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良廣,黃必勤,何秋玲,韋艷田,陳煥菊
(河池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廣西 河池 546300)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臨床上多發(fā)于老年人群的一種疾病,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慢性高血糖代謝性疾病,主要與胰島素分泌減少和(或)作用缺陷有關,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現(xiàn)象的不斷加重,糖尿病的發(fā)生率越來越高,該疾病對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1]。在我國糖尿病中主要以2型糖尿病發(fā)生率最多,且該疾病的發(fā)生會引發(fā)其他一系列并發(fā)癥,給家庭以及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故盡早進行檢查,治療,對相關危險因素進行分析,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2]。我院在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內(nèi)皮功能(FMD值)的改變和相關危險因素及降糖對血管內(nèi)皮功能影響研究中,發(fā)現(xiàn)FMD與LDL-C、TG、TC、HbAlc、2 hPG、FPG、Hcy、MPPGE、MODD、LAGE、MAGE、SDBG等各參數(shù)之間呈負相關,且TC、Hcy、MODD與FMD是獨立相關的,對患者的血糖水平進行降低對于改善患者的血管內(nèi)皮功能非常重要,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為研究組,同時選取同期在我院進行體檢的健康人群40例為對照組,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相關診斷標準,且患者的癥狀為多尿、多飲、多食、體重下降;②年齡均<60歲;③空腹血糖水平為≥7.0 mmol/L;④均為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⑤健康人群均不存在糖尿病史,肝腎功能均正常,并經(jīng)檢查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后排除糖尿病,同時性別、年齡均與2型糖尿病組匹配的健康者40例;⑥均知曉并同意此次研究。排除標準:①肝腎功能不全與消瘦的患者;②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③存在糖尿病心腦血管并發(fā)癥的患者;④酮癥酸中毒和高滲性昏迷患者;⑤合并急慢性感染患者。對照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齡48~58歲,平均年齡(52.2±2.4)歲;研究組90例,男54例,女36例,年齡49~59歲,平均年齡(53.0±2.0)歲;病程2~13年,平均病程(10.6±1.6)年。兩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研究得到了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方法
1.2.1血糖監(jiān)測:對所有人員每天空腹血糖和三餐前后、夜間血糖進行監(jiān)測監(jiān)測,同時對所有人員全天的平均餐后血糖波動幅度(MPPGE)、日間血糖平均絕對差(MODD)、血糖波動最大幅度(LAGE)、日內(nèi)平均血糖波動幅度(MAGE)、血糖標準差(SDBG)進行記錄[4]。根據(jù)糖尿病患者的情況進行胰島素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胰島素強化治療、格列吡嗪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
1.2.2臨床指標檢測:在患者入院后的第二天清晨采集空腹靜脈血3 ml,離心分取血清,后應用終點法(全自動生化儀)對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進行檢測,應用氧化酶法(全自動生化儀)對三酰甘油(TG)、總膽固醇(T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進行檢測[5]。同時應用上海華臣公司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MQ-2000PT)高效液相色譜法檢測糖化血紅蛋白(HbAlc),應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對餐后兩小時血糖(2 hPG)、空腹血糖(FPG)水平進行檢測[6]。所用的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為佳能公司生產(chǎn),型號為TBA-FX8。
1.2.3血管內(nèi)皮功能(FMD值)檢查:在血糖監(jiān)測期間由操作經(jīng)驗豐富的專職護士對各人員進行FMD值檢查,為患者選擇仰臥位,并將右上肢向外伸展90°,后將血壓計放置于被檢查者前臂中間[7]。應用歐姆龍UNEXEF38G型號的高分辨率血管內(nèi)皮功能檢測儀為各人員檢查,查找肱動脈(探頭10Hz),獲取縱切面圖像,對肱動脈內(nèi)徑基礎測值D0(mm)進行測定并記錄,記錄完成后1min將血壓計加壓到270 mm Hg(1 mm Hg=0.1333 3 kPa),一直持續(xù)5min,對放壓后的血管峰值內(nèi)徑D1(mm)進行連續(xù)記錄[8]。FMD(%)=(D1-D0)/D0×100%[9]。
1.3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人群HDL-C、LDL-C、TG、TC、HbAlc、2 hPG、FPG Hcy水平、FMD值[10]。②比較兩組人群MPPGE、MODD、LAGE、MAGE、SDBG。③分析FMD與各參數(shù)之間的相關性。④多因素分析FMD與各因素之間的相關性[11]。⑤分析研究組治療前后的血糖、血脂水平變化。
2.1兩組人群HDL-C、LDL-C、TG、TC、HbAlc、2 hPG、FPG、Hcy水平、FMD值對比:研究組HDL-C水平、FMD值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LDL-C、TG、TC、Hcy、HbAlc、2 hPG、FPG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HDL-C、LDL-C、TG、TC、HbAlc、2 hPG、FPG、Hcy水平、FMD值對比
2.2兩組人群MPPGE、MODD、LAGE、MAGE、SDBG對比:研究組MPPGE、MODD、LAGE、MAGE、SDBG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MPPGE、MODD、LAGE、MAGE、SDBG對比
2.3FMD與各參數(shù)之間的相關性分析:FMD與LDL-C、TG、TC、HbAlc、2 hPG、FPG、Hcy、MPPGE、MODD、LAGE、MAGE、SDBG等各參數(shù)之間呈負相關(P<0.05),見表3。
表3 FMD與各參數(shù)之間的相關性分析
2.4多因素分析FMD與各因素之間的相關性:TC、Hcy、MODD與FMD是獨立相關的(P<0.05),見表4。
表4 多因素分析FMD與各因素之間的相關性
2.5研究組治療前后的血糖、血脂水平變化:研究組治療后血糖、血脂水平較治療前明顯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近年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現(xiàn)象的加重,糖尿病的發(fā)生率越來越高,其中發(fā)生率最高的為2型糖尿病[12]。該疾病的特點為發(fā)病率高、控制率低,且糖尿病的發(fā)生會導致腦血管意外、冠心病、糖尿病性視網(wǎng)膜病變、糖尿病腎病等其他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一旦發(fā)生慢性并發(fā)癥,會提高患者的致死率,致殘率以及治療費用,盡早進行危險性因素分析預防并發(fā)癥出現(xiàn),改善血管內(nèi)皮功能(FMD值)對患者來說非常重要[13]。
血管內(nèi)皮功能(FMD值)主要是指內(nèi)皮細胞通過生理刺激或者是藥物刺激而釋放了一氧化氮,引發(fā)了血管擴張,它是維持血管內(nèi)皮細胞正常功能與血管壁結(jié)構(gòu)完整的重要功能[14]。且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各種原因?qū)е碌囊葝u素分泌量減少,胰島功能異常都會降低血管內(nèi)皮細胞上胰島素傳遞信號的能力,并會不斷減少一氧化氮的生成,比如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內(nèi)皮功能下降等[15]。研究顯示,研究組HDL-C水平、FMD值低于對照組,研究組LDL-C、TG、TC、Hcy、HbAlc、2 hPG、FPG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就說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血糖水平顯著升高,而FMD值顯著下降,發(fā)生糖尿病后患者的血管內(nèi)皮功能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升高,只有對患者的血糖水平進行控制,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管內(nèi)皮功能。
研究顯示,F(xiàn)MD與LDL-C、TG、TC、HbAlc、2 hPG、FPG、Hcy、MPPGE、MODD、LAGE、MAGE、SDBG等各參數(shù)之間呈負相關(P<0.05),TC、Hcy、MODD與FMD是獨立相關的(P<0.05),這就說明,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內(nèi)皮功能(FMD值)下降與多方面的因素有關,且與TC、Hcy、MODD是相互獨立的,患者的血糖水平越高,血管內(nèi)皮功能越低,這就說明,在臨床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的過程中,要對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進行控制,且還要對血糖波動情況進行控制,盡早改善患者的血管內(nèi)皮功能,減少其他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內(nèi)皮功能(FMD值)的改變和相關危險因素及降糖對血管內(nèi)皮功能影響研究中,F(xiàn)MD與LDL-C、TG、TC、HbAlc、2 hPG、FPG、Hcy、MPPGE、MODD、LAGE、MAGE、SDBG等各參數(shù)之間呈負相關,對患者的血糖水平進行控制有利于提高患者血管內(nèi)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