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秋靈
百色市第二人民醫(yī)院藥劑科,廣西百色 533000
抑郁癥屬于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心理障礙疾病,其病因復雜多樣,主要表現(xiàn)為情緒低落、失眠多夢甚至絕望自殺,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1]。隨著近年來社會不斷發(fā)展,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人們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使得抑郁癥在我國的發(fā)病率不斷上升[2]。目前,藥物干預是臨床治療抑郁癥的主要手段之一,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改善抑郁行為,提高生活質量[3]。艾司西酞普蘭引入我國的時間為2006年,是目前治療抑郁癥的首選藥物,屬于一種選擇性抑制劑,具有不良反應少、療效確切等優(yōu)勢[4]。該文通過于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間選取該院收治的64例抑郁癥老年性患者進行研究,旨在對比分析抑郁癥老年性患者通過帕羅西汀與艾司西酞普蘭治療的臨床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該研究選取該院收治的64例抑郁癥老年性患者為主要對象,通過隨機數表方式分組,每組32例。實驗組患者的基本情況:男18例,女14例;年齡最小62歲,最大80歲,平均年齡是(72.30±5.40)歲;病程最短1年,最長13年,平均病程是(8.30±2.30)年。參照組患者的基本情況:男19例,女13例;年齡最小62歲,最大78歲,平均年齡是(72.60±5.15)歲;病程最短1年,最長13年,平均病程是(8.50±2.35)年。在統(tǒng)計學軟件中錄入兩組患者的基本情況,并對兩組數據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實驗組和參照組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對比性。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同意并在家屬知情的情況下進行臨床研究,另外醫(yī)學倫理委員會也對該次研究的全過程予以監(jiān)督和批準;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中關于抑郁發(fā)作的一些診斷標準[5];年齡>60歲。排除標準:患者有身體功能障礙,比如肝臟等;治療前服用過抗抑郁類的藥物;其他類別的精神性疾病。
參照組:該組患者予以帕羅西?。▏帨首諬2003 1106)治療,具體為:1次/d,20 mg/次,治療1周后根據病情狀況增加劑量,控制在20~50 mg范圍,最大劑量<50 mg,治療時間為12周。
實驗組:該組患者予以艾司西酞普蘭(國藥準字H20103548)治療,具體為:1次/d,10 mg/次,治療1周后根據病情狀況增加劑量,可提升至20 mg/d,治療時間為12周。
1.3.1 抑郁狀態(tài) 通過抑郁自評量表(SDS)[6]分別在治療前和治療后評價兩組的抑郁程度,共計20項內容,回答有4個等級:持續(xù)、經常、有時、偶爾,其中正向評分有10個,反向評分有10個,總分80分,判斷標準為輕度抑郁:53~62分,中度抑郁:63~72分,重度抑郁:73分以上。
1.3.2 治療效果 顯效: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SDS評分下降>80%;有效: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SDS評分下降>50%,但<80%;無效:治療后SDS評分下降<50%??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1.3.3 生活質量通過SF-36生活質量評定量表[7]分別在治療前和治療后評價兩組的生活質量,包括活動、軀體健康、生理角色、生活功能、總體健康、心理健康、情感角色、社會功能,總分100分,評分越高越好。
1.3.4 不良反應治療期間比較兩組患者出現(xiàn)乏力、便秘、頭暈、食欲減退、明顯出汗、口干舌燥情況。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將兩組治療前的SDS評分進行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治療后,實驗組SDS評分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SDS評分的組間比較[(±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SDS scores between groups[(±s),points]
表1 SDS評分的組間比較[(±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SDS scores between groups[(±s),points]
組別SDS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實驗組(n=32)參照組(n=32)t值P值60.22±3.40 60.50±3.40 0.329 0.743 47.48±2.32 50.15±2.20 4.724<0.001
實驗組顯效18例,有效13例,總有效率96.88%;參照組顯效14例,10例,總有效率75.00%。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治療效果的組間比較[n(%)]Table 2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effects between groups[n(%)]
兩組患者治療前生活質量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治療后,實驗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生活質量評分的組間比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tween groups[(±s),points]
表3 生活質量評分的組間比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tween groups[(±s),points]
組別生活質量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實驗組(n=32)參照組(n=32)t值P值58.45±5.40 58.00±5.45 0.332 0.741 80.45±7.34 72.50±6.86 4.476<0.001
表4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率比較[n(%)]Table 4 Comparison the rates of adverse reactions with patients between groups[n(%)]
實驗組乏力1例,頭暈1例,總發(fā)生率6.25%;參照組便秘2例,乏力2例,頭暈2例,食欲減退2例,明顯出汗1例,口干舌燥1例,總發(fā)生率31.25%。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抑郁癥也被叫作抑郁障礙,隨著情緒不斷消沉會導致病情愈發(fā)嚴重,甚至自殺。抑郁癥一般的發(fā)作時間為2周以上,具有反復發(fā)作的特點,難以徹底實現(xiàn)治愈。抑郁癥不僅影響到了患者的生命安全,還對其家庭產生一定影響[8]。隨著我國近年來人口老齡化現(xiàn)象的增多,老年抑郁癥人數不斷加劇,加上老年人受心理、身體等方面的影響,臨床治療更加復雜,需引起足夠重視[9]。
目前,臨床針對抑郁癥仍以藥物治療為主,艾司西酞普蘭片和鹽酸帕羅西汀片是治療抑郁癥的常用兩種藥物。艾司西酞普蘭屬于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類藥物,可用于抑郁、焦慮的治療,具有療效好、起效快、不良反應少的優(yōu)點,獲得很多醫(yī)生和患者的青睞[10]。而帕羅西汀治療各種類型的抑郁癥,包括伴有焦慮的抑郁癥及反應性抑郁癥,具有抗抑郁和焦慮的雙重作用,能夠高度選擇性地調節(jié)大腦中5-羥色胺的平衡,具有治療腦卒中后抑郁,但此藥效起效慢,降低患者的服藥依從性[11]。該研究中,結果顯示實驗組治療后的SDS評分低于參照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參照組(P<0.05)。說明老年抑郁癥患者在艾司西酞普蘭治療下可以有效改善抑郁癥狀,提高生活質量。除此之外,實驗組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6.25%)低于參照組(31.25%)(P<0.05)。這也與劉姜慧等[12]學者報道一致[艾司西太普蘭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1.54%,鹽酸帕羅西汀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84.9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抑郁癥患者應用艾司西酞普蘭片治療起效更快,療效更確切,安全性更高。以上結果充分證實艾司西酞普蘭具有以下優(yōu)勢:①療效確切;②有利于改善抑郁癥狀;③實現(xiàn)生活質量的提高;④不良反應少,安全性更高。
綜上所述,相比帕羅西汀片,艾司西酞普蘭片治療抑郁癥的臨床療效更佳,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抑郁癥狀,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