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輝平 王葆慧 劉亭楊 李 婧 姬仁靜 蚌埠學院文學與教育學院
根據(jù)中國產業(yè)信息網的《2020年中國及全球手機游戲市場收入發(fā)展現(xiàn)狀》顯示,2014年國內手游用戶3.6億人,每用戶平均消費僅76.8元,2019年國內手游用戶達到6.5億人,每用戶平均消費增長至320.61元,手游用戶數(shù)及人均消費雙雙呈增長狀態(tài)。
因為智能手機的普及,手機網上支付功能的出現(xiàn),手機游戲消費也進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大學生們樂于接受新鮮事物,擁有充裕的時間和一定獨立消費的能力,并且手機游戲是他們喜愛的娛樂方式之一,這促使大學生成為手機游戲消費的主要群體。他們愿意在手機游戲里購買想要的人物、皮膚和道具等,以提高游戲質量和游戲體驗感。
本研究以蚌埠學院為例,通過網絡問卷調查的方式,從大學生手機游戲消費的資金來源、手機游戲消費額度、手機游戲消費的原因、手機游戲消費前一秒的想法和手機游戲消費時的心理感受等方面對大學生手機游戲的金錢花費情況進行調查。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fā)展,智能手機的網上支付功能越來越完善,很多游戲運營商也看準時機,希望利用此功能促進玩家進行游戲消費。大學生是一個敢于冒險,較其他群體更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群體。當這一新的支付功能出現(xiàn)時,他們更易接受和使用。所以他們較其他群體更易嘗試利用網上支付功能進行手機游戲消費。為了解大學生進行手機游戲消費的現(xiàn)狀,我們進行了網絡問卷調查,共發(fā)放23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201份。根據(jù)問卷整理分析得出大學生手機游戲消費現(xiàn)狀。
在被調查的大學生中有52.24%的人選擇有進行手機游戲消費,47.76%的人選擇沒有進行手機游戲消費。說明大部分大學生平時是有進行手機游戲消費的。
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到大學生進行手機游戲消費的資金來源。在被調查者中,有67.16%的人選擇父母每個月給的生活費,13.93%的人選擇在生活費之外另找父母要錢,52.74%的人選擇自己兼職掙錢,9.45%的人選擇了其他。說明多數(shù)人進行手機游戲消費的資金來源是父母給的生活費和自己兼職掙錢這兩個途徑。
圖2-1 大學生手機游戲消費資金來源情況條形圖
根據(jù)問卷調查,在手機游戲消費額度問題上,被調查人群中,52.74%的人選擇20元以下,9.95%的人選擇20元至30元,16.92%的人選擇30元至50元,4.98%的人選擇50元至70元,7.96%的人選擇70元至100元,7.46%的人選擇100元朝上。說明大部分人在進行手機游戲消費時還是選擇低額消費的,在游戲里消費能力較弱。
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到大學生進行手機游戲消費的原因。在被調查人群中,受身邊好友、同學的影響占比30.35%,想獲得自己想要的人物、皮膚和道具等占比60.7%,加強游戲體驗,提高游戲質量占比56.72%,游戲運營商辦活動,裝備或部分產品打折占比34.33%,選擇其他的人占比16.42%。說明獲得想要的人物、皮膚和道具等以及加強游戲體驗,提高游戲質量是大部分人進行手機游戲消費的主要原因。
圖2-2 大學生手機游戲消費的原因情況柱狀圖
根據(jù)問卷調查結果,被調查人群中,88.56%的人認為自己在手機游戲里的消費是合理的和理智的。11.44%的人認為自己在游戲里的消費是不合理的,但控制不了自己。說明大部分人自認為能夠在游戲里合理消費,并且理智對待手機游戲消費。
通過問卷了解到同學們在手機游戲消費前一秒的想法。在被調查人群中,49.25%的人都會產生糾結猶豫,不知道該不該買的想法。31.34%的人會覺得在游戲里消費是一種浪費錢的行為,堅決放棄。19.4%的人果斷確定地要花錢買裝備。說明大部分人在對待手機游戲消費時是糾結與謹慎的,但是也存在少部分的人對于游戲消費保持著肯定的態(tài)度。
圖2-3 大學生手機游戲消費前一秒想法的選擇情況條形圖
在被調查人群中,60.2%的人在手機游戲消費過后會有負罪感,想著是不是不該花這些錢在游戲上。21.89%的人會覺得理所當然,覺得在游戲上花錢是很平凡的事情。17.91%的人會感到開心,終于可以擁有高配置的裝備玩游戲了。說明大部分人在手機游戲消費后會有心理負擔且保持著一定的消費理智,但部分人認為這只是普通消費,追求快樂的消費。
在被調查人群中,有20.4%的人表示支持手機游戲消費,9.45%的人表示非常支持手機游戲消費,59.2%的人保持中立的態(tài)度,10.95%的人表示不支持手機游戲消費。說明大部分人對于手機游戲消費保持中立的態(tài)度,一部分人持支持態(tài)度,少部分人表示不支持。表現(xiàn)了多數(shù)人能夠接受在手機游戲里進行消費。
圖2-4 大學生對手機游戲消費態(tài)度的選擇情況柱狀圖
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到有的人會受到身邊人的影響而在游戲里消費。在經濟無法支撐自己去購買游戲商品時,多數(shù)人會選擇放棄,但也有人選擇兼職、接觸小額校園貸、省吃儉用攢錢及向父母伸手要錢等方式來購買游戲商品。大部分父母認為在游戲里消費是在亂花錢。這將會導致如下問題發(fā)生。
大學生的生活費一般都來源于父母,也有很少的人選擇兼職來養(yǎng)活自己。想要購買某種游戲商品,但經濟無法支撐,這時候就會有人選擇去校外做一些兼職。但是由于社會經驗不足,內心也不夠成熟,他們很容易遭受一些欺騙。常常有人在給學生介紹工作時收取中介費,但后來卻不見了蹤影。有的不良企業(yè)可能還會利用兼職工從事一些高危工作,因為用他們比用正式員工的成本低,更有甚者為節(jié)約成本會減少一些保護措施。這對兼職學生的人身安全造成很大危害。
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應該是努力學好專業(yè)知識,對未來有一個明確的規(guī)劃。如果花費太多的時間在兼職上,會分散精力,有可能會耽誤專業(yè)課的學習,勢必會對未來的發(fā)展造成一定的影響。
如若經濟水平無法支撐消費時,有些學生還可能會走上校園貸這條路,這在大學校園里時有發(fā)生。校園貸就是指在校學生向各類借貸平臺借錢的行為。學生們想買東西但生活費不夠時,可能就會被校園貸所吸引,借一兩千這種額度低的,又不需要任何抵押條件,將經濟壓力轉移到以后。近些年關于校園貸的報道有很多,某些人利用學生們沒有足夠的經濟來源有時又想超前消費的心理,讓學生們借個幾千急用,可是后來要償還的卻是當初的幾十倍甚至是幾百倍,校園貸演變成了校園高利貸。有的學生因為無力償還校園貸而陷入巨大壓力,甚至走上輕生的道路。
有很多人在游戲里消費是受到了身邊人的影響,看到別人擁有的皮膚、人物和道具等,就盲目跟隨進行購買。不深入思考對自己是否有用、是否真正喜歡以及自己的經濟情況。只考慮到別人都擁有,然后進行從眾消費。甚至有可能出現(xiàn)攀比消費,與身邊的人進行攀比,誰擁有的游戲商品多,誰在游戲里的花費高。其實在游戲里從眾消費和攀比消費都是不可取的。
有的學生可能想要在游戲里買一些皮膚和英雄或者是別的可以讓他們得到更好的游戲體驗的商品,但是又不想找父母要錢,也不想出去兼職。他們以犧牲身體健康為代價,節(jié)約自己的生活費來滿足在游戲里的消費欲望。不吃飯或者是吃方便面那類沒營養(yǎng)的東西,把錢省下來花在游戲里,那是不可取的。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到有60.2%的人在游戲里消費過后會產生負罪感,這會造成一定的心理負擔。長時間的心理負擔,有可能會造成心理健康問題,會不利于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學生與家長出生于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人生閱歷,消費理念也是不同的,對于手機游戲消費肯定有不同的看法。從問卷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如果在游戲里進行消費,有67.66%的人的父母會認為是亂花錢。因為大多數(shù)家長都出生于一個貧窮的年代,他們經歷過很多艱難困苦,更加崇尚節(jié)儉。對于手機游戲里的消費他們肯定覺得是一種浪費。他們會難以理解在游戲里消費,會認為這是不懂得掙錢的不易,不體諒掙錢的辛苦。而學生們認為在手機游戲里進行消費只是娛樂而已,應當合理存在。如果他們都堅持自己的消費觀念,互相不理解,就會因此而產生矛盾。這種矛盾要是不得到解決,長此以往,是會損壞學生們與家長之間的關系。
手機游戲消費產生的一些潛在問題,需要學校與家長共同努力來解決它。學校和家長可以通過豐富校園活動、開展主題班會、多溝通交流、加強安全意識教育等來對大學生手機游戲消費進行引導。
學校應多開展活動,豐富大學生的業(yè)余生活。讓學生們在業(yè)余生活中接觸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這樣不僅可以打發(fā)業(yè)余時間,豐富課外知識,還可以接觸到不同專業(yè)背景的同學。比如開展一些黨團知識競賽活動、成語知識競賽活動、寢室文化節(jié)活動等。黨團知識競賽可以幫助同學們了解黨的指導思想、黨的宗旨和黨的歷史。成語知識競賽可以幫助同學們了解中國豐富的成語文化。寢室文化節(jié)活動可以促使同學們裝扮自己的寢室,并且可以增進同寢室人的友誼。通過開展富有意義的校園活動,可以分散一些學生們對游戲的注意力,讓他們在自由的時間里感到有事可做。
大學生容易受身邊的環(huán)境和風氣的影響,所以學??梢越M織開展“如何正確對待游戲里的消費”主題班會,引導同學們正確對待手機游戲消費,形成一種良好的班級氛圍。主題班會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摒棄從眾心理和攀比心理,提倡理性消費。并教會學生學會自我約束,對每月的生活費進行規(guī)劃。不要沉迷游戲,不要過度消費,即便在游戲里消費也要合理消費,不要因想要在游戲里消費而走上校園貸的不歸路。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上了大學,可以獨立生活,照顧自己了,就放松了對他們的約束。而大學生們也認為自己長大了,應該有自己的想法和生活。他們喜歡新鮮刺激的事物,因為年齡的差距和思想境地的不同,大人們有時候肯定無法理解他們。這些可能都是導致雙方很少溝通交流的原因。但是大學生心智還不夠成熟且沒有社會經驗。大部分大學生是第一次獨自生活,對于金錢沒有很好的自控能力。不知道哪些該花,哪些不該花。所以即使上了大學家長們還是應該與孩子們多交流,一旦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學生們也要理解家長們,學會主動交流。在對待手機游戲消費的問題上,雙方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進行溝通和交流。
學校和家庭要加強對大學生的安全意識教育,告訴他們如何保護自己,保護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對于校園貸這類問題,應多多宣傳它的危害,讓學生對其有充分的了解。學生也應主動樹立自我保護意識,在找兼職時,提高警惕,不輕信他人。不接觸和遠離校園貸這類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