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u
隨著藝術市場的發(fā)展,不少中產階級出于個人喜好或投資角度開始關注藝術品收藏。但大部分想進入藝術收藏的工薪族卻由于不了解藝術市場而無從下手。藝術市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當你資金有限、對藝術一知半解時,該如何挑選作品?新手進入藝術市場前有哪些需要事先了解的“注意事項”?飛地藝術空間的藝術總監(jiān)、CEO全榮花女士給我們講解藝術品市場中的“游戲規(guī)則”。
我真的可以做一個收藏家嗎?
只要你對藝術有好奇心且真心喜歡,都可以成為收藏家。但畢竟藝術品的價格較高,與富豪級收藏家的天價藏品清單不同,對于資金有限的工薪族而言,藝術品收藏最直接的價值是,喜歡和欣賞,日常生活中與藝術產生關聯(lián),這樣的精神價值給人帶來的滿足感。
我該如何挑選第一件作品?
剛開始進入收藏,難免按照固有的審美情趣購買作品。但在當代藝術的語境中,部分藝術品會給人“奇怪”或難以理解的印象。就像《一個窮酸收藏家的告解》作者尤金·施瓦茲說的:“藝術不應該以立即的愉悅來衡量,而應該以讓你感到驚恐和挑戰(zhàn)的程度來評比。”因此,選擇作品時忌諱只憑視覺愉悅或直覺購買。全榮花提到:“藏家應該多去看專業(yè)機構(畫廊、美術館)的展覽,了解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脈絡。參考藝術家過往的展覽經歷、文獻等客觀因素。因為專業(yè)機構做展覽時,會有學術上的考量,以及機構自身的影響力,這代表著藝術家的價值和未來前景。”
最好的入手時機就是你買得起的時候
一直在圈外觀摩不如實操一次,按照自己的判斷買一兩件作品。既能了解藝術品交易的行情和規(guī)則,又能測試一下自己的眼光。全榮花接觸到的工薪族藏家中最普遍的問題是由于猶豫太久而錯失購買時機。 “在充分了解后必須把握時機快速作出決定,很多藝術品只有一件或版數(shù)有限,考慮太久反而無法作出理想的決策。我們所知道的很多專業(yè)藏家,他們收藏第一件作品大多是偶然的,甚至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但通過這次‘試水,打開藝術圈的大門,獲得更多的人脈和信息,慢慢地建立自己的收藏脈絡。所以我建議第一件作品,只要是渠道專業(yè),自己喜歡,不要想太多,因為這樣的話永遠邁不出第一步?!?/p>
選擇與你年齡相仿的藝術家
關于如何選擇藝術品,全榮花建議:“當代藝術就是‘當下的藝術,所以藏家更容易從與自己年齡相仿的藝術家中獲得共鳴。如果你是80后、90后的話,我建議考慮收藏70后--80后這個年齡段的藝術家,他們的市場更加穩(wěn)定,例如陳彧凡、陳彧君、宋琨、何翔宇、王光樂等都是值得關注的。當然非常年輕的比如剛走出校門的藝術家們,也有很多好的作品,如果自己喜歡可以去買。但是作為投資,藝術家的發(fā)展需要學術的鋪墊。因為藝術家有幾個專業(yè)的畫廊以及美術館展覽,他才可以上升到拍賣行這樣的交易平臺,年輕的藝術家要等的時間相對比較久。而70后--80后這個年齡段的藝術家已經有一定數(shù)量的交易基礎、藏家群體和學術文獻支撐?!?/p>
定一個年度預算
全榮花建議:“每個人的收入情況和流動資金情況不同,難以具體規(guī)定藝術投資應占的資產比例。我們需要知道的是,藝術品變現(xiàn)時長難以預測,所以在資金的分配上,用儲備資金投資比較合適,這個比例因人而異。但建議每一年都給自己定一個預算,持續(xù)去買。比如半年一件或是一年一件,長期不斷地關注藝術市場以及藝術家的動態(tài),當代藝術里最重要的是信息獲取和長期投入。同時,持續(xù)購買才有可能提升符合自身審美趣味的收藏脈絡?!?/p>
工薪族收入有限,會有一定負擔。因此,如今很多畫廊提供預付定金、分期付款等支付方式,給工薪族藏家提供便利。
我能通過收藏賺錢嗎?
能,但必須認清藝術品作為商品的脆弱本質。藝術品的價值跟制作成本沒有絕對的關聯(lián),它也不像黃金一樣擁有天然價值。從投資的角度來看,藝術是一個非常脆弱的投資項目。著名藍籌畫廊高古軒主理人拉里·高古軒曾說:“沒有人真的需要一張畫。藝術品的價值是創(chuàng)造出來的,由一個群體來界定它值多少錢。而維系這個價值體系,就是一個畫商的工作——不是做幾單生意那么簡單,而是要確保,讓大家覺得重要的那些藝術品真的那么重要?!?/p>
初級藏家最容易犯下的錯誤就是只專注于獲利。藝術品不是為了成為一種投機品而被創(chuàng)造出來的,收藏是一件長久的事情。所以,不要急功近利、半途而廢,別太著急賣掉自己的藏品,你才有可能擁有一套升值的收藏。
“當代藝術再過100年會是如今的現(xiàn)代藝術,它的價值就在這兒。當代藝術收藏是藏家與藝術家一起成長的概念?!比珮s花一直強調藝術收藏首先自己要喜歡,在享受這個過程當中,它也有升值的可能,用這種心態(tài)去看當代藝術的收藏更合理。因為畫廊和藝術家都希望作品被真正了解藝術的專業(yè)藏家收藏而升值,如果純粹投資的心態(tài)去面對當代藝術市場的話,能買到好作品的機會越來越少。
藝術品有哪些購買渠道?
畫廊、拍行、藏家私洽……都是最為大眾所知的購買渠道。但對于初級藏家來說,二級市場的專業(yè)性和不確定性較高,不建議一開始就進入。那么我們主要講講新手們的首選:畫廊以及博覽會。
“與拍賣行相比,它更客觀、透明、合理,因為大部分情況下,畫廊直接跟藝術家結算,所以它能夠反映到藝術家目前作品的定價。還有藝術家的新作一般會在畫廊的個展中展出,這時候是作品的基礎價格。而藝術家的部分舊作雖然不一定在展覽中展出,如果藏家有購買意向,為了幫助了解藝術家更全面的面貌,畫廊也會提供到會客室或倉庫觀看作品的服務。如果藏家有轉賣或尋找某件藝術家舊作的需求,畫廊也可以為藏家提供聯(lián)絡買賣方的服務?!比珮s花解釋道。
在大眾的認知里,畫廊都特別高冷,難以開口詢價。但近幾年,越來越多的畫廊紛紛開發(fā)線上商店、藝術家衍生品,價格從幾百元到上萬元不等。甚至一些專業(yè)媒體也開始涉入藝術品銷售中,對不敢詢價或預算不高的藏家來說,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收藏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它是人對自身固有觀念的挑戰(zhàn),在不斷嘗試和學習中,突破審美局限和對藝術的想象邊界。藝術收藏應該源于喜愛、好奇,而非功利,更不能目光淺短。在這過程中,你可能會有困惑,會質疑自己的眼光,它就像是我們的人生,是個孤獨的旅程,但只要堅定地走下去,總能從中得到各自的感悟與收獲,形成自己的收藏史。
(編輯/潘瑩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