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林,馬麗萍,周 彥
(連云港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江蘇 連云港 222023)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是男性常見的疾病之一,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報道其在美國的發(fā)病率最高達到16%,2009年的流行病調查報告顯示目前國內慢性前列腺炎患病率約為4.5%。CP患病率高、治愈率低、復發(fā)率高等特點,對患者生活質量產生較大的影響。盡管近年來,國內外的醫(yī)學專家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制定了新的分類標準,但是對其發(fā)病原因、診療規(guī)范仍未給出明確的答案[1-4]。NIH-CPSI評分指數(shù)表是一種實用的前列腺炎癥狀自測表,其操作方便,可以較有效、準確地反映患病程度。但是這種根據(jù)問答的評分表,受到患者自身對疾病的感知程度,文化背景以及接診醫(yī)生工作經驗的影響,對病情的正確判斷有一定影響且不能為病情提供定量指標[5]。筆者希望在NIH-CPSI基礎上結合一個比前列腺炎常規(guī)檢測更準確的定量結果,便于臨床診療。相關研究表明:健康體檢者外周血中中性粒細胞中CD64低表達,但是當機體發(fā)生感染時,其CD64表達迅速升高[4]?;谶@種原理,現(xiàn)將CD64與CPSI在慢性前列腺炎中的關系進行初步的研究,并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收集我院門診前列腺炎癥狀患者資料,根據(jù)共識指南推薦的標準[5]經本院泌尿科專業(yè)主任醫(yī)師結合細菌培養(yǎng)確診為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的患者中,隨機選取50例患者EPS作為試驗組,應用流式細胞儀檢測前列腺液中性粒細胞CD64表達,患者年齡20~60歲,平均為40歲。另外選擇2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平均年齡33歲,為了不耽誤患者治療,在檢測前列腺液常規(guī)及細菌培養(yǎng)的同時進行中性細胞CD64表達檢測。分別檢測其在治療1周后、治療4周后的前列腺液中性粒細胞CD64,同期進行CPSI評分測算。本次研究經過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
1.2標本采集:按摩受試者前列腺,前列腺液均用有蓋的尖底無菌管收集,立即送檢。所有標本均按“二杯法”留取標本,前列腺按摩液用有蓋的尖底無菌管收集,立即送檢做細菌培養(yǎng)和流式細胞儀法定量計數(shù)CD64。樣本量要求最小不少于70 μl。
1.3方法:BD公司ABC(antibodies bound per cell)單個細胞抗原結合數(shù)量檢測法,應用QuantiBRITE PE標準微球在流式細胞儀上用于檢測單個細胞抗原結合數(shù)量(ABC)。用無菌的吸頭無菌操作吸取前列腺液50 μl加入TRU-COUNT管與20 μl CD64PE/CD45PerCP抗體(美國BD公司)混勻,避光室溫放置20 min后加1×PBS 0.43 ml,避光室溫放置0.5 h,上流式細胞儀(BD公司FACS Calibur)檢測,應用Cellquest軟件,進行CD64定量檢測。同期取全血血漿,采用速率散射比濁法進行CRP定量分析,分別于就診時、治療1周和4周3次留取標本。
1.4CPSI評分:對5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在治療前、治療1周后、治療4周后按照NIH-CPSI嚴格評分,記錄下每個患者分值和評分時間。
2.1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在抗生素治療過程中CD64與CPSI總評分的比較:健康對照組的前列腺液中性粒細胞CD64值為966.214±106.263,50例患者(僅分析治療前)的前列腺液中性粒細胞CD64表達值1 876.305±134.284,顯著高于對照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在對癥治療過程中,在首次治療前、治療1周后、治療4周后進行前列腺液中性粒細胞CD64檢測,同期進行CPSI評分。見表1。
表1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在對癥治療過程中CD64與CPSI評分的比較
2.2前列腺液單個核細胞CD64與CPSI總評分表達情況分析: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治療過程中,CD64與CPSI總評分平均分為增高和減低,CD64表達水平和CPSI按照表達平均分成增高和降低兩組,其中二者都高表達組有15例患者,而二者低表達組3例。見表2。
表2 前列腺液單個核細胞CD64與CPSI總評分表達統(tǒng)計
CD64主要分布在巨噬細胞、單核細胞和樹突狀細胞等細胞表面。CD64表達被細胞因子所控制,在功能上起連接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作用,其為免疫球蛋白IgG的Fc段受體1(IgG、FcγR I)。當機體被感染,中性粒細胞CD64表達快速增加,與其補體或抗體結合后,引發(fā)免疫反應,包括吞噬作用、抗體依賴細胞介導細胞毒作用和細胞因子的釋放。研究表明在慢性前列腺炎疾病中,中性粒細胞CD64的檢測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6-7]。
本試驗為了嚴格控制結果準確性,采取排除標準控制實驗前的篩選:具備以下情況之一者從統(tǒng)計中排除:①因試驗分散而漏做或標本量<70 μl無法做全項目,造成報告數(shù)據(jù)不完整的病例;②近1個月內進行過檢查治療,有可肯能影響本試驗結果的患者;③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現(xiàn)癥患者;④年齡上限定為≤55歲,消除前列腺增生帶來的影響。本文章所有標本,均細菌培養(yǎng)陽性。臨床主任醫(yī)師確診為細菌性前列腺炎。
慢性前列腺炎治療的首選藥物是喹諾酮類抗生素,療程一般為4周,藥物治療為主的過程配合對癥治療[8]。本試驗按照抗生素治療療程1周和4周檢測結果,觀察治療后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與CPSI評分是否一致,與CD64表達是否一致,并進一步比較CD64和CPSI的相關性,研究[6-7]結果表明:對癥治療前列腺液中性粒細胞CD64表達量較治療1周組下降,CPSI的分數(shù)也降到7.0±10.5和18.0±10.5,證明對癥治療有效果,也間接證明了CD64作為感染指標的準確性,但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對癥治療4周后CD64表達與對照和治療后1周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CD64表達量不僅與前列腺液感染有一定關系,其表達水平與感染的嚴重程度相關。感染的程度越重,表達水平越高。反過來說,前列腺液中性粒細胞CD64隨著療程過程表達率較未治療前下降,表明:對癥治療后,隨著感染控制、病情的穩(wěn)定好轉,同時患者疾病疼痛不適、排尿不盡等癥狀有一定緩解,CPSI評分降低。定量檢測CD64動態(tài)改變有助于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感染程度和用藥療效的監(jiān)測研究表明隨著治療時間的增加CD64表達值逐漸變小。與CPSI評分隨之治療時間呈相同的下降趨勢。并且在第4周之后的檢測中有部分CD64接近健康對照組值。但也有1例患者,在治療前CPSI-1評分很高,疼痛的感覺很明顯,也是就診原因,另有2例患者CD64表達量很高,但CPSI總分得分很低,不排除個人感受和患者對疾病產生一定程度的耐受。4周后結果與治療1周略相同。
試驗中,筆者試圖通過CD64表達高低分析NIH-CPSI評分,發(fā)現(xiàn)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數(shù)據(jù)相差不大,這可能與CPSI個體差異有關,故分為增高和降低兩組分析表達,發(fā)現(xiàn)僅按照NIH-CPSI評分,會忽略癥狀很輕或者癥狀不明顯但是已經感染程度較深的患者。測量前列腺液中性粒細胞CD64值雖然也存在陰性的概率,但是其測定方法相對簡單,靈敏度高,可以快速檢測出結果,是一種比較可靠的診斷方法。本試驗在治療過程中對前列腺液中性粒細胞CD64進行定量檢測,可以進行療效觀察和可能能夠預示預后情況,同期結合NIH-CPSI 評分,二者聯(lián)合應用,為CP治療提供有利的客觀指標,既能檢測實際感染的程度又能發(fā)現(xiàn)該病累積和對泌尿系統(tǒng)影響的程度。由于本研究樣本數(shù)目少,且該病并未被患者清楚認識,使有部分患者未能全程跟蹤監(jiān)測。僅能部分解釋慢性前列腺炎的臨床問題,需要擴大樣本量,有待進一步研究。
總之,前列腺液中性粒細胞CD64定量檢測可為細菌性前列腺炎的診療提供依據(jù),且聯(lián)合NIH-CPSI評分,有助于判斷感染的程度和評價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