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洪軒,王智聰,岳土民,郭 瀟
(河北普陽鋼鐵有限公司河北056305)
低溫壓力容器鋼主要用于耐低溫的壓力容器,由于其長期工作在高壓、低溫和腐蝕等極端惡劣的環(huán)境下,不僅要求有良好的表面質量,同時還必須保證無缺陷的內部質量。因板坯連鑄工藝的發(fā)展,電磁攪拌和動態(tài)輕壓下技術的投入,使得鋼板中心處疏松和大面積中心偏析已經逐步減少甚至消失。然而點狀缺陷等小的缺陷問題逐步顯現出來,成為了影響低溫壓力容器板質量的主要問題。
河北普陽鋼鐵有限公司(下稱普陽鋼廠)采用超聲波無損檢測方法,對16MnDR、ASME、SA537和CL2等國內外牌號低溫容器30~100 mm規(guī)格的鋼板進行檢測時,發(fā)現鋼板內部1/4處存在點狀缺陷。本文對超聲波檢測發(fā)現的低溫容器板內部點狀缺陷進行了探究,并通過金相顯微鏡、掃描電鏡等分析手段對探傷發(fā)現的點狀缺陷進行定性分析,并將缺陷類型與超聲波探傷波形特征進行對應。同時分析了引起鋼板點狀缺陷的主要原因和缺陷的類型,提出了改善鋼板點狀缺陷的技術措施。
普陽鋼廠低溫容器16MnDR鋼種的生產工藝流程為:150 t轉爐→LF精煉爐→板坯連鑄機→加熱爐→粗軋機→精軋機→下線緩冷→(正火淬火回火)→超聲波探傷。
采用數字便攜式超聲波探傷儀由人工對鋼板進行離線探傷,經檢測點狀缺陷的位置大多出現在鋼板兩側400~500 mm位置處,厚度方向上集中在1/4處。將鋼板由缺陷處沿鋼板垂直于軋制方向切開,根據超聲波探傷儀測到的缺陷位置對缺陷進行金相分析、掃描電鏡形貌分析和能譜分析。
1.3.1 白點缺陷判斷
在超聲波檢測檢測過程中,偶有出現的反射波形尖銳陡峭、清晰度高、信號強度大,當探頭移動時反射波迅速消失[1],基本判斷為白點缺陷,出現此種波形的缺陷約占總缺陷次數的5~10%。從缺陷處取Z向拉伸試樣,從斷口處進行掃描電鏡檢測。
約有20~25%的探傷波形有很高的缺陷回波,因為缺陷回波很高,說明缺陷較明顯容易找到,基本判斷為裂紋缺陷。根據測量部位和深度取樣進行金相分析。
其他的大部分缺陷波形為回波不高,而且稍移動探頭缺陷波即消失,說明缺陷較小,基本判斷為雜物聚集缺陷。先根據測量部位和深度進行金相分析,后進行掃描電鏡和能譜分析。
從判斷白點缺陷處取Z向拉伸試樣,然后從拉伸斷口處做掃描電鏡,從兩個試樣上分別發(fā)現有“魚眼”狀氫脆缺陷,如圖1所示。該類缺陷往往是以鋼材內部的宏觀缺陷為核心的銀白色斑點,其形狀多數為圓形或橢圓形,圓白點的大小往往同核心大小有關?!棒~眼”狀氫脆缺陷一般不影響鋼材的強度,但會降低鋼材塑性。
圖1 魚眼照片
從判斷裂紋缺陷處取金相試樣,經拋光后即有肉眼可見的內部裂紋,在金相下的裂紋照片如圖2所示。該類缺陷往往是連鑄凝固過程中產生的,且在裂紋處往往伴隨有夾雜物的聚集。
圖2 裂紋照片
從判斷夾雜物異常聚集缺陷處剖開,做掃描電鏡分析,可以看到一條長度約2 000 μm~3 000 μm,寬度約20 μm~30 μm的夾雜物聚集帶。用能譜分析夾雜物聚集帶中夾雜物的構成,分析結果如圖3所示。由圖3可以看出,夾雜物主要為Ca-Al-Mg-O的復合型夾雜物。
圖3 夾雜物能譜分析
夾雜物聚集帶所處的深度在鋼板的1/4處。從鋼坯結構上看,此深度處于電磁攪拌的負偏析帶上,且此處Ca-Al-Mg-O復合型夾雜物應為鈣處理后的Al2O3和耐火材料的復合型夾雜物。具體形成的原因為:電磁攪拌工作時,電攪帶動鋼液開始運動,此時鋼中的夾雜物特別是Al2O3,隨鋼液一起被帶動,在運動過程中鋼中夾雜物不斷的聚集長大,并隨著鋼坯坯殼不斷的凝固和下移;隨著夾雜物不斷長大,且電攪運動變慢,坯殼逐漸凝固,此時夾雜物被凝固坯殼捕獲,形成大型夾雜物。
在夾雜物聚集帶旁邊還看到一條較大的TiN和NbN夾雜,具體形貌和能譜分析見圖4。對于高鈦鋁鎮(zhèn)靜鋼而言,其鈣處理工藝的效果與鋼中初始鋁含量密切相關,此類鋼種在進行鈣處理之前需要嚴格控制鋼中初始鋁含量[2]。
圖4 夾雜物能譜分析
3.1.1 降低鑄坯內部“白點”的主要措施
(1)加入鋼包的各類鐵合金和輔料要保持干燥,減少水分帶入的氫。
(2)LF精煉爐要做好埋弧冶煉,軟吹時不裸露鋼水,防止空氣中的氫進入鋼水。
(3)鑄坯采用保溫緩冷措施。白點形成的溫度區(qū)間為100~250℃之間,而氫擴散系數最大區(qū)間為300~650℃[3],所以采取制作鋼坯蒸汽緩冷箱,新出鑄坯與緩冷中鑄坯混合緩冷等措施,保證鑄坯在300℃條件下堆垛緩冷36 h,使鑄坯的氫充分擴散,并均勻組織減少鑄坯內應力,能有效減少鑄坯內部氫裂紋發(fā)生率[4]。
3.1.2 降低鑄坯內部裂紋的主要措施
(1)加強二冷區(qū)扇形段的檢查和維護。根據鑄坯內部低倍裂紋測量結果,可以算出裂紋起點和終點到鋼坯表面的距離,然后依據板坯厚度的實際值和鑄坯凝固系數,可以計算出中間裂紋發(fā)生部位到彎月面的距離,從而可以估算出有問題的扇形段,并進行檢查,如開口度、接弧情況、二冷水噴嘴工作狀態(tài)等,發(fā)現問題及時解決。
(2)高度重視扇形段機架內弧輥精度。因其導致的內裂紋即使通過重新標定也無法解決。
(3)扇形段采用均勻壓下技術。扇形段內壓下速率偏大也容易產生板坯內部裂紋,在壓下區(qū)間通過采用均勻壓下技術,板坯內部裂紋可得到明顯的控制。
(4)降低三角區(qū)水冷卻強度。在鑄坯的三角區(qū)位置因受到兩面水冷的作用,此位置更容易出現裂紋,因此有針對性的減少位于角部的水冷量。另外,為解決直弧型連鑄機特有的角部橫裂紋問題,在二冷噴嘴設計上采用了不同角度的偏噴嘴[5],通過更換噴嘴型號來滿足角部對水量的不同要求,板坯三角區(qū)裂紋得到大幅度改善。
3.1.3 降低鑄坯內部夾雜物聚集的主要措施
(1)強化LF精煉爐操作。通過LF精煉,盡量減少鋼水中的夾雜物含量,這樣即使夾雜物聚集,也會較小的影響到探傷不合。
(2)嚴格控制鋼中初始鋁含量。對于初始鋁含量較低的含鈦鋼,則采用較弱的鈣處理強度才能使夾雜物充分液相化,而對于初始鋁含量較高的含鈦鋼,則無法通過鈣處理實現夾雜物的液相化。所以,在進行鈣處理之前需要嚴格控制鋼中初始鋁含量在較低水平。
(3)降低電磁攪拌強度。經分析,夾雜物的異常聚集因電磁攪拌而引起,但電磁攪拌又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單純的關閉電磁攪拌,可能會導致鑄坯產生嚴重的中心偏析、中間裂紋等。所以,可以采取適當降低電磁攪拌強度,將電磁攪拌電流降低到原來的70~80%,隨著鑄坯內鋼液流速的減慢,會大大減少夾雜的碰撞長大聚集的機會,從而減少對探傷結果的影響。
(4)調整連鑄機二冷工藝。在電磁攪拌段區(qū)域內,二冷采用弱冷工藝,可增加負偏析帶的寬度,減輕負偏析帶的偏析程度,從而利于探傷合格。
通過上述一系列改進措施,以及近期批量的生產實踐,普陽鋼廠按照NB/T47013.3-2015的T1級標準生產的國標容器鋼,按ASME SA-578/SA-578M的C級標準生產的美標容器鋼,30~100 mm厚鋼板的內部點狀缺陷基本消失,超聲波探傷合格率由91.6%提高到98.1%以上,質量提升效果顯著。
本文介紹了利用金相顯微鏡、掃描電鏡等分析手段對探傷發(fā)現的點狀缺陷進行分析的過程,闡明了缺陷的生成原因,給出工藝改進措施,并對實踐經驗進行了分析總結。
(1)點狀缺陷回波波形與缺陷類型有比較明顯的對應關系。白點缺陷反射波形尖銳陡峭,清晰度高,信號強度大,當探頭移動時反射波迅速消失;裂紋缺陷有很高的缺陷回波;夾雜物異常聚集缺陷回波不高,而且稍移動探頭缺陷波即消失。
(2)采用蒸汽緩冷箱保證足夠的鑄坯下線緩冷溫度,并延長緩冷時間,在不改變冶煉、連鑄工藝的前提下,可使成品氫含量達到較低的水平,可有效避免氫致白點。
(3)根據鑄坯低倍中心裂紋和三角區(qū)裂紋產生的位置,結合凝固理論公式可推斷出鑄機扇形段出現問題的位置,并進行優(yōu)化調整,良好的設備狀態(tài)可以減少三角區(qū)裂紋和中心裂紋的產生。
(4)優(yōu)化電磁攪拌參數和二冷水水量,可有效緩解和減少夾雜物在扇形段內聚集碰撞長大的機會,從而減少夾雜物聚集產生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