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玉琴,阮班錄,劉建海,許 兵
(咸陽職業(yè)技術學院,陜西咸陽,712046)
咸陽是陜西省果樹重要產(chǎn)區(qū)。近年來隨著果樹栽培區(qū)域的優(yōu)化以及人們對于果品的差異化需求,課題組依托項目積極引導區(qū)域種植業(yè)產(chǎn)業(yè)結構調整和轉型,于2017年從湖北老河口市春雨合作社引進紅肉桃 “血桃 1號”的嫁接苗及接穗,在陜西咸陽禮泉縣、淳化縣、咸陽茂陵等地開展試驗栽培?!把?1號”是湖北老河口市四和果蔬開發(fā)有限公司、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等以小紅袍♀×湖景蜜露♂雜交選育,于2015年通過了湖北省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編號為鄂S-SV-AP-008-2015[1]。經(jīng)過3年的引種栽培觀察,該品種在咸陽表現(xiàn)樹勢較強,樹姿較開張,果肉紅、風味甜香、肉質硬脆、營養(yǎng)價值高,豐產(chǎn)性好。由于該品種果色深紅,適應性較強,花青素等營養(yǎng)成分和保健價值較高,受到人們關注。可在適宜地域作為觀光采摘的高檔果品進行適度推廣種植,具有良好的發(fā)展?jié)摿Α?/p>
咸陽地處陜西關中平原腹地,東經(jīng)107°38′~109°10′,北緯34°11′~35°32′。地勢呈階梯狀,表現(xiàn)為南低北高,海拔為378.0~1 885.3 m,平均溫度9.0~13.2 ℃,無霜期180~213 d,地處暖溫帶,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屬褐土帶,年降水量500~600 mm,年日照時數(shù)2 017~2 346 h。課題組結合咸陽地形特征,選取了3個不同海拔縣域,分別為海拔395.9 m,E108°60′、N34°33′的咸陽茂陵豆馬村;海拔700 m,E108°23′、N34°33′的禮泉縣石潭鎮(zhèn)上石村;海拔1 324.5 m,E108°56′、N34°79′的淳化車塢。在上述3個地方選擇通風向陽,土壤條件好、排灌方便的地段,以面積0.67 hm2建園,定植行、株距為 4 m×2 m,南北行向,樹形以 “Y ”字形為主,進行區(qū)域性試驗。
2.1 生物學特征 該品種樹姿較直立、開張,葉片為橢圓披針形,長13.29 cm、寬3.69 cm,葉柄長0.83 cm;花單瓣,粉紅色,花直徑 2.30 cm;果實卵形,果皮深紅色,果肉濃紅色,在海拔395.9~1 324.5 m均能正常生長,適應性強,表現(xiàn)良好。
2.2 結果習性 通過對3個引種地觀察,高海拔引種地的“血桃 1號”花芽萌動、開花、結果明顯晚于低海拔引種地。在咸陽,花芽萌動在3月16—23日,果實成熟在7月9—25日。從果枝的結果能力統(tǒng)計分析,短果枝結果占比29.20%、中果枝結果占比30.15%、長果枝結果占比40.65%,可見“血桃1號”是以中長果枝結果為主,成熟摘下在室溫條件下可存放7 d左右。
2.3 果實品質 從果實品質檢測看,鮮食品質風味甜酸適口,汁液少,離核。再通過采用GB5009-2016(第一、第二法)及依據(jù)《保健食品檢驗與評價技術規(guī)范》,選擇相同栽培環(huán)境、成熟度相近、著生部位一致的“血桃 1號”、沙紅桃的果品分別從果實單果質量、硬度、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C、維生素B6、維生素E、花青素等方面進行測定,結果見表1。
表1 “血桃 1號”和沙紅桃果實品質
從果實外觀品質看,“血桃 1號”色艷,果個大、硬度高,具有吸引力,可滿足消費者心理需求。從內在品質比較,“血桃 1號”果實中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B 、維生素E、花青素含量都高于沙紅桃,說明“血桃 1號”具有良好的營養(yǎng)和保健價值,具有市場潛力。
3 關鍵栽培技術
3.1 園地選擇與建園 為達到早果、豐產(chǎn)的目的,又便于管理,應選避風向陽、通風、土壤肥力較好、排水良好的灌區(qū)平地建園。采用株行距為(1.5~2.0)m×(4.0~4.5)m,寬行密株栽培[2]。起壟種植時壟高 30~40 cm,壟面寬 60~110 cm,壟底寬80~130 cm,挖長、寬、深80 cm×80 cm×80 cm的栽植穴,每穴施入腐熟有機肥不少于20 kg。在咸陽適宜春植,在壟上、樹盤覆蓋園藝防草地布、地膜或覆草。
3.2 土肥水管理 該品種樹勢旺,為了提高品質,要增施有機肥。每年秋9月中下旬溝施腐熟有機肥不少于2 000 kg,并配合施入氮磷鉀復合肥30~50 kg;春季萌芽期放射溝追施復合肥50~100 kg,并在果實膨大期的5—6月采用施肥槍增施水溶性磷鉀肥,或樹盤下穴施水溶性磷鉀肥,以增大果實,提高果實品質。過于干旱時應適度灌水。
3.3 整形修剪 該品種樹勢較強,樹姿較開張,密植栽培宜采用“Y”字形高光效樹形。定干高度 70 cm 左右。為了讓主枝保持較好的方位,每株用兩根細竹竿在距地50 cm左右插入土中,并交叉固定方位(垂直于行向),結合修剪、摘心等措施,留2個60°~90°朝向行間的主枝,形成規(guī)范的“Y”字形骨干,主枝上直接著生結果枝組。夏季及時疏除背上枝及徒長枝,增加樹冠通風透光性,以提高著果率和果實品質。9月帶葉秋剪,對旺長的樹進行控勢。
3.4 花果管理 該品種易成花,著果率高。為避免營養(yǎng)分散,除冬季修剪要疏除過多細冗枝、短果枝、徒長性結果枝,在花蕾期可疏除背上及過密花蕾或花。著果后盡早按果間距15~20 cm左右,長果枝留3果、中果枝留雙果、短果枝留單果或不留果的標準疏果,以控制產(chǎn)量、合理負載,增加單果質量,提高商品果率與果實品質。對于生態(tài)觀賞采摘園,采用無袋栽培,果實表面著色更好,果肉更紅,內在品質明顯提高。果實成熟前20 d,鋪反光膜促進果實著色。
3.5 果實采收 采收要適期,咸陽地區(qū)果實成熟期在7月9—25日。當果面全面紅色,果實充分肥大,具有色、香、味,八成熟時,即刻采收。該品種采收摘果容易造成梗凹損傷,引起雜菌感染,最好帶果柄采摘,用果剪從果梗處剪下。采后分級管理,用水果泡沫網(wǎng)袋包裹,避免貯運時造成果與果之間的相互摩擦、擠壓等機械損傷。
3.6 病蟲害防治 堅持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冬剪、主干涂白與清園結合,以增強通風透光,降低環(huán)境濕度,減少病蟲源,增強抗逆性。在花芽萌動期全樹細噴3~5波美度石硫合劑、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全樹噴施95%精品索利巴爾可溶性粉劑200~300倍液消滅樹體帶的病菌[3];花后20 d果實成熟前,每隔20~30 d噴一次苯醚甲環(huán)唑或醚菌酯殺菌劑+毒死蜱或菊酯類殺蟲劑,控制病蟲害。盡可能施用植物源、礦物源農(nóng)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