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曉莉
湖北省大冶市人民醫(yī)院,湖北 大冶 435100
外傷性顱腦損傷屬于臨床常見病,而顱內血腫則是一種非常嚴重的顱腦損傷繼發(fā)性病變,起病突然、死亡風險極大,通過會因為顱內高壓而危及到患者安全健康,亟需臨床早期開展顱內血腫清除術[1]。在進行手術治療過程中,合理有效的護理措施對患者預后改善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2]。鑒于此,本研究特此以126例外傷性顱內血腫清除術患者作為觀察對象,著重探討了綜合護理的應用效果,以供臨床參考。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觀察對象為126例外傷性顱內血腫清除術患者,接收時間為2019年04月--2020年04月。根據(jù)雙盲隨機對照原則,予以分組探討,其中一組名為常規(guī)組,另一組名為研究組。每個小組分別63例。研究組包括35例男性和28例女性,年齡35-75歲,均齡(46.7±11.3)歲;常規(guī)組包括34例男性和29例女性,年齡33-74歲,均齡(46.5±11.8)歲。各組基礎資料經臨床統(tǒng)計學檢驗,結果P值>0.05。
1.2方法 常規(guī)組63例圍手術期輔以常規(guī)護理:密切留意患者體征變化;術前充分準備;術中合理正確指導;術后基礎護理,遵醫(yī)囑用藥治療以及照顧患者日常生活起居等等。
研究組63例圍手術期輔以綜合護理:(1)護理人員與患者、患者家屬積極溝通,主動交流,將疾病的發(fā)生原因、手術方法、手術效果與安全性詳細告知于患者、患者家屬,耐心的解疑答惑,減輕其負面情緒,消除其擔憂和顧慮,增強患者治愈信念,進而提高其治療積極性。(2)基礎護理。詳細記錄患者脈搏、意識、瞳孔、呼吸以及血壓變化,每隔20min觀察1次;確?;颊咂つw干凈衛(wèi)生,按時協(xié)助患者變換體位,輕柔按摩患者受壓部位的皮膚,勤換床單被褥,以防壓力性損傷;幫助患者清潔口腔,清除口鼻內以及呼吸道內的異物,進而確?;颊吣軌蝽樌粑?,為顱內提供充足的氧氣;室內溫度控制在22-23℃、濕度50%,按時打掃病房,保證舒適、安靜。(3)疼痛護理。術后合理評估患者疼痛情況,針對不耐受疼痛的患者,遵醫(yī)囑給予適量鎮(zhèn)痛藥;對于疼痛輕微者,可通過音樂療法、聊天、看綜藝視頻等方式來轉移其注意力,降低患者對疼痛的敏感度,進而幫助患者減輕痛感,增強其早日活動的意愿。(4)穿刺與引流護理。穿刺點與穿刺針保持水平位,引流袋低于穿刺點25cm左右,妥善固定引流管、穿刺針,禁止彎曲、受壓、滑脫,移動或變換體位時,對引流管夾閉,以防空氣進入;每日更換引流袋;記錄引流性質、容量、顏色,警惕出血,若引流量過多或者是顏色鮮紅,立即向醫(yī)師反饋,第一時間對癥處理;術后顱腦CT復查,提示血清完全清理干凈之后24-48d可拔管。(5)康復護理。若患者肢體活動受限或語言障礙,等到患者病情平穩(wěn)之后,早期給予康復功能鍛煉。通過音樂播放、向患者讀報讀書、與患者說話等方式,對其記憶以及語言功能進行良好刺激;通過敲打、推揉、理療等方式,有節(jié)奏的按摩患者四肢,力度以患者耐受為宜。(6)并發(fā)癥護理。觀察大便、胃液,測定心率、體溫、pH值,警惕胃出血;主動詢問患者有無嘔吐、頭痛、意識障礙,測定患者顱內壓,警惕腦水腫、顱內再出血。
1.3觀察指標 護理效果評價:臨床體征、癥狀徹底消退,視為顯效;臨床體征、癥狀顯著減輕,視為有效;臨床體征、癥狀無改變或呈嚴重化趨勢,視為無效??傮w療效=顯效+有效。
1.4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處理 匯總并分析觀察主體的研究數(shù)據(jù),并利用SPSS22.0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用例數(shù)或構成比(%)表達計數(shù)資料或等級資料并用卡方檢驗。當P值<0.05時,說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護理效果高達98.41%;顯著高于常規(guī)組護理效果82.54%。組與組之間結果差異顯著(p<0.05)。詳情見表1。
表1 研究組與常規(guī)組護理效果對比
基于“以人為本”理念的綜合護理,全面的、充分的考慮到了患者圍手術期過程中有可能會發(fā)生的情況,并以此為依據(jù),對患者開展針對性護理,尤其是心理護理,是綜合護理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始終貫徹全程[3]?;颊呷朐撼跗谝驗槲窇旨膊 ⑻弁?、擔憂療效等等,而容易過度焦躁不安,對此,護理人員夯實基礎護理的同時還需要圍繞患者心態(tài)變化特點給予針對性疏導[4];治療期間大部分患者需要絕對臥床靜養(yǎng),長時間臥床容易誘發(fā)壓力性損傷、四肢麻木,也極易焦慮,故而創(chuàng)在一個干凈衛(wèi)生、溫馨舒適的休息環(huán)境,勤換床單被套,按時幫助患者變換體位,對于手術療效的提高發(fā)揮著積極的輔助作用[4]。術后等到患者病情平穩(wěn)后,圍繞患者實際情況進行早期康復功能鍛煉,這對于患者功能改善顯得尤為關鍵[5]。
本研究實施綜合護理,在日常護理中密切留意患者體征以及癥狀的變化,重點觀察穿刺針、引流管的固定情況,警惕胃出血、早出血、腦疝以及腦水腫等并發(fā)癥;在患者心理狀態(tài)方面,積極予以排解,促使患者主動配合治療,結果研究組護理效果高于常規(guī)組(p<0.05)。由此說明綜合護理措施的配合,對外傷性顱內血腫清除術患者而言獲益更大。值得在臨床中大范圍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