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君,王 松(通訊作者),張奉蓮
(綿陽市中心醫(yī)院腎內科 四川 綿陽 621000)
在臨床上急性腎功能衰竭作為一種腎臟疾病極為常見,即短時間之內腎小球濾過率突然、持續(xù)性降低,進而影響電解質、腎功能[1]?;颊咴诩毙园l(fā)作時,血流動力學會表現為指標異常,使得代謝功能受到影響,負荷增加。急性腎功能衰竭呈現較差的預后,較高的病死率[2]。該病在臨床上以血液透析方式進行治療,間歇性血液透析方式較為常用,但是治療效果卻不理想。持續(xù)性血液透析方式在近些年來廣泛應用于急性腎功能衰竭治療中,本次研究對兩種血液透析方式的治療效果進行觀察,結果呈現如下。
選擇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就診于我院的78例重癥急性腎功能衰竭患者,因血液透析方式差異性開展分組,39例患者的血液透析方式為連續(xù)性血液透析治療,以上患者納入實驗組,本組患者基本信息:21例、18例為本組男女患者數量,(55.30±4.20)歲為本組患者年齡均值,35~75歲為本組患者年齡范圍;39例患者的血液透析方式為間歇性血液透析治療,以上患者納入對照組,本組患者基本信息:23例、16例為本組男女患者數量,(55.45±4.18)歲為本組患者年齡均值,36~76歲為本組患者年齡范圍,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患者在48 h之內腎功能快速減退,6 h尿量在0.5 mL·kg-1·d-1以下或血肌酐基礎值提升50%以上或絕對值提升26.4μmol·L-1;與急性腎功能衰竭診斷標準相符;患者和患者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哺乳期患者;妊娠期患者;凝血功能障礙者;精神疾病患者。
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方式為連續(xù)性血液透析治療,所用系統(tǒng)為連續(xù)血液凈化系統(tǒng)、血液過濾器,血管通路選擇股靜脈或頸內靜脈,連續(xù)性靜脈過濾方式,對酸堿、電解質進行調節(jié)的同時,依據患者具體情況,在患者機體中注入碳酸氫鹽(稀釋后),控制注入量3 L/h,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療。以患者病情程度為依據設置治療時間,較輕疾病患者:6~10 h連續(xù)治療,嚴重患者:24 h連續(xù)治療。在治療過程中要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監(jiān)測,1次/30 min,嚴密監(jiān)測患者血壓、心率等,一旦血壓水平有所變化,要將治療時間適當減少。
對照組的治療方法為間歇性血液透析治療,血管通路選擇股靜脈、頸靜脈,利用聚砜膜透析器(F60)注入碳酸氫鹽透析液,透析速度為每分鐘500 mL,血流量控制在每分鐘200~350 mL,1.3 m×1.3 m面積,治療間隔1~2 d,控制每次治療時間小于4 h。
(1)臨床療效。判斷依據:通過治療患者臨床表現消失,血常規(guī)、腎功能各項指標、尿量均顯示正常判斷為顯效;通過治療,患者臨床表現改善明顯,血常規(guī)、腎功能改善顯著,每日尿量100 mL以上,判斷為有效;以上標準未達到判斷為無效。(2)腎功能各項指標。血清尿素氮、內生肌酐清除率,BUN、Scr;(3)電解質異常情況。包括HCO3-、Ca2+、Cl-、Na+、K+。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總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治療前,兩組患者BUN、Scr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治療后BUN、Scr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腎功能改善情況對比(±s)
表2 兩組腎功能改善情況對比(±s)
組別 例數 BUN/(mmol·L-1)治療前 治療后實驗組 39 52.68±5.26 10.20±2.10對照組 39 53.75±4.30 19.75±3.50 t 0.9835 14.6116 P>0.05 <0.05組別 例數 Scr/(μmol·L-1)治療前 治療后實驗組 39 538.20±66.55 216.85±32.55對照組 39 539.15±65.78 249.05±36.70 t 0.0634 4.0993 P>0.05 <0.05
實驗組患者電解質異常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電解質異常率比較[n(%)]
急性腎功能衰竭在臨床上作為一種疾病類型極為常見,其致病原因多種,一般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基礎腎臟疾病等疾病會發(fā)展為急性腎功能衰竭,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以水電解質發(fā)生紊亂、潴留代謝產物為表現,該病發(fā)病率較高,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3]。該病以血液透析治療為主,常用方式為間歇性血液透析,透析原理為半透膜原理,以清除病變代謝物質,使得血液凈化,對體內環(huán)境發(fā)揮維持作用,以實現有效治療[4]。然而,因為患者多數分解代謝高、容量負荷高、血流動力學異常,會伴有其他器官衰竭等,采用間歇性血液透析過程中,患者會心血管、血流動力學呈現不穩(wěn)定情況,很多患者耐受度較低,會增加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如心律失常、低血壓等,對預后造成影響,而且需要選擇治療地點,進而限制治療[5]。而持續(xù)性血液透析作為一種新型血液凈化技術,治療原理為模擬腎小球濾過,通過對流和彌散方式使得溶質清除,在半透膜濾過器中進入較好通透性的動脈或靜脈血液,利用對流方式清除血液中水分和溶質,使得血液凈化[6]。并利用置換液,輸入所需物質,對體內環(huán)境維持穩(wěn)定,實現有效治療[7]。持續(xù)性血液透析可可將代謝廢物有效清除,可使機體電解質失衡得以糾正,不影響血流動力學基礎上,使得機體免疫功能得以重建。本結果表明,患者通過持續(xù)性血液透析,治療總有效率提升顯著,可見持續(xù)性血液透析比間歇性血液人透析治療效果更佳;同時持續(xù)性血透析對患者腎功能改善作用更大;另外,持續(xù)性血液透析治療患者電解質異常率更低,可見持續(xù)性血液透析治療可行性更高。分析原因,持續(xù)性血液透析治療利用持續(xù)、緩慢脫水,保持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防止由于血流不穩(wěn)定造成組織再灌注,對恢復腎功能發(fā)揮促進作用,維持電解質平衡,腎素可促進血壓水平提升,可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降低[8]。
綜上所述,連續(xù)性血液透析治療急性腎功能衰竭可獲得滿意的療效,可有效改善腎功能,調節(jié)電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