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濟洲 顧 越 張健健
(南京工業(yè)大學,江蘇 南京 210000)
隨著全球化的發(fā)展,世界范圍內進行著越來越廣泛的經濟、科技、文化、藝術、建筑等方面的交流,許多大都市都成為了各國優(yōu)秀建筑師展示創(chuàng)意的舞臺。眾多國際優(yōu)秀建筑師的交流一向是建筑界的盛會,在他們各種創(chuàng)作思想的交匯下激發(fā)了嶄新的設計理念和理論思想。從上世紀初到現(xiàn)在,有大量的外國建筑師帶著來自國外的建筑設計思想來中國本土,并在不同的城市建造了體現(xiàn)境外建筑設計理念與特色的建筑,分布于全國各地,有的已經在歷史進程中消失,有的被保存到了現(xiàn)今。
參考資料 《辭?!分械慕忉?,“裝飾”的意思就是要素的各種組合與配合,最終形成一個全新的整體。它有兩層主要含義,一個是要遵守系統(tǒng),組合,對稱以及其他法則的規(guī)律。第二,裝飾以人為本,它的出現(xiàn)與存在必須尊崇人的意志,要服務于人類,通過有機的或者無機的;來自于自然的或者創(chuàng)造于人類腦海里的點線面,線段以及幾何方式來使得建筑的外觀與室內變得更加美觀,它來自于人類的日常生活并且最終將提高人類生活質量,通過的方式是建筑美化。
狹義的建筑裝飾藝術就是以美化建筑為最終目的的過程。廣義的建筑裝飾不僅僅包括了建筑設計,景觀設計,室內設計,它穿插于建筑的每一個部分,從最局部的到最宏大的。從理性的建筑結構到感性的人類視覺效果都有它的存在,它的存在就是將建筑作為一個藝術品,并且不斷提高這個藝術品的審美高度。建筑是人類文明進程上的皇冠,建筑裝飾藝術就是將這個皇冠的審美高度不斷提高到滿足使用者需求。
青島,山東省地級市,也是華北地區(qū)最重要城市之一,國家重點港口城市,國家第一批沿海開放城市。也是世界著名的帆船之都,啤酒之都,被稱為“東方瑞士”。
青島位置在山東半島南部,與煙臺市,濰坊市,日照市相鄰。氣候為溫帶季風氣候,著名的景觀包括嶗山,八大關等。地勢險要,為中國重要海防城市。1949年6月2日,青島被成功解放,也是華北地區(qū)最后一個被解放的重要城市。
在青島長期處于德國占的歷史長河里,新建造的建筑風格完全仿照西方風格,城市規(guī)劃與建設的模式也按照歐洲城鎮(zhèn)的通用模式,在齊魯大地上多了一座幾乎與歐洲城鎮(zhèn)一模一樣的新城市,城市充斥了歐洲城鎮(zhèn)所具有的獨特的風格與特色,甚至城市色彩也與歐洲城鎮(zhèn)極為相同,這也為青島后期以及當代建筑風格產生影響。
德國占時期城市規(guī)劃與建設各部分都處于一種相互呼應的狀態(tài),這也影響了當時德國建筑裝飾的風格。德占時期德國建筑裝飾的各部分不盡相同,都有不小的差別,但是各部分又相互呼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力求將各個部分的不同點重新整合,把不同點與聯(lián)系完美融合,就是統(tǒng)一的部分中存在著變化,在變化的地方又存在有一致的部分,形成一種新的綜合體,也就是一種全新的構圖方式。
德國占時期建筑有著不同的形狀,建筑細節(jié),建筑材料,建筑色彩。幾乎沒有相似的建筑,但是各個建筑總體結構類似,主要立面視覺效果接近,基本上都采用橫向數(shù)值五與縱向數(shù)值三的建筑結構布局,建筑的中間部分與兩端部分視覺效果突出??v向數(shù)值三意味建筑總體結構從上往下大致分為三段,通過建筑的橫向拉結段,線腳部分,建筑腰線部分分為建筑上段,建筑中段,建筑下段。下段就是建筑的底座,通過使用堅硬的材質與漸為深入的建筑縫隙突出建筑穩(wěn)定感。建筑中段就是建筑的墻面,窗戶,外置陽臺等,風格幾近相同,色彩布置基本一致,即使色彩不一,也有很強的秩序感。建筑上段就是建筑的屋頂部分以及屋頂?shù)难b飾裝置。橫向數(shù)值五就是在建筑中段將墻面,陽臺,窗戶,走廊結合與設計布置的山墻部分(圖1~6)。
圖1 圣彌愛爾教堂廣場
圖2 圣彌愛爾教堂廣場
圖3 鎮(zhèn)江西路
圖4 總督府童子學堂
圖5 船歌漁
圖6 海員之家(水師飯店)
青島德國占時期建筑裝飾的做工延續(xù)了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制作工工藝的傳統(tǒng),在保證德國傳統(tǒng)文化特色突出時,也保證了建筑建造質量的高度不遜于德國本體建筑的同時,甚至在部分領域有所超越,同時又結合中國本土文化進行了新的建筑裝飾藝術的改進與創(chuàng)造,例如聘請了中國本土技藝高超的中國工匠,結合中國傳統(tǒng)制作工藝與德國建筑工藝,豐富了文化內涵,讓建筑裝飾的風格與內容不單調統(tǒng)一,迸發(fā)出了新的建筑裝飾語言。
德國占青島時期一開始由于遷入移民在接受青島與歐洲類似的氣候以后并不愿意放棄之前的生活狀態(tài)與生活習慣,所以在殖民時期開端依舊是純粹的德國傳統(tǒng)建筑,后期隨著德國本土建筑思潮的開始,位于青島的德國建筑風格也開始有了演變,演變成了更為先進甚至青島獨有的建筑風格。
新興建筑風格包括青年派建筑風格,德國建筑浪漫主義建筑風格,德國折衷主義建筑風格與德國文藝復興建筑風格,其中青年派建筑風格尤為突出,成為德國建筑裝飾藝術在青島本土化演變的一個標桿,也是青島近代建筑風格的標志,成為了青島城市風貌的特色,甚至是青島城市名片之一(圖7,8)。
圖7 膠澳總督官邸舊址
圖8 膠澳總督官邸舊址
青島作為中國近代歷史的一個節(jié)點,成為德國占地,也是德國建筑裝飾藝術能進入中國并且在青島發(fā)展的最直接原因。同樣的城市遠遠不止青島一個,上海與長春也是典范之一。德國建筑裝飾藝術的進入也對于本土一些建筑師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從而在德國非殖民時期乃至當代青島也興起一些極具德國建筑風格的建筑,青島的德國風情一條街也是青島重要的保護區(qū)。在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激烈碰撞時,外來建筑的入侵不一定是一件壞事,也不一定會對本土文化造成毀滅性的打擊。相反只要拿捏的好,反而會與本土文化融合,形成一種新的建筑裝飾藝術語言。例如青島,百年以后,不論是德國后殖民時期以及日本殖民時期,德國建筑裝飾藝術本土化的成果一直保留延續(xù)下去,對于青島城市風貌是一種諾大的保護,無視時光,源遠流長,對于青島市內建筑有非常好的約束性,這也是青島城市風貌享譽世界的重要原因。
舶來建筑裝飾藝術隨著殖民統(tǒng)治的弱化乃至結束在中國本土的地位以及影響力急劇下降,由于歷史原因,上世紀中國本土建筑裝飾藝術處于停滯狀態(tài),這也導致了外來建筑設計以及建筑裝飾設計藝術在中國本土處于肆意發(fā)展的狀態(tài)。這也導致了對于中國本土建筑裝飾的壓迫以及摧毀,外來建筑裝飾藝術并不適合大規(guī)模實施于中國本土,他的存在應該是和本土建筑以及建筑裝飾藝術處于一種客主關系,是對于中國本土建筑以及裝飾藝術的輔助以及多元化的材料提供,不可作為主體存在,應該是輔助相互融合從而讓本土建筑裝飾藝術達到一個更好的水平。隨著中國的解放與現(xiàn)代化發(fā)展,純粹的舶來建筑裝飾藝術是不可取的,他應該在當今中國本土與本土建筑裝飾藝術共存,帶來多元化,刺激本土建筑裝飾藝術的發(fā)展。
境外建筑師在我國的建筑創(chuàng)作,反映了國際建筑市場中正常的供需關系,本質上只是一種普通的國際建筑文化的交流,不需要用崇拜的眼光去看待他們的作品,也不必去貶低他們的設計,我們應該以正常的心態(tài)、質疑的態(tài)度和學習的精神來“享受”這種不同文化所帶來的挑戰(zhàn)和樂趣。
我們應該做的不是對于它的到來嗤之以鼻,而是應該以本土化的角度去看待它。建筑裝飾藝術是西方的強項,也是近年來本土建筑的趨勢,但是本土很多建筑生搬硬套西方建筑裝飾藝術,導致建筑成品生硬,反而失去了本來應有的樣子。我們應該參考青島模式,對于舶來建筑裝飾藝術進行本土化融合,將舶來建筑裝飾藝術與本土文化結合,在尊重本土文化的基礎下,吸取舶來建筑裝飾藝術的優(yōu)點,加以創(chuàng)造與建造,打造出本土的、創(chuàng)造性的、集齊二者優(yōu)勢的新的建筑裝飾藝術表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