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紅
摘要:隨著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加快,其工作生活壓力也越來越大,此時,城市公園作為可以滿足人們精神和生理需求的室外活動場所,越來越被重視起來。對于城市公園的建設來說,其道路綠化是十分重要的,它將公園中各個景觀節(jié)點連接起來,同時也對城市公園進行空間劃分,是公園景觀的重點表達部分。本文以沈陽市城市公園為例,從植被的選擇出發(fā),結合配置原則,探究了城市公園道路綠化工作的開展與應用。
關鍵詞:城市公園;道路綠化;植物選擇;植物配置
城市公園道路是城市公園中十分重要的景觀要素,是貫穿一個公園的脈絡。它將公園中各個景觀節(jié)點連接起來,形成景觀廊道,同時也對城市公園進行空間劃分,具有不可代替的功能作用。城市公園的道路綠化是公園景觀的重點表達部分,本文以沈陽市為例,分析城市公園道路綠化的植物配置。
1 城市公園道路綠化植物選擇
1.1 所選擇的植物要符合其自然生長規(guī)律
不同的植物生長所需環(huán)境不同,會形成其特定的生長規(guī)律,例如對溫度、濕度、土壤、空氣等的要求,所以,選擇綠化植物時要優(yōu)先考慮是否能保證其健康的生長。世間萬物都有自己的形態(tài)特征,對生存環(huán)境的需求也存在異質性。沈陽市屬于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植被以華北植物區(qū)系為主,所以在選擇植物種類時,應參考此種氣候條件下物種的分布狀態(tài)。
1.2 遵循“因地制宜”原則,適地適種
在城市公園道路綠化的過程中,首先考慮鄉(xiāng)土樹種,鄉(xiāng)土樹種是指原產(chǎn)于本地,并經(jīng)受過病蟲害、極端天氣等自然災考驗后仍能健康生長的植被,是經(jīng)過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為了擴大選擇范圍,可適當引入一些外來樹種,增加公園環(huán)境的生物多樣性與美觀度。
1.3 體現(xiàn)地域特色
城市公園的主要服務人群為城市居民,居民聚集的地方往往伴隨著文化的產(chǎn)生,所以城市公園也代表著一個城市的地域特色,為城市的整體印象加分。那么,作為貫穿整個公園的脈絡,公園道路兩側的植物配置則是游者行走其中最直觀的感官體驗,所以,在選擇喬灌草的搭配時,應考慮其地域代表性。
2 城市公園道路綠化植物配置
2.1 選擇一種主要樹種,以其他樹種為輔助配置
東北地區(qū)氣候寒冷,可以選擇的觀賞園林植被范圍相對較為狹窄,所以需要經(jīng)過長期的實踐,選出最能代表沈陽市地域特征,并且可以在此種氣候條件下健康生長的樹種作為主要景觀樹種。在綠化過程中,應著重應用這些骨干樹種,再輔以其他特色樹種進行搭配,增加植物種類的豐富性,使種群結構更加穩(wěn)定,同時也突出了城市公園景觀的地域性,體現(xiàn)出沈陽市的城市特色。
2.2 注重喬木、灌木、草地的分層搭配
園林植被搭配不是樹種簡單的橫向拼湊,縱向的分層結構也是十分重要的。分層搭配不僅可以增加種群多樣性,同時還可合理利用垂直空間,增加美觀度。喬木作為主體,利用其自身枝葉繁茂、樹形優(yōu)美、高大等特點,營造上層空間景觀;灌木依據(jù)高度不同,以及一些特色觀花品種,營造中層空間景觀;底層地被與花卉相結合,營造下層空間景觀。
2.3 觀賞性樹種與抗逆性樹種相結合搭配
植物的抗逆性是指抵抗環(huán)境污染、極端天氣、干旱等自然災害的能力。沈陽地區(qū)由于重工業(yè)較為發(fā)達,空氣污染相對嚴重,而且偶爾會受極寒天氣的影響,植被的抗污染性、耐寒性都是重點考慮的。但抗逆性強的樹種美觀度并不理想,所以,應在綜合考慮植物的抗逆性的基礎上,選擇樹形優(yōu)美,適宜園林觀賞的種類,并搭配其它觀賞性強的樹種,不但可以滿足生態(tài)效益,還滿足了美學效益。
3 ?總結
本文以沈陽市城市公園為例,從植被的選擇出發(fā),結合配置原則,探究了城市公園道路綠化工作的開展與應用。城市公園道路綠化的意義十分重大,不但代表著城市的地域特色,還為城市帶來了一定的生態(tài)效益、社會效益以及美學效益。所以,相關工作人員應重視公園道路綠化建設,以促進城市園林的發(fā)展與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