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燕
吉林省省直干部保健室醫(yī)務科,吉林長春 13000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和飲食習慣也發(fā)生了較大變化,高糖、高熱量飲食,缺乏運動的生活狀態(tài)導致了2型糖尿病的發(fā)生。目前臨床對于該病的治療方案相對比較完善,但是如何選擇藥物安全性較高、效果較好的治療方案則是臨床關注的重點問題[1-5]。由于2型糖尿病患者機體中尚存一部分胰島素功能,甚至是胰島素分泌正常但是利用率較低,因此導致胰島素相對缺乏的情況。針對此種情況臨床指出,可在疾病發(fā)生初期盡早應用胰島素強化治療,以更好地對胰島素功能進行改善,控制血糖水平的上升。但目前臨床降糖藥物較多,需要選擇效果好、安全性高的藥物干預方案,該研究將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間就診于該保健室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該次研究對象,并采取了甘精胰島素聯(lián)合阿卡波糖的治療方案,觀察期臨床應用效果以及藥物應用情況。現(xiàn)報道如下。
該次研究選取就診于該保健室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作為研究對象,男56例,女44例;年齡45~68歲,平均(56.5±2.6)歲;病程1~12 d,平均(6.2±0.6)d;BMI為20~28 kg/m2,平均(24.2±1.3)kg/m2。所有患者入組時均明確閱讀了知情同意書,且自愿簽字入組。該次研究經過了該保健室倫理委員會的同意和批準。
納入標準:①入院后經臨床觀察后符合《糖尿病指南》中關于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6-9];②胰島素β細胞抗體檢查為陰性;③患者意識清楚、語言表達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正常,且能夠配合完成治療。排除標準:①患者入組前采用了其他降糖方案;②合并嚴重的心血管疾病、器官衰竭以及嚴重感染疾?。虎鄞嬖跍贤ㄕ系K的患者。
所有患者入組后均采取饅頭餐試驗,具體操作如下:患者保持持續(xù)空腹12 h以上,在次日清晨抽取空腹靜脈血,靜脈血抽取完畢后囑患者進食2個饅頭(100 g面粉),記錄吃第一口饅頭的時間(10 min內吃完);吃完饅頭后每隔1 h抽血1次查血糖,共計檢測3次血糖以及胰島素C肽水平。抽取血液標本后,給予阿卡波糖(國藥準字H20020202,規(guī)格:50 mg)和甘精胰島素(國藥準字J20140052)治療。阿卡波糖應用方法:初始劑量為50 mg/次,3次/d,首次應用之后逐漸增加到0.1 g/次,3次/d。甘精胰島素給藥方式為皮下注射,劑量根據患者的血糖水平進行調整,如果空腹血糖水平在9mmol/L以上,則胰島素劑量為8 U/d;如果空腹血糖水平11mmol/L以上,則胰島素劑量為10 U/d;如果空腹血糖水平在14mmol/L以上,則胰島素劑量為12 U/d,在醫(yī)生指導下調整甘精胰島素的劑量。所有患者治療時間均為連續(xù)3個月。
觀察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總膽固醇(TC)以及三酰甘油(TG)水平;檢查β細胞功能情況,觀察指標為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HOMA-IR)、胰島β細胞功能指數(shù)(HOMAβ)、0~10 min時胰島素曲線下面積(AUC0~10)、1~3 min急性胰島素對葡萄糖的分泌反應(AIR1~3)。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FBG、2 hPG、HbA1c、TC、TG水平明顯有所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血糖和血脂相關指標對比(±s)
表1 治療前后血糖和血脂相關指標對比(±s)
時間FBG(mmol/L)2 hPG(mmol/L)HbA1c(%)TC(mmol/L)TG(mmol/L)治療前(n=90)治療后(n=90)t值P值12.01±3.066.16±2.0416.25±2.628.85±2.015.93±1.025.62±1.0315.090<0.00118.368<0.0019.32±2.056.02±1.0113.645<0.0012.0280.0403.52±1.111.91±0.4112.907<0.001
表2 治療前后患者β細胞功能變化比較(±s)
表2 治療前后患者β細胞功能變化比較(±s)
時間 HOMA-IR HOMA-β AUC0~10 AIR1~3治療前(n=90)治療后(n=90)t值P值3.12±0.252.44±0.1522.126<0.00112.33±2.0357.62±6.2546.25±6.34135.56±32.58-1.15±0.217.92±2.0568.383<0.00125.526<0.00141.754<0.001
治療后患者的HOMA-IR、HOMA-β、AUC0~10以及AIR1~3水平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型糖尿病是最常見的糖尿病類型,由于多發(fā)于成年,又稱成人發(fā)病型糖尿病[10-12]。該病由多種病因導致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者人體不能有效利用胰島素,從而出現(xiàn)血糖水平持續(xù)升高,在高血糖的體內環(huán)境中,大血管、微血管、神經等都會發(fā)生病變,進而危害心臟、腎臟、眼睛等器官,因此及時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對患者來講具有重要意義。目前臨床治療2型糖尿病的方案較多,同時效果也不盡相同,為此筆者采取了甘精胰島素聯(lián)合阿卡波糖的治療方案,并觀察其具體應用效果,同時對甘精胰島素和阿卡波糖的作用機制進行研究[13-22]。
從治療效果方面來看,該次研究顯示,治療后患者的FBG水平由(12.01±3.06)mmol/L降低到(6.16±2.04)mmol/L,同時2 hPG水平也從(16.25±2.62)mmol/L降低到(8.85±2.01)mmol/L,均出現(xiàn)了明顯的降低(P<0.05),與郭丹等[23]治療后患者的FBG水平由(11.92±2.98)mmol/L降低到(6.07±1.96)mmol/L,同時2 hPG水平也從(15.89±2.31)mmol/L降低到(8.27±1.97)mmol/L結果一致,此結果顯示了甘精胰島素聯(lián)合阿卡波糖對于血糖的良好控制效果。從TC和TG方面來看,治療后TC和TG水平也而出現(xiàn)了明顯的降低,此結果說明了該治療方案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血脂情況。在相關研究中也指出[24],2型糖尿病的發(fā)生情況與胰島β細胞功能降低有一定關系,患病后患者處于長期胰島素抵抗后,以及糖脂毒性影響可能會對β細胞造成傷害,因此該病的發(fā)生和進展主要與β細胞功能衰退速度有一定關系。而在該次研究中也顯示,治療后患者的HOMAIR、HOMA-β、AUC0~10以及AIR1~3水平得到了明顯改善,結果再次證明了該治療方案對于β細胞功能衰退程度的緩解。
之所以該治療方案得到了較好的治療效果,主要與甘精胰島素和阿卡波糖的藥物作用機制有關,現(xiàn)從藥物機制角度對該治療方案進行分析。甘精胰島素是利用現(xiàn)代DNA技術合成的一種人胰島素類似物,其可推動血液循環(huán)中葡萄糖進到肝臟、肌細胞、脂肪組織以及其他組織體細胞生成糖元,使血糖值減少,推動人體脂肪及蛋白的生成。甘精胰島素能推動全身組織體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入和運用,并抑制糖原的溶解和糖原異生,因而,甘精胰島素有降低血糖的功效[25-30]。甘精胰島素能推動人體脂肪的生成與存儲,使血中三酰甘油降低,另外抑制人體脂肪的溶解空氣氧化,因此其具有較好的降脂作用。阿卡波糖是一種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進入機體后可對多糖碳水化合物以及雙塘等進行降解,同時出現(xiàn)劑量依賴性的延緩吸收,因此其可以保證用藥后血糖的平穩(wěn)。因此甘精胰島素聯(lián)合阿卡波糖在2型糖尿病的治療中獲得了較好的應用效果。
綜上所述,甘精胰島素聯(lián)合阿卡波糖治療2型糖尿病的效果較好,且藥物作用安全,不良反應較小,值得應用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