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亮 張新功 孫麗麗 張玲玲 王瀚宇
1.安徽省阜陽市第三人民醫(yī)院藥劑科,安徽阜陽 236000;2.安徽省阜陽市第三人民醫(yī)院焦慮障礙科,安徽阜陽 236000;3.安徽省阜陽市第三人民醫(yī)院睡眠醫(yī)學科,安徽阜陽 236000;4.安徽省阜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藥劑科,安徽阜陽 236000
抑郁癥是臨床精神科常見的疾病之一,近年來其發(fā)病率明顯上升,且發(fā)病年齡呈更小的趨勢,因自殺傾向的風險大,對患者自身以及社會造成嚴重的影響[1]。青少年處于生理發(fā)育和心理發(fā)育的矛盾期,常面臨學習壓力過大、人際關系處理不佳以及心理脆弱、敏感等一系列問題,而解決的能力不足,易發(fā)生抑郁癥。認知行為療法是有結構、短程以及認知取向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可有效提高青少年抑郁癥患者對藥物治療的依從性,進而提高臨床療效[2]。草酸艾司西酞普蘭、舍曲林是臨床常用的抗抑郁藥物,治療抑郁癥患者安全有效從而廣泛應用于臨床[3]。目前有關草酸艾司西酞普蘭與舍曲林治療抑郁癥的研究較多,而關于兩種藥物分別聯(lián)合認知行為治療抑郁癥患者的文獻報道不足。鑒于此,本研究將探討草酸艾司西酞普蘭與舍曲林分別聯(lián)合認知行為治療青少年抑郁癥的臨床效果,并分析其安全性?,F(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7 年5 月—2020 年9 月安徽省阜陽市第三人民醫(yī)院(以下簡稱“我院”)就診收治的70 例青少年抑郁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35 例)和觀察組(35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所有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均知曉并自愿參與。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1.2.1 納入標準 ①符合ICD-10《精神與行為障礙分類》[4]中有關抑郁癥的診斷標準;②年齡15~18 歲;③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5]總分≥18 分,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5]總分≥l5 分。
1.2.2 排除標準 ①入組前1 個月內使用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或舍曲林治療;②合并嚴重心、肝、腎等軀體疾??;③伴有自殺傾向;④心電圖檢查異?;驅嶒炇抑笜藱z查結果異常;⑤既往有癲癇病史;⑥具有雙相障礙。
①對照組給予口服鹽酸舍曲林片治療(生產廠商:浙江華海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141,藥品規(guī)格:50 mg×28 片,批號:023B18002),起始劑量為25 mg/d,逐漸增加劑量至100~200 mg/d,平均劑量為(145±31)mg/d。觀察組給予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蘭片治療(生產廠商:四川科倫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788,產品規(guī)格:10 mg×7 片,批號:B1806 10254),起始劑量5 mg/d,逐漸增加劑量至10~20 mg/d,平均劑量為(15±4)mg/d。②兩組患者均在此基礎上聯(lián)合認知行為治療,由我院2 名專業(yè)心理咨詢師結合患者的臨床特征、人格特征、人際交往關系以及家庭環(huán)境等進行全方面的、系統(tǒng)的綜合判斷,通過針對性、個性化的治療計劃,進行認知行為干預,心理醫(yī)師通過理性信念取代患者非理性信念,進而改善患者歪曲認知,同時布置和檢查家庭作業(yè),及時了解患者的情緒進行分析。1 次/周,每次60 min。③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4 周并觀察其療效。
①參照HAMD[5]和HAMA[5]評分采用雙盲評估法對兩組患者治療4 周后進行療效評定(脫落病例視為無效)。以減分率≥80%為痊愈;減分率在60%~<80%為顯著進步;減分率在30%~<60%為進步;減分率≤<30%為無效[6]。有效率=(痊愈+顯著進步)例數/總例數×100%。②采用HAMD、HAMA 評估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第2、4 周抑郁、焦慮情況,HAMD 量表共24個項目,17~24 分表示抑郁;HAMA 量表共14 個項目,0~4 分的五級評分法,患者分數與焦慮情況呈負相關性。③參照不良反應量表(TESS)[7]記錄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采用SPSS 18.0 統(tǒng)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所有變量進行正態(tài)分布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不同時間段指標采用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例數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校正χ2檢驗或Fisher 精確概率法。以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4 周后,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不同時間、分組患者HAMD、HAMA 評分不同,且時間、分組存在交互作用,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 <0.05)。進一步兩兩比較發(fā)現(xiàn),組內治療前、治療第2、4 周HAMD、HAMA 評分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 <0.05);組間治療前、治療第2、4 周HAMD、HAMA 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3。
表3 兩組HAMD、HAMA 評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HAMD、HAMA 評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 <0.05;與本組治療第2 周比較,#P <0.05。HAMD: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A:漢密爾頓焦慮量表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例(%)]
經研究發(fā)現(xiàn)[8-10],抑郁癥患者的負性情緒、消極行為都來源于自身的錯誤認知,因此改變患者錯誤的認知,用新的理念取代原先的認知,并為患者樹立治療的信心具有積極作用。認知行為治療是采取遵循奧瑞姆自理理論,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循序漸進地糾正患者的錯誤認知,鼓勵和表揚患者,消除負性情緒[11-13]。
目前臨床在治療抑郁癥患者中,以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s)類抗抑郁劑藥物應用最為廣泛[14-15],國內外多項研究[16-18]證實SSRIs 類抗抑郁劑藥物是安全有效的。草酸艾司西酞普蘭、舍曲林是臨床常用的SSRIs 類抗抑郁劑藥物,前者是一種高選擇的5-羥色胺(5-HT)SSRIs,是西酞普蘭的一對映異構體,通過增強中樞神經系統(tǒng)神經元5-HT 而達到抗抑郁的作用,其療效比西酞普蘭更佳[19-20];后者又稱舍曲林中間體,是一種化工中間體的抗抑郁藥物,其作用機制是通過抑制中樞神經元5-HT 再攝取[21-22]。本研究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蘭與舍曲林分別聯(lián)合認知行為治療青少年抑郁癥結果顯示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對照組第2、4 周HAMD、HAMA 評分略低于觀察組,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這與既往研究結果相似[23]。該結果提示草酸艾司西酞普蘭與舍曲林分別聯(lián)合認知行為治療青少年抑郁癥患者效果相當,都能取得滿意的效果。此外,關于安全性方面,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均未出現(xiàn)嚴重的不良事件,不良反應均在用藥1~2 周內發(fā)生,均未經過特殊的處理在2~3 周后消失。既往研究表明[24-28],舍曲林單日服用劑量為<200 g,當超過該劑量時會出現(xiàn)嚴重不良反應,嚴重者還可威脅患者生命安全。此外,長期服用舍曲林或劑量過量時會出現(xiàn)惡心嘔吐、頭痛以及心悸等不良反應。本研究中觀察組惡心嘔吐、頭痛、便秘肝酶異常、心電圖異常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該結果提示與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比較,舍曲林聯(lián)合認知行為治療青少年抑郁癥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高。因此在服藥過程中需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觀察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綜上所述,草酸艾司西酞普蘭與舍曲林分別聯(lián)合認知行為治療青少年抑郁癥效果相當,均能取得滿意的效果,但舍曲林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高,臨床應酌情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