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贛貞
季節(jié)性情感障礙對身心無益
氣象條件及其變化不僅影響人們的生理健康,也會影響人的心理情緒。不管是極端天氣還是正常天氣,都會對我們的健康和幸福感產生實實在在的影響。一般來說,低溫環(huán)境有利于形成較好的心理狀態(tài),而高溫或在氣溫回升時,人的精神狀態(tài)則容易產生波動和異常。
陰雨天氣之所以影響人的心理健康,主要是因為陰雨天氣下光線較暗,人體分泌的松果激素較多,甲狀腺素和腎上腺素的分泌濃度相對降低,人體神經細胞也就因此“偷懶”,變得不怎么“活躍”,人也變得無精打采。另外,心情和天氣也會互相作用。如果你有一個好心情,壞天氣不會對你有太多影響。如果你本來心情就不好,寒冷、陰郁的日子會讓你的心情雪上加霜。
“氣象過敏癥”患者會因天氣變化而產生不適感,無論是氣溫突然下降還是惡劣的天氣現(xiàn)象,都可能對他們的心情產生不利影響。氣象學家瑪爾·戈麥斯指出,“氣象過敏癥”的一些癥狀可以表現(xiàn)為頭痛、情緒波動或肌肉和關節(jié)問題。心理學家赫蘇斯·馬托斯對此表示,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極端氣候造成的。
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一份資料表明,1982年至1983年的“厄爾尼諾現(xiàn)象”,使得全球大約10萬人患上抑郁癥,精神病的發(fā)病率上升了8%,交通事故也至少增加了5000次。究其原因,“厄爾尼諾”這種異常氣象變化超越了一部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使這部分人出現(xiàn)坐臥不安或精神遲鈍等癥狀,意志薄弱者還會發(fā)出歇斯底里的哭叫聲。
澳大利亞氣候研究所的一份報告指出,居住在颶風、龍卷風、洪水和海嘯等極端天氣高發(fā)區(qū)的人們,生理壓力和心理壓力更大。不少美國人增加了患心理疾病的風險,這些風險包括氣候引起的壓力、焦慮和藥物濫用等。
季節(jié)性情感障礙是一種真實存在的痛苦,人像是被“抽走”了活力,經常感到注意力難以集中,工作學習時容易走神、發(fā)呆,導致效率低下,或者莫名其妙地感到悲傷,整天心情都十分陰郁,很難真正的開心起來。隨之而來的還有乏力、困倦,即使晚上睡好了,白天還是哈欠連天。這些現(xiàn)象會出現(xiàn)在秋末冬初的時候,一般會持續(xù)到來年春天。
研究發(fā)現(xiàn),在高緯度地區(qū),尤其是北方地區(qū),人們冬季接觸陽光的時間較少,可能會改變人體內某些激素的水平。比如大腦中的血清素和影響睡眠質量的褪黑激素。血清素會隨著季節(jié)和光照長短的變化而變化。春天到夏天的時候,光照時間長且強烈,人體內的血清素逐漸升高,人會變得興奮。秋天到冬天的時候,光照時間縮短,人體內的血清素會逐漸下降,人的情緒也會變得低迷和失落。
根據調查,女性在冬季產生季節(jié)性情感障礙的概率是男性的兩倍。究其原因,通常女性的情感比男性更細膩,再加上她們每個月生理周期的激素水平變化也會影響情緒,所以她們更容易在冬季情緒低落。
性格內向、敏感脆弱的人往往社交范圍較小,缺乏人際間的直接交流溝通,或者害怕與他人過多接觸,這樣很容易累積負面情緒,進而使自己的情緒變得低落。長期在室內工作的人,特別是體質較弱和極少參加體育鍛煉的辦公室白領、腦力勞動者,由于每天無法接收足夠的光照,所以更容易導致體內褪黑激素分泌紊亂,進而產生困倦、情緒低落。從秋季向冬季過渡的時候,往往也是某些身體疾病高發(fā)的時候,如感冒、心腦血管疾病等等。當人們的身體感到不適時,精神也會跟著脆弱。
每天晚上關燈睡覺的時候因為不再有光照,雙眼中的視網膜細胞停止感應光線,就會向大腦釋放信號——制造褪黑激素,以幫助人們入睡。而在冬天,由于白天光照時間不足,可能會導致褪黑激素分泌過度或者分泌紊亂的情況,讓人感覺一直“睡不醒”。
根據心理專家的觀點,在極端寒冷的條件下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是,一些人的橫向思維、非常規(guī)推理和尋找概念之間關聯(lián)的能力可能被削弱。天氣寒冷時人在心理上會有自我封閉的傾向,更不愿意信任別人。在語言中也會表達出一種疏遠的態(tài)度,因為他們會把冷漠的性格和行為方式聯(lián)系起來。雖然這種心理效應發(fā)生的原因尚不清楚,但心理專家認為這很可能與“節(jié)省”能量和“保持”體溫有關。
心理學家布蘭卡·特赫羅·克拉韋爾表示,一些人在天氣寒冷的日子里很可能陷入一種“惡性循環(huán)”。如果他們待在家中的時間延長,就會減少運動量。如果天色陰暗或天氣不好,他們就更懶得出去跑步或進行戶外運動,這會增加他們的體重,同時又降低他們的血清素水平,然后陷入惡性循環(huán)。在這個循環(huán)中,人的自我感覺越來越糟糕,對生活越來越失望。不過,俄勒岡州立大學的心理學家大衛(wèi)·克爾認為:“冬季抑郁對人的影響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嚴重,大多數人都不會受到季節(jié)性情緒變化的影響?!?/p>
適量運動是應對冬季情緒低落的最佳方法之一。尤其是進行有氧運動時,大腦分泌的多巴胺會更容易讓我們感到快樂,消除負面情緒。常見的有氧運動有競走、跑步、游泳、騎車、打羽毛球、登山等,尤其是打羽毛球和騎車,非常利于人們改善低落情緒。科學研究表明,每天戶外一小時的太陽光照可以更好地調節(jié)人體內褪黑激素的分泌,減少紊亂的情況,幫助人們白天更清醒,夜晚更容易入睡。冬季的情緒低落也經常伴隨著精神緊張,而瑜伽是公認的可以放松身心的運動。研究表明,每周進行適量的瑜伽運動,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人們情緒低落的情況。
研究表明,高溫會讓人變得憤怒、緊張和不快樂,整體情緒變得更糟糕,導致出現(xiàn)極端行為。在美國,1988年不僅刷新了高溫氣候紀錄,謀殺、強奸、武裝搶劫和襲擊等暴力事件的數量也大幅增加。2010年4月至2018年4月,英國平均氣溫20℃時期的暴力犯罪率比平均氣溫10℃時期高14%。在南非,氣溫每升高1℃,謀殺案件數量增加1.5%。希臘一項研究表明,在一個特定地區(qū)發(fā)生的137起兇殺案中,超過30%的兇殺案發(fā)生在平均氣溫超過25℃時期。一項針對12個國家1320148名自殺者的調查報告顯示,從整體看,較高的環(huán)境溫度與自殺風險增加有關,該關聯(lián)性在西方國家和南非尤為明顯,最高風險發(fā)生在氣溫27℃時期。
隨著天氣漸熱,一些人的心情變得煩躁不安,經常莫名發(fā)火,極易與別人起爭執(zhí)。這是夏季情感障礙癥所致,又叫“情緒中暑”。當氣溫超過30℃、日照超過12小時、濕度高于80%時,氣候條件對人體下丘腦調節(jié)神經中樞的影響會明顯增強,使人容易情緒失控,出現(xiàn)頻繁與他人發(fā)生摩擦或爭執(zhí)的現(xiàn)象。澳大利亞的研究表明,氣溫27℃左右,住院患者數量明顯上升,夏季熱浪期間的增幅約7.3%。
研究發(fā)現(xiàn),在酷熱夏季,長期處于緊張壓力下的人,如辦公室的“白領”, 因為常常加班,飲食不規(guī)律,每天面臨著還貸、職場競爭等壓力,一件小事就可能讓他們把一直壓抑的負面情緒爆發(fā)出來。遇到煩心事時,不善于與他人溝通的人難以自我調節(jié),也無處傾訴,在夏天更容易出現(xiàn)情緒失控。情緒波動大的人,在這個季節(jié)心理承受力會更脆弱,常常有一些異常表現(xiàn),如上班提不起精神,易激動;情緒低落,不能靜心思考;肝火隨著氣溫往上升。天氣炎熱導致高血壓、糖尿病、哮喘、厭食癥等疾病的患者舊病復發(fā),情緒煩躁,也可能衍生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等意外。調查表明,約有四成開車族易得“陣發(fā)型暴怒障礙”,其中以駕齡五年以下的新手居多。他們“情緒過熱”,有的人會焦躁不停地亂按喇叭,有的人會“罵臟話”,還有的人會產生具有攻擊性的駕駛行為,最可怕的后果就是引發(fā)交通事故。
要預防夏季情感障礙癥,重在給心“降溫”。我們可以通過學習情緒控制法把心靜下來,遇到不順心的事學會情緒轉移,心煩意亂時看看綠色、藍色等冷色系的東西,有助于平穩(wěn)自己的心境。我們還可以做一些有氧運動,如調整呼吸和放松肌肉的訓練,還有舒緩情緒的冥想和瑜伽等。當遇到不順心不如意的事時,我們最好冷靜下來,暫時回避,退一步海闊天空。每天至少保持7小時的睡眠,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tǒng)都得到放松,有效緩解“情緒中暑”。睡眠不足會使心情急躁,經常作息時間顛倒或長期熬夜的人情緒通常不穩(wěn)定。日常飲食中,我們要盡量減少進食油膩食品,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不僅能防暑,還能增進食欲。我們還應多吃“清火”的食物和飲料,如新鮮蔬菜、水果和綠茶等。
編輯:夏春暉 38675320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