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波
消化道潰瘍是消化系統(tǒng)的一種常見慢性病,出血是指血管被潰瘍面侵蝕、破裂,損傷輕時大便檢查發(fā)現(xiàn)隱血,或患者有嘔血、便血的情況,是消化道潰瘍的一種常見并發(fā)癥,臨床表現(xiàn)與出血量及出血速度有關,嚴重者可導致大出血、低血壓等癥,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1]。臨床上常采用具有抑制胃酸分泌及止血作用的藥物治療消化道潰瘍合并出血癥,矛頭蝮蛇血凝酶具有收縮血管的作用,可促進血小板聚集進而發(fā)揮其凝血作用,但對于血小板、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療效較差。泮托拉唑具有抑制胃酸分泌、保護胃黏膜的作用,臨床治療胃潰瘍、返食性食管炎等疾病中作用明顯[2]。本研究旨在探討泮托拉唑治療消化道潰瘍合并出血對患者凝血功能及GAS、MTL、CCK 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 年3 月~2020 年9 月確診的消化道潰瘍合并出血患者150 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75 例。對照組男37 例,女38 例;年齡23~75 歲,平均年齡(43.26±11.25)歲;出血時間1~9 d,平均出血時間(2.72±2.10)d;其中胃潰瘍39 例,十二指腸潰瘍22 例,復合性潰瘍14 例。試驗組男39 例,女36 例;年齡22~73 歲,平均年齡(45.36±11.56)歲;出血時間1~8 d,平均出血時間(2.91±1.71)d;其中胃潰瘍有37 例,十二指腸潰瘍25 例,復合性潰瘍13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并批準通過。診斷標準:《消化性潰瘍中西醫(y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2017 年)》[3]中的相關診斷標準。納入標準:與診斷標準符合者;內鏡檢查顯示消化道出血者;嘔血、腹痛、黑便等臨床癥狀明顯者;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等。排除標準:嚴重的心肝腎功能不全患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婦女;對本研究藥物過敏患者。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取補液、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等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采用注射用矛頭蝮蛇血凝酶(蓬萊諾康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839,規(guī)格:0.5 IU/支)治療,靜脈注射:1 IU/次,1 次/d,肌肉注射:1 IU/次,1 次/d。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的治療基礎上聯(lián)合使用注射用泮托拉唑鈉(揚子江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號H19990170,規(guī)格:40 mg/支)治療,40 mg/次,溶于250 ml 的0.9%生理鹽水中后靜脈滴注給藥,2 次/d。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5 d。
1.3 觀察指標及檢測方法 ①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出血量,包括治療后1、3、5 d 的出血量。②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凝血功能指標的變化,包括PT、TT、APTT水平,分別于治療前后采取外周靜脈血3 ml,加入0.2 ml的3.8%檸檬酸鈉抗凝后,以3000 r/min 離心10 min,分取血漿,采用自動凝血儀檢測。③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血清GAS、MLT、CCK 水平,分別于治療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以3 000 r/min 離心10 min,分取血清,采用雙抗體夾心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后出血量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1、3、5 d 出血量均逐漸減少,且試驗組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出血量比較(,ml)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出血量比較(,ml)
注:與本組治療后1 d 比較,aP﹤0.05;與本組治療后3 d 比較,bP﹤0.05;與對照組比較,c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凝血功能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PT、APTT、TT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漿PT、APTT、TT 均短于本組治療前,且試驗組短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凝血功能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凝血功能水平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2.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GAS、MLT、CCK 水平比較治療前,兩組GAS、MLT、CCK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GAS、MTL水平均低于本組治療前,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血清CCK 水平均高于本組治療前,且試驗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GAS、MLT、CCK 水平比較 ()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GAS、MLT、CCK 水平比較 ()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消化道潰瘍主要包括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發(fā)病后常見強酸性的消化液直接接觸胃腸內壁導致出血,因此,消化道潰瘍合并出血癥較為常見,其發(fā)病原因比較復雜,有研究認為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遺傳因素、不良飲食習慣等均密切相關,消化系統(tǒng)長期出血可導致貧血、免疫功能下降等,而短時間內大量出血可導致周圍血循環(huán)衰竭、失血休克,進而危及患者生命[4]。矛頭蝮蛇血凝酶是目前常用的止血藥物,其凝血有效成分為類凝血酶及磷脂依賴性凝血因子X 激活物,可促進凝血酶原向凝血酶的轉化進而促進凝血過程,達到其止血的目的,但pH 值低于5 的酸性環(huán)境下纖維蛋白酶的活性升高,不利于血凝塊的形成,導致其止血效果受到一定的限制[5]。
泮托拉唑是一種不可逆的質子泵抑制劑,在酸性環(huán)境下轉化為環(huán)次磺胺后可選擇性的與H+-K+-ATP 酶上的巰基縮合,進而發(fā)揮其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胃酸分泌量減少有利于形成血凝塊,可促進止血[6]。韋德芳[7]研究結果顯示,泮托拉唑可改善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的凝血功能。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后1、3、5 d 出血量均逐漸減少,且試驗組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漿PT、APTT、TT 均短于本組治療前,且試驗組短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泮托拉唑可顯著改善消化道潰瘍合并出血患者的凝血功能,并減少出血量,促進病情好轉。血清GAS 主要由胃竇及十二指腸的G 細胞分泌而來,可刺激胃酸的分泌;血清MTL 是一種多肽類消化道激素,可促進胃腸蠕動,并能與腸道神經系統(tǒng)中的胃動神經元相互作用,二者水平異常升高,可加重胃黏膜的損傷程度,促進病情發(fā)展;血清CCK 可通過與GAS 競爭性結合胃壁細胞上的受體進而發(fā)揮其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其水平升高,可調節(jié)胃腸道內的酸性環(huán)境,減少胃腸黏膜的應激損傷,緩解病情。消化道潰瘍合并出血患者胃腸激素的分泌處于紊亂狀態(tài),胃腸激素表達異常,泮托拉唑可調節(jié)胃腸激素的分泌進而發(fā)揮其減少胃腸黏膜損傷的作用[8,9]。王景景等[10]研究結果顯示,泮托拉唑可調控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的胃腸激素分泌情況,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GAS、MTL 水平均低于本組治療前,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血清CCK 水平均高于本組治療前,且試驗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泮托拉唑可調節(jié)消化道潰瘍合并出血患者的胃腸激素分泌功能,減少消化道黏膜損傷。
綜上所述,泮托拉唑可改善消化道潰瘍合并出血患者的凝血功能,減少出血量,并能調控其胃腸激素水平,減少消化道黏膜損傷,值得進一步研究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