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龍書 王華 林輝
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人民醫(yī)院,山東 日照 262300
胸腔鏡手術在臨床中也被稱作是電視輔助胸腔鏡手術,主要是將電視技術與內鏡技術共同應用而進行的一項微創(chuàng)外科技術,同時在手術過程中借助微型攝像設備與特殊手術器械,在進行一個小切口后對患者胸內結構進行詳細觀察,從而能夠了解胸部相關疾病組織情況,以進行有效治療[1]。根據相關相關研究表明,胸腔鏡手術能夠最大限度降低患者手術創(chuàng)傷,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有助于患者術后恢復?;诖耍疚倪x取我院患者給予胸外科胸腔鏡手術治療效果展開探究。
1.1基礎資料 本次主要從2019年1月-2020年6月內在我院行胸外科急診手術的74例血氣胸患者當作研究對象,所選取對象都已經排除手術禁忌癥與精神疾病者,且都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利用隨機數字分組法將患者分成常規(guī)組與胸腔鏡組,各37例,常規(guī)組男女比重20:17,年齡界限在24-61歲,平均(43.57±2.61)歲;胸腔鏡組男女比重19:18,年齡界限在25-62歲,平均(43.49±2.52);所有資料經統(tǒng)計對比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
1.2方法 常規(guī)組實施常規(guī)開胸手術治療,首先給予患者氣管插管與全身麻醉后,患者采取健側臥位,順著切口作一個延長切口進行手術;針對自發(fā)性血氣胸患者,則需要在患者患者第6肋間前外側胸壁做一個大約20cm切口,切斷胸壁各層肌肉,促使手術視野可以徹底得到暴露。
胸腔鏡組實施胸腔鏡手術,首先給予患者常規(guī)消毒與麻醉后,在患者第7肋間腋中線位置作一個小切口,將胸腔鏡置入胸腔,探查患者胸腔具體情況,明確具體病灶位置后,在患者第7肋間腋前線與第7肋間腋后線位置作2個1.5cm切口,作手術操作孔,將操作套管置入操作孔中;針對外傷性或者開放性血氣胸患者,則需要在患者創(chuàng)口位置置入胸腔鏡,探查出血部位,給予電凝止血,之后進行損傷肺組織縫合,同時摩擦壁層胸膜,降低病情復發(fā)率,最后當手術完成后,給予胸腔沖洗。
1.3觀察指標 統(tǒng)計對比患者手術治療指標,主要包括手術時間、出血量、胸腔引流量與住院時間等;同時采用疼痛評分量表(VAS)對患者術后疼痛情況進行評估,分值為10分,分數越低則說明患者疼痛感越輕。觀察統(tǒng)計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通常有切口感染、切口出血等。
2.1統(tǒng)計手術指標 經統(tǒng)計,胸腔鏡組手術時間與住院時間都比常規(guī)組短,且手術出血量與胸腔引流量低于常規(guī)組,P<0.05。
表1 臨床手術指標統(tǒng)計
2.2術后情況統(tǒng)計 如表2所示,胸腔鏡組術后并發(fā)癥與疼痛感均低于參照組,P<0.05。
表2 統(tǒng)計術后并發(fā)癥與疼痛情況(n/%)
近幾年以來,在胸腔鏡技術不斷進步下,胸腔鏡逐漸應用在胸外科手術治療之中,胸腔鏡手術過程中,可以合理借助胸腔鏡對患者胸腔情況進行詳細觀察,以準確確定患者病變范圍,從而可以減少不必要損傷,以提高美觀效果,同時對患者預后也能夠產生積極影響。以往因為一次性材料成本的影響,導致胸腔鏡手術發(fā)展受到嚴重影響,但是隨著臨床技術的不斷進步
,一些簡單打結器與內鏡持針縫合器等已經漸漸取代切割吻合器,所以可以降低一次性材料應用;另外,在手術過程中,通過開展胸膜固定術治療,能夠降低患者術后疾病復發(fā),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經濟負擔。胸腔鏡手術和傳統(tǒng)開胸手術相比,給患者造成的切口較小,且手術視野十分清晰,不需要對患者肋骨與肌肉組織進行較多的切除,所以可以縮短手術時間,以至于幫助患者術后快速康復[2-5]。從結果統(tǒng)計可見,胸腔鏡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都短于常規(guī)組,且出血量與胸腔引流量低于常規(guī)組,術后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與疼痛感都較低,兩組間比較存在顯著差異。
綜上,胸腔鏡應用在胸外科急診手術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十分顯著,可有助于手術順利進行,提高手術效果,促進患者術后快速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