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法武,張林紅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昆明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000)
礦權區(qū)位于利卡西(Likasi)西北333°方向,乘車從利卡西市中心沿通往坎博韋(Kambove)公路行駛10公里可到達礦區(qū),該條公路為土石路,該公路礦卡可以通行,旱季交通便利,雨季道路泥濘,見圖1。
圖1 交通位置圖
重點觀察采坑內揭露地層、構造、礦化情況,以及對該礦床的工程控制情況等,初步評價成礦潛力,預測資源量。
在采坑東北邊堆場為1#堆場,主要為土石堆場,西邊為職工住宿區(qū),南部為2#堆場,主要為圍巖石料堆場,北部為采坑,礦區(qū)整體布設較為合理,隨著礦山開發(fā)推進,該礦區(qū)的采礦設計,生活區(qū)、堆場的布設需要進一步完善(見圖2)。
(1)采坑調查:采坑長約216m,寬約60m,深約50m,呈漏斗狀東西向展布,礦坑內無積水,采坑北部巖石較為穩(wěn)固,南部淺表層5-15米范圍內為強風化層,巖石較為松散,目前有垮塌現(xiàn)象。
圖2 采礦區(qū)整體布置圖
(2)地層概況:由南向北依次為R1、R2兩套地層,巖性特征如下:
R1地層(RAT):灰白色中厚層狀-塊狀白云質粉砂巖與灰色白云質粉砂巖互層,該礦區(qū)內未發(fā)現(xiàn)角礫巖,靠近地表巖石風化較強 。
R2地層主要有RSF、RSC、SD。
RSF淺灰色-深灰色條紋條帶狀硅質白云巖,巖石呈淺灰-深灰色,細粒變晶結構,巖石成分主要有白云石、方解石、少量石英等組成,巖石具有孔雀石化,礦化不均勻,在節(jié)理面多見有薄膜狀孔雀石,同時鈷礦呈薄膜狀在節(jié)理面產(chǎn)出。
圖3 礦區(qū)地質簡圖
蝕變:巖石具有弱碳酸鹽化,硅化現(xiàn)象。
礦化、厚度情況:根據(jù)采坑底部揭露情況,手持熒光分析儀分析平均品位CuO: 3%,Co平均品位:0.8%,平均見礦厚度3m。
巖層產(chǎn)狀:212°∠76°,由東向西逐漸變陡,東部巖層產(chǎn)狀:188°∠85°。
RSC淺灰色-深灰色蜂窩狀硅質白云巖;巖石呈淺灰色-深灰色,細粒變晶結構,蜂窩狀構造,巖石成分主要由白云石、方解石、少量石英等組成,巖石孔洞內見有褐鐵礦,少量星點狀鈷礦,局部可見少量的孔雀石,礦化較弱。
蝕變:具有弱硅化現(xiàn)象。
礦化、厚度情況:根據(jù)采坑底部揭露情況,手持熒光分析儀分析平均品位CuO: 0.8%,平均見礦厚度6m。
SD 黃褐色薄-中層狀白云質粉砂巖、白云質頁巖,在本礦區(qū)內該層為為采坑北部邊坡,目前還未揭穿該層,在邊幫局部可見0.8-1m的含礦層。
圖4 揭露的礦山組R2地層
(3)該點處為采坑內揭露剖面,剖面長10-15m,揭露地層自新而老為SD、RSC、RSF、RAT,其中(RSC)硅質白云巖裂隙面見有孔雀石分布,(RSF)灰白色條紋條帶狀硅質白云巖裂隙面見有孔雀石沿裂隙、地表巖石強風化,巖石風化呈砂狀,土狀,鈣質流失嚴重。
(4)構造情況:整體呈南南西傾斜的單斜構造,在走向上略呈弧形走向212-188°傾角:76°-88°,東部傾角逐漸變陡,走向上局部地段揉皺較為發(fā)育。
(5)礦床成因:本礦區(qū)應屬于“早期沉積富集”、“晚期熱液改造富集”、受“區(qū)域性逆沖推覆構造” “表生富集”,等控制的多成因多重控制的銅鈷礦床,根據(jù)現(xiàn)場考察認為后期的表生淋濾富集是該礦床成礦的最主要因素。
(6)控礦因素:
① 層位因素:層控性是該礦床的主要特征之一??兹甘外挼V主要分布RSF的灰白色條紋條帶狀硅質白云巖,RSC灰白色蜂窩狀硅質白云巖巖性中,礦體的形態(tài)整體與SD地層形態(tài)相一致,這一點證明了有益的銅鈷元素最后富集沉淀的位置主要集中在這兩個層位中(見圖5、圖6)。
圖5 在RSF地層裂隙面上的孔雀石
圖6 在RSF地層層理面上的鈷礦
層控的過程主要存在于成礦的兩個階段,一個是早期成巖過程中金屬元素的富集,二是在后期的造山運動過程中沿層間斷裂熱液流體的侵入,萃取有益元素沉淀富集。
這個兩個過程與同沉積斷裂和層間斷裂有著密切的關系,這也是礦體層狀特征的形成過程。
② 構造因素:本區(qū)的構造活動強烈,主要階段是在“盧菲利弧造山運動”期。本區(qū)的幾個重要的地質構造都與之相關:區(qū)域性逆沖推覆構造、褶皺構造、背斜的軸部斷裂群和層間斷裂等。各種構造共同控制著礦體的產(chǎn)出形態(tài)。
目前在采坑邊RSC、與RSC與SD地層接觸部位有一探井,當?shù)厝嗽谄鋬冗M行手工采礦活動,手工礦均為高品位礦(見圖7)。
圖7 在RSC與SD地層接觸帶附近的采礦井
地表以氧化礦石為主,賦存于氧化帶內,礦石礦物主要為孔雀石、鈷礦。
(1)礦區(qū)內已揭露礦山群R1,R2的地層,R2組內RSF,RSC為主要含礦層,揭露長度約120m,礦體平均厚度約8m,在灰白色條紋條帶狀硅質白云巖(RSF)黃褐色蜂窩狀硅質白云巖(RSC),層理及裂隙內均見有孔雀石化,鈷礦化,礦化較好,具有一定開發(fā)潛力。
(2)對地表開展大比例尺的地質測量、物探工作,為后期的勘探工作提供詳實的地質調查資料、異常靶區(qū)。
(3)在明確采礦權后,可以開展邊采邊探,探采結合的手段進行施工,方可盡早的收回投資成本,實現(xiàn)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