人員的責任心,提升了患者對手術室護理的整體評價。
綜上所述,人性化護理在外科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確切,明顯提高了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和舒適度,提高了睡眠質量,保障了護理質量,值得在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