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元哲,郭晉昌
(隴東學院 機械工程學院,甘肅 慶陽 745000)
鈦合金具有強度高、密度小、耐蝕性能優(yōu)良和生物相容性好等優(yōu)點,被廣泛應用于汽車、化工、航空航天和生物醫(yī)療等行業(yè)[1, 2]。但是鈦合金表面硬度和耐磨性較差,限制了其更廣泛地應用[3]。為此,研究人員進行了大量的鈦合金表面改性研究。如康新婷[4]對鈦合金表面進行電鍍改性,由于鈦合金表面存在一層致密的氧化膜,電鍍前必須清理氧化膜,工藝復雜。Biswas等[5]通過熱氧化技術對鈦合金進行表面改性,改性后得到的熱氧化層層深較淺,無法應用于要求較高的工況。王鈞石等[6]采用等離子注入技術改善鈦合金表面性能,顯著提高了合金硬度和耐磨性,但是效率較低。
在眾多鈦合金表面改性方法中,激光表面熔覆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方法[7, 8]。激光熔覆工藝簡單,熔覆層層深大,熔覆效率高,基體變形小且熔覆層與基體發(fā)生冶金結合,因而鈦合金表面激光熔覆改性成為目前研究的熱點[9-11]。Zhang等人[12]采用激光熔覆技術在TC4鈦合金表面制備了TiC改性層,熔覆層力學性能相比TC4基體顯著提高。Kumar等人[13]以AlN、Ni和TC4混合粉末為原料在TC4鈦合金表面制備熔覆改性層,熔覆層顯微硬度是基材的3倍,耐磨性也顯著提高,但是熔覆層因塑性差而產(chǎn)生了裂紋。劉建弟等人[14]在TA15鈦合金表面激光熔覆WC顆粒增強相,熔覆層WC顆粒分布均勻,滑動磨損條件下耐磨性顯著提升,但是熔覆層中有少量裂紋和氣孔存在。Li等人[15]采用SiC和Ti混合粉末對TC4鈦合金表面進行熔覆改性,改性后的TC4鈦合金硬度和耐磨性明顯改善,但是熔覆層存在氣孔缺陷。以上研究均可有效改善鈦合金表面機械性能,但是由于熔覆層塑性和韌性較差,熔覆層往往存在缺陷。其本質(zhì)是熔覆層硬度和塑性之間的矛盾。解決以上問題的有效方法是嘗試不同的熔覆粉末和配比,以及優(yōu)化工藝參數(shù)。
本研究采用TiN和Ti混合粉末對TC4表面進行熔覆改性,研究送粉速度對激光熔覆改性工藝和改性層性能的影響,期望得到性能優(yōu)良的鈦合金表面熔覆層。
實驗材料為60 mm×60 mm×8 mm的TC4鈦合金板材,其化學成分見表1。用砂輪打磨去除表現(xiàn)氧化物和雜質(zhì),用乙醇和丙酮清洗試樣表面。
表1 TC4鈦合金化學成分(w/%)
采用IPG高功率光纖激光器在TC4板材表面制備熔覆層,如圖1所示。激光器型號為LYS-4000,最大輸出功率4.0 kW,激光波長1.064 μm,激光器輸出連續(xù)波激光,激光光斑為圓形,激光能量為高斯分布。采用i-speed3高速攝像系統(tǒng)采集被加熱粉末的空間分布形貌,拍攝頻率為1000 Hz。采用氬氣(純度99.99%)保護熔覆區(qū)域,以免高溫熔池發(fā)生氧化。氬氣與激光束同軸輸入。
圖1 激光熔覆示意圖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laser cladding
熔覆粉末為TiN和Ti混合物,TiN粉末與Ti粉末的質(zhì)量比為1∶2,粉末顆粒直徑小于20 μm。采用同軸送粉方式,粉末與激光一起從碰嘴噴出。分別采用25、75和125 g/min的送粉速度進行熔覆實驗,其他工藝參數(shù)不變,如表2所示。
表2 實驗工藝參數(shù)
用線切割將激光熔覆試樣切開,用砂紙打磨并用乙醇清洗橫截面。采用Axio Scope A1型光學顯微鏡拍攝熔覆層橫截面形貌,采用ESCALAB 250Xi型X射線光電子能譜儀(EDS)檢測熔覆層橫截面氮含量。采用Hv-1000型顯微硬度計測量熔覆層橫截面顯微硬度,測量位置為沿著熔覆層深度方向間隔0.2 mm,每個深度測量3個點,計算3個點的平均硬度作為對應深度的硬度值。
圖2為TC4鈦合金表面激光熔覆層照片。熔覆實驗自左往右進行,由于初始階段同軸送粉不穩(wěn)定,故熔覆層左面部分厚度較淺。從圖2中可以看出,熔覆層表面粗糙度較高,并且隨著送粉速度增加,熔覆層余高明顯增加,而熔覆層寬度有降低的趨勢。為避免送粉不穩(wěn)影響研究結果,本研究主要分析熔覆層右面部分。
圖2 不同送粉速度下TC4鈦合金表面熔覆層照片F(xiàn)ig.2 Photographs of cladding layer on the surface of TC4 alloy at different powder feeding rates
圖3中展示了送粉速度分別為25和125 g/min時,加熱粉末空間分布形貌,分別為連續(xù)4幀照片。當送粉速度為25 g/min時,空間粉末數(shù)量較少,空間粉末吸收了少量激光能量,并在空間發(fā)生了熔化,最終在重力作用下過渡到熔池中,同時實現(xiàn)傳質(zhì)和傳熱。圖3a中熔覆粉末數(shù)量較少,大量激光能量直接作用在TC4基體表面,形成了輪廓清晰的熔池,且熔池尺寸較大。熔覆過程中,激光頭自右往左運動,已凝固的熔覆層表面高于基體,故熔池普遍表現(xiàn)出左側(cè)偏低右側(cè)偏高的特點。送粉速度為125 g/min時,較大送粉速度導致空間粉末數(shù)量較多,大量粉末吸收激光能量并在空間發(fā)生熔化,故空間加熱粉末的亮度更亮一些。圖3b中有部分粉末發(fā)生了氣化,形成金屬蒸氣。大量激光能量被粉末顆粒吸收,只有少量激光能量傳遞到基體金屬表面,故熔池尺寸較小。
圖3 不同送粉速度下加熱粉末空間分布形貌Fig.3 Spatial distribution morphologies of heating powders at different powder feeding rates: (a) 25 g/min; (b) 125 g/min
沿圖2 A-A線將熔覆層切開,并對熔覆層橫截面進行了打磨、剖光和腐蝕,采用光學顯微鏡拍攝了熔覆層橫截面形貌,如圖4所示。從圖4中可以看出,隨著送粉速度的增加,熔深和余高明顯增加,熔寬明顯減小。首先分析熔深增加的機理。采用較小送粉速度進行實驗時,空間粉末只吸收了少部分激光能量,多數(shù)激光能量直接作用在TC4基體上,TC4基體表面形成了熔池,熔池將大量激光能量反射,故此時熔深相對較淺。當采用較大送粉速度時,大量粉末在空間吸收了大量激光能量,隨著粉末過渡到熔池中,將大量激光能量也帶入到熔池中,所以采用較大送粉速度時,熔覆層熔深明顯增大。其次分析熔寬減小的原因,本研究采用的激光能量為高斯分布,光束周邊能量密度遠遠低于光束中心能量密度,當采用較大送粉速度時,大量粉末到達基體前發(fā)生了氣化,吸收了大量光束能量,尤其是光束周邊,只有極少量能量到達TC4基體,其能量密度不足以讓熔覆層兩側(cè)發(fā)生熔化,故隨著送粉速度增加,熔覆層熔寬減小。送粉速度增加還導致熔覆層余高增加。
測量了熔覆層的熔寬和熔深,如圖5所示。從圖5中可以看出,當送粉速度在一定范圍內(nèi)變化時,熔覆層熔深和熔寬都隨送粉速度呈線性變化關系。采用軟件擬合了熔覆層熔深和熔寬與送粉速度的函數(shù)關系式,結果如式(1)和式(2)所示。式(1)和式(2)可用來預測不同送粉速度對應的熔深和熔寬,為激光熔覆生產(chǎn)提供指導。
圖5 熔覆層熔深和熔寬隨送粉速度變化Fig.5 Variations of depth and width of cladding layer with powder feeding rate
y1=11.4x+570.5
(1)
y2=-11.6x+5073.5
(2)
式中:y1為熔深,μm;x為送粉速度,取值范圍為25~125 g/min;y2為熔寬,μm。
采用EDS線掃描分析熔覆層橫截面的氮含量,結果如圖6所示。圖6中白色線左邊部分為熔覆層,右邊部分為基體, 顏色較深,基體與熔覆層之間有明顯過渡區(qū)域。由于圖6中不同送粉速度的熔覆層橫截面狀態(tài)不同,故不同送粉速度熔覆層氮含量的cps絕對數(shù)值有所差異?;w氮含量接近于零,熔覆層氮含量明顯高于基體,在熔覆層與基體過渡區(qū)域氮含量發(fā)生了跳變。熔覆層的氮含量基本均勻,無氮含量梯度,這是由于熔覆粉末中本身氮含量是均勻的,而且激光熔池在表面張力作用下發(fā)生強烈的馬蘭戈尼對流,將熔化的少量基體與熔覆粉末混合均勻,形成氮含量均勻的熔覆層。熔覆層的氮含量過高將強烈影響其機械性能。
圖6 不同送粉速度下熔覆層的氮元素EDS線掃描Fig.6 EDS line scanning of nitrogen element of cladding layer at different powder feeding rates: (a) 25 g/min; (b) 75 g/min; (c) 125 g/min
圖7為熔覆層橫截面的顯微硬度測量結果。圖7中可以看出,TC4基體顯微硬度約3.4 GPa,熔覆層的顯微硬度明顯提高。由于邊緣效應,第1個測量點的顯微硬度低于熔覆層平均顯微硬度,且不同送粉速度的熔覆層均表現(xiàn)出相同的趨勢。送粉速度為25 g/min時,熔覆層顯微硬度大約為5.9 GPa,這是由于氮元素起到第二相強化的作用。送粉速度為25 g/min的熔覆層硬度明顯低于送粉速度為75和125 g/min的熔覆層,這是由于送粉速度較小時,熔覆層被基體強烈稀釋,氮含量較小,故熔覆層硬度較小。送粉速度為75和125 g/min的熔覆層顯微硬度大約都是9.3 GPa,此時送粉速度較大,粉末吸收了大量激光能量,基體只吸收了少量激光能量,并且只有少量基體被熔化,所以熔覆層稀釋率較低,熔覆層氮含量更高,顯微硬度更高。實驗證明送粉速度從75 g/min提高到125 g/min時,只是增加了熔覆層的熔深,熔覆層顯微硬度并沒有明顯提高。當送粉速度為75 和125 g/min時,熔覆層顯微硬度均基本均勻,無明顯梯度,這是由于熔覆層氮含量較均勻。熔覆層顯微硬度在熔覆層與基體過渡區(qū)域發(fā)生了突變,這也與氮元素的分布規(guī)律一致。
圖7 不同送粉速度下熔覆層橫截面顯微硬度分布Fig.7 Cross section microhardness distribution of cladding layer at different powder feeding rates
(1) 采用光纖激光對TC4鈦合金表面進行熔覆改性,送粉速度較小時,粉末吸收了少量激光能量,熔池較大,熔覆層表現(xiàn)出寬而淺的特點;送粉速度較大時,粉末吸收大量激光能量,熔池較小,熔覆層表現(xiàn)出窄而深的特點。
(2) 當送粉速度較大時,熔覆層的氮元素含量和顯微硬度都表現(xiàn)出均勻分布的特點,沒有明顯梯度。隨送粉速度增加,熔覆層顯微硬度會增加,最終穩(wěn)定在約9.3 G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