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聽得見
近年來奶茶盛行,各種牌子層出不窮,午后來一杯奶茶儼然成了生活新時尚,“半糖”“去冰”“七分甜”是城市里年輕男女點單時再熟練不過的表達。我也是其中一員,但每次捧著杯裝奶茶,腦海里總會不自覺地想起多年前的一碗碗糖水和熟悉的鄉(xiāng)音。
“我煲了糖水,要唔要食一碗?”(我煲了糖水,要不要吃一碗?)
“你餓唔餓啊?我裝碗糖水畀你啊?!保沭I不餓,我給你盛碗糖水。)
“等陣先,食完糖水再走啦!”(等一會兒,吃完糖水再走啦?。?/p>
……
小時候的家鄉(xiāng),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并不是奶茶店、咖啡店,而是涼茶攤、糖水鋪。一人來一杯涼茶,兩人吃一碗糖水,冰爽解渴,解疲驅乏。“食補”“食療”是嶺南人內心的堅持。嶺南燥熱,糖水成為清熱祛火的不二選擇。也許,每個土生土長的嶺南人都有自己珍愛的那一碗糖水。
心浮氣躁時,點冰涼、清爽的海帶馬蹄綠豆沙;咳嗽胸悶時,喝一盅川貝雪梨;心情低落時,暖心暖胃的木瓜燉雪蛤最適合,再加一碗甜蜜的豆腐花;沒食欲時,去吃番薯甜湯。
所謂“糖水”,并不是簡單的“糖”加“水”,而是選用牛奶、豆類、水果等食材,加水加糖,或蒸、或燉、或煮,成湯狀、糊狀或沙狀。若用書面語言來表達,其實稱其為“甜品”更合適。如果回到10年前嶺南小城的夏日街頭走一走,你會發(fā)現(xiàn),“甜品店”難尋蹤影,“糖水鋪”則三五步一家。
搜尋有關糖水的回憶,恍然發(fā)覺,很難說清楚我想念的到底是糖水的味道,還是那些糖水鋪教會我的事。
小學三年級時,我轉學成為寄宿生。年幼離家開始過集體宿舍生活,我自然是不習慣又委屈的。夜幕降臨,宿舍的小小窗口飄來家常飯菜的香味,思家情緒翻涌蒸騰,小小的我哭成淚人。高年級的寢室長姐姐顯然見多了—新來的同學需要適應期。但沒想到,我的哭聲過于嘹亮,實在惹人心煩。
“別哭了,吵死了,帶你去個好地方?!蔽疫€沒來得及點頭,就被姐姐拖著手帶走了。姐姐風風火火,步伐矯健,路上行人絡繹不絕,我不好意思繼續(xù)放聲大哭,只能啜泣抽搭,亦步亦趨。
姐姐在一個糖水鋪前停下腳步。糖水鋪就支在路邊的大榕樹下,夫妻二人守著推車,周圍擺著桌椅板凳,方便客人坐下來吃一碗。糖水鋪臨近小城的衛(wèi)生學校,恰逢學生放學,許多女同學的白大褂還沒脫下,就在糖水鋪坐下吃了起來,笑笑鬧鬧,明媚動人。我被眼前的場景鎮(zhèn)住了,只顧著觀察“護士”大姐姐們的一舉一動,完全忘記了哭這件事。
“長大真好,對吧?”寢室長姐姐沒頭沒尾地來了這么一句。我也傻乎乎地點了點頭。
“兩個小朋友要喝什么?”老板娘低頭問我們。
“我才不是小朋友!”姐姐對這個稱呼很是不滿,“海帶綠豆沙!”
“人小鬼大,哈哈!”老板娘轉眼望向我,“小同學,你呢?”
“和她一樣?!痹瓉肀唤行⊥瑢W的感覺真不一樣,我的傷心早就被拋到腦后。
海帶綠豆沙,也許北方人聽了會覺得是“黑暗料理”—清甜的綠豆、咸腥的海帶,混搭熬煮,沒吃過很難想象這究竟是怎樣一種風味。其實,海帶綠豆沙里不止這兩種食材,還有陳皮和臭草,這兩味草藥的獨特香氣和綠豆、海帶的味道交織碰撞,生成特別的口味。
“你知道海帶綠豆沙要煮多久嗎?”放下碗,姐姐問我。
“很久嗎?一節(jié)課?”我當然不知道。
“三五個小時?!苯憬爿笭?。
“這么久!”沒想到小小一碗糖水,居然要熬那么久。
“對啊,和長大一樣?!?/p>
糖水上桌,綠豆糜爛成泥,可見豆沙掛勺,海帶入口即化,伴有草藥甘香。二人埋頭大快朵頤,而我那些小小的憂愁,似乎連同清香順喉的綠豆、香滑細膩的海帶,一起吃進了胃里。
我和表妹年齡相仿,一直是同班同學。親戚們總愛拿我們做比較,我似乎總是輸的那一個。父親時不時對我說:“你看看你表妹!”表妹聰明伶俐,人也生得美,嘴巴還甜;而我和她近乎相反,成績平平,外貌普通,沉默寡言。
家長之間的暗暗較勁兒并不妨礙我們成為好友。高中時下了晚自習,我們總愛一起去吃糖水,兩人都喜歡吃清補涼。每家糖水鋪的清補涼做法都不太一樣,有的聲稱“健脾祛濕”,有的強調“潤肺止咳”。但對孩子來說,口味遠比功效重要。小城里新開的“喜盈門糖水鋪”的清補涼以西米、百合、西瓜、菠蘿、龍眼為主,是清新的“水果派”;而老牌的“芳芳糖水”以綠豆、紅豆、淮山、蓮子、芡實、薏米為主,是溫潤的“草藥派”。
我和表妹之間的“被比較”從我們少不更事持續(xù)到成年。在這場曠日持久的較量里,我早早就認識到,不論在家長眼中誰贏誰輸,其實都沒有什么意義,因為我們兩個的性格截然不同。當然,這也許是我在挫敗感中找到的自我安慰的理由。我一直以為,表妹對此也毫不在意。
大學畢業(yè),普通院校畢業(yè)的我誤打誤撞進入一家時下熱門的互聯(lián)網企業(yè),名校畢業(yè)的表妹選擇了一份專業(yè)對口的幼兒園教師工作。飯局上,親戚們說我走了大運,說表妹大材小用云云。她依然活絡地打圓場,我習慣性地默不作聲。
散場后,她拉著我說想喝清補涼。我欣然答應:“喜盈門還是芳芳?”
“都想吃?!彼坪跤行┘m結。
“那就都去?!逼鋵嵨乙埠茈y做出選擇,兩家都是心頭好。
清補涼才吃第一口,表妹就猶猶豫豫地問道:“表姐,我真的選錯了嗎?”
“什么選錯了?”我沒有反應過來。
“工作。他們都說我不應該當幼兒園老師,應該去闖闖,像你一樣?!?/p>
“你想去嗎?”
“不想,我喜歡小孩子,喜歡幼兒園。”表妹語氣堅定。
“那不就好了嗎?”我笑著反問。
“可是他們都說……”她吞吞吐吐,不知道怎么措辭。
“你覺得這喜盈門的清補涼好喝,還是芳芳的好喝呢?”我打斷她,提出了新的問題。
“喜盈門的清爽解膩,芳芳的回味悠長,各有千秋,所以我才選不出來嘛!”表妹也笑了。
“做法不一樣,但是兩家都很好喝。對吧?可能很多事情就是沒有標準答案?!?/p>
“都說我聰明,其實你才聰明呢?!北砻靡豢跉夂韧?,“走,去芳芳,你請客!”
“走!”聰慧如她,肯定已經明白了。
熱帶的夏夜綿長緩慢,街邊的糖水鋪亮著暖黃燈泡,水果豐盛飽滿。晚風陣陣拂過,在洋溢著暑氣的星光里喝一碗清補涼,是我和表妹共同的溫情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