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徹虹, 余志祥, 梁麗, 余彥林, 楊永瓊*, 向睿, 李學梅, 楊意斌, 李貴能
1.攀枝花市林業(yè)技術服務中心,四川 攀枝花 617000;
2.四川攀枝花蘇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保護中心,四川 攀枝花 617000;
3.攀枝花市園林科學研究所,四川 攀枝花 617000;
4.湖南工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0;
5.攀枝花市金沙國有林場,四川 攀枝花 617000
滇欖仁(Terminalia franchetii)為使君子科欖仁樹屬落葉喬木,是金沙江干熱河谷區(qū)一級標志種植物、鄉(xiāng)土樹種和特有種,以其為優(yōu)勢樹種所構成的植物群落類型是該區(qū)域僅有的幾種重要天然植被類型之一[1-4]。每年11—12月,滇欖仁落葉前,葉片變紅,鮮艷奪目,是金沙江干熱河谷少有的鄉(xiāng)土紅葉樹種,有較高的觀賞價值。為解決其繁育技術問題,劉方炎等先后在云南元謀進行了滇欖仁種子擴散與種子庫、開花物候與繁育系統(tǒng)研究[2,3],王小慶等先后在云南元謀進行了該種群的物種多樣性與幼苗更新特征、水分條件對其幼苗早期生長的影響等研究[4,5]。本文在攀枝花干熱河谷開展了滇欖仁花部特征與開花物候觀測、種子性狀檢測,進行了秋播和春播種子育苗試驗以及容器苗培育,以期為滇欖仁苗木的生產性培育提供依據(jù)。
在四川攀枝花蘇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科普區(qū)海拔1 600 m左右的環(huán)形便道兩側,隨機選擇高5~8 m、胸徑10~20 cm,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滇欖仁20株,開展滇欖仁花部特征與開花物候觀測。
在盛花期,于選定的每株滇欖仁樹冠中部外圍,隨機選擇5個花序和5個花朵,測量花序、苞片、花萼管、花絲、花藥、柱頭(花開放前后各測量1次)、子房的長度及花序直徑、單花直徑等花部綜合特征。
定期觀察記錄選定植株的開花情況。在每株植株的樹冠中部外圍,隨機標記5個未開花的花序,每天8:00—9:00時觀察其開花情況,直到花朵全部凋謝。隨機標記5朵未開的花朵,每天8:00—9:00時、12:00—13:00時和17:00—18:00時各觀察1次,記錄花瓣顏色、柱頭伸長與膨大、雄蕊伸展情況、苞片是否掉落等,直至花朵開放至完全枯萎。單花的開放進程參照任明迅對半邊蓮的觀察方法[6],花序的開花進程參照劉方炎等對滇欖仁的觀察方法[3]。
試驗用種子于8月20日至25日果實由青綠色逐漸變成黃褐色時采集。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樹形完整的成年植株,在不同部位分別采集種子(因滇欖仁翅果和種子較難分離,且每果含1粒種子,通常以翅果直接播種,故本文中所述種子即指果實)。陰干,清除腐爛、霉變、蟲害種子和雜質等,保留外形完好的種子,于干燥通風環(huán)境中保存。
隨機選擇陰干的滇欖仁種子進行飽滿度和千粒重測定。飽滿度測定每組取種子100粒,重復3次,用解剖刀切剖種子,檢查胚乳飽滿情況,胚乳飽滿度低于50%、難以發(fā)芽的判定為不飽滿,胚乳飽滿度高于50%、條件適合可能會發(fā)芽的判定為飽滿。千粒重測定每組取種子500粒,重復3次,用精度0.001 g電子天平稱量。
試驗地點海拔1 490 m,為礦山跡地經(jīng)整理并客土建成苗圃。采用高床進行場圃育苗試驗,床高15 cm,寬150 cm,每一育苗單元長200 cm。床面為5 cm厚黏土和輕基質材料1∶1混合土。輕基質材料為2草炭∶2椰糠∶1窯灰+1%有機肥+0.5%過磷酸鈣+0.1%多菌靈的混合物。搭建塑料薄膜低棚保濕,頂部覆蓋遮光率50%遮陽網(wǎng)遮蔭。
分秋播和春播育苗,秋播時間為9月2日,春播時間為2月22日。播種前將種子用300倍多菌靈液浸泡2 min殺菌,清水清洗并用溫水浸泡48 h后播種。采用撒播育苗,將處理后的種子混細沙均勻撒播于苗床,覆一層薄土。常規(guī)育苗管理,人工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出苗后交替噴施惡霉靈600~800倍液和甲霜惡霉靈800~1 000倍液防病。每組播種2 000粒,重復3次。自開始出苗起,每周統(tǒng)計出苗數(shù),至出苗基本結束。
秋播和春播種子幼苗生長到一定高度且木質化后,移植于容器內育苗,常規(guī)育苗管理。容器為無紡布育苗袋,規(guī)格(直徑×高)為8 cm×12 cm,基質配比與前述輕基質材料一致。育苗袋排列成平床,寬120 cm。移植時分別隨機抽取30株幼苗,測量苗高和根長。培育至6月末出圃時,統(tǒng)計保存數(shù)量,分別隨機抽取30株測定苗高生長量。
觀測結果,滇欖仁穗狀花序腋生或頂生,被毛,長4~7 cm;兩性花,單花較小,有花萼,無花瓣,無花梗,淡綠色,有少許花香,直徑約12 mm;萼管杯狀,長約2.1 mm,下部密生黃色長毛,上部毛較少,內部具長毛,頂端具5裂齒,三角形,被疏毛;苞片紅褐色,狹長形,長1.9~2.7 mm;花絲長約4.5 mm,花藥長0.45~0.8 mm;花盤由數(shù)腺體組成;子房長卵形,長約2 mm,密被黃色長絲狀毛;單花開放前柱頭伸出約2 mm,開放后柱長約4~5 mm。實際觀測結果與《中國植物志》記載有一定的差異(見表1)。
開花物候觀察結果,滇欖仁在3月下旬即有單花開放,4月上旬進入始花期,4月中進入盛花期,5月中旬進入開花末期,5月底花期基本結束。滇欖仁群落中,個體開花同步性較高,開花時整株植株基本同時開放,不同個體間亦有較高的開花同步性,具備典型的“集中開花模式”[3]。
表1 滇欖仁花部特征觀測結果與《中國植物志》記載比較Tab.1 Comparison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results on fl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erminalia franchetii and the records in FRPS
表2 滇欖仁種子育苗試驗出苗統(tǒng)計表Tab.2 Statistics of seedling emergence in seed seedling raising experiment of Terminalia franchetii
滇欖仁果實為一個具等大3翅的翅果,翅上具毛,輪廓倒卵形,橫切面呈三角形。每果含1粒種子,果實成熟的過程中顏色由青綠色逐漸變成黃褐色。經(jīng)測定,陰干種子千粒重11.855 g;飽滿率13.67%。
滇欖仁種子播種后,1周內開始出苗。秋播種子在第3周、第4周達到出苗高峰,出苗率分別為3.23%和2.28%;以后逐漸下降,到第8周時出苗基本結束,累計出苗率為12.0%。春播種子在第2周、第3周達到出苗高峰,出苗率分別為4.72%和4.08%;以后逐漸下降,到第5周時出苗基本結束,累計出苗率為11.5%(見表2和圖1)。
圖1 滇欖仁種子育苗出苗率Fig.1 Seedling emergence rate of Terminalia franchetii seeds
不同播種季節(jié)育苗試驗表明,滇欖仁秋播和春播種子,累計出苗率無明顯差異。但春播種子出苗高峰期出現(xiàn)早,且出苗周期較秋播種子縮短3周,這可能與攀枝花金沙江干熱河谷春季氣溫回升快地溫升高有關。在生產中應用,可節(jié)約育苗時間,降低育苗成本。
秋播和春播種子幼苗,分別于2月下旬(2月27日)和4月上旬(4月10日)移植于無紡布育苗袋容器內育苗。移植時,秋播種子幼苗平均苗高3.53 cm,平均根長18.83 cm,根、苗比5.33;春播種子幼苗平均苗高3.78 cm,平均根長17.09 cm,根、苗比4.52。培育至6月末測量,秋播種子苗木平均苗高62.4 cm,成苗率(以播種量計,后同)10.9%;春播種子苗木平均苗高50.9 cm,成苗率為11.2%。
幼苗移植時測量結果,秋播和春播種子幼苗的高、根長和根苗比均無明顯差異,較高的根苗比表明滇欖仁幼苗期均優(yōu)先扎根,而后進行地上部分生長。這可能與其長期分布于干熱河谷地區(qū),對干旱環(huán)境的適應性有關。
開花生物學特性觀測結果表明,金沙江干熱河谷分布的滇欖仁,其花部綜合特征和開花物候與《中國植物志》等資料記載有一定差異,這可能與植物所處生境差異有關。滇欖仁為川滇干熱河谷分布種,由于其間斷的不連續(xù)分布模式,居群間的基因交流不頻繁[1,7],植株所處區(qū)域氣候環(huán)境、立地條件、群落環(huán)境等均可能對其花部特征存在一定影響[2,3]。
在攀枝花金沙江干熱河谷,滇欖仁花期集中在4—5月,盛花期4月中、下旬,與劉方炎等在云南元謀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自然條件下的“集中開花模式”,應是其長期適應干熱河谷環(huán)境,達到生殖成功的一種表現(xiàn)[3]。
滇欖仁種子飽滿度低,敗育率極高,可能與其生長于特殊的氣候、地理條件,地理隔離導致的基因交流受阻有關。已有的研究表明,由于生境條件的限制,干熱河谷滇欖仁的種群數(shù)量有限,分布范圍窄且不連續(xù),居群內的遺傳多樣性較低[7],其有助于傳粉成功的“集中開花模式”,雖使其個體有極高的結實率,但同時也可能增加了花粉在個體內或鄰近個體間的傳遞,從而導致廣泛的自交或近交衰退[3]。
滇欖仁場圃育苗試驗,秋播和春播種子出苗率分別為12.0%、11.5%,經(jīng)飽滿度換算后分別為87.8%、84.1%,略低于王小慶等報道[5]的在基質含水量20%、25%條件下92.3%、89.3%的實驗室發(fā)芽率,高于在基質含水量15%、30%、40%條件下71.4%、56.6%、62.8%的實驗室發(fā)芽率,已基本能夠滿足現(xiàn)有條件下生產性育苗的需要。
容器苗培育結果,滇欖仁種子春播育苗成苗率11.2%,略高于秋播育苗的10.9%,秋播育苗苗木平均苗高62.4 cm,略高于春播育苗的50.9 cm,但均無明顯差異。從育苗周期看,秋播種子苗木苗齡為9個月,容器苗培育周期約120 d,均長于春播種子苗木的4個月和80 d,表明春播更適合滇欖仁生產性種子育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