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仇士鵬
《發(fā)現(xiàn)之旅》這本書如同一座自然史學的博物館,匯集了倫敦自然史博物館內(nèi)的數(shù)百幅珍藏品,用圖文并茂的方式展現(xiàn)了歷史上最偉大的十次自然探索之旅。比如開篇的航向牙買加,達爾文的小獵犬號航行,以及最后的深海探測,讓無數(shù)未被發(fā)現(xiàn)的動植物以水彩畫的方式第一次在人們面前露了面。
承載著自然史藝術的自然素描圖正是這本書最大的亮點。書中寫道:“自然史藝術的起源,最早可以回溯到史前人類的巖洞壁畫,它以多樣的形式在不同文化中表現(xiàn),從羅馬文化中以自然萬物為主角的馬賽克鑲嵌畫、中國漢代以花卉為題的帛畫、中世紀歐洲以彩繪裝飾的手抄書稿、歐洲文化花卉寫生的發(fā)展以至16世紀自然史書籍中出現(xiàn)的版刻插圖等,都可歸屬到自然史藝術的范疇?!?/p>
舊世紀的國威宣揚往往是借助艦隊到世界各地交流、探索和測繪,比如我國古代的鄭和下西洋。而對異國風情的追求與熱愛在西方上流社會中蔚然成風,所以遠航的艦隊上常會有動植物藝術家們隨行。比如進行蘇里南之行的德國畫家兼博物學家瑪麗亞·西比拉·梅里安,遠征太平洋時的植物藝術家喬治·福斯特,為悉尼周圍和澳洲東岸的動植物留下詳盡的圖像記錄的費迪南德·鮑爾船長。
正是這些藝術家、探險家們的不辭辛勞,積累了大量的生物素材,才促進了自然選擇、遺傳進化學說的誕生,讓科學、甚至哲學史都翻開了新的篇章。
自然藝術對科學的發(fā)展是有極大助力的。配圖里那紫腰花蜜鳥、亞歷山大鸚鵡、鶴嘴翠鳥的眼中,分明有別樣的眼神在閃爍,那是畫家們賦予的情感和生命力。這些素描不僅能準確地反映出動植物突出的特點,供給科學研究使用,還能吸引探索與發(fā)現(xiàn)的興趣,塑造精益求精的性格,熏陶自然人文的情懷。尤其對于青少年讀者,更是具有啟蒙之功。
如今科技爆炸式的發(fā)展,讓照相、鏡像等技術取代了鉛筆與寫生簿,但作為科技發(fā)展史的印記與見證者,作為自然審美傳承的源泉,從那一幅幅精致的畫中,我們可以感悟到科學是如何一步步從原始走向現(xiàn)代,從蒙昧走向成熟,而在字里行間、點線勾勒出的學者們細致入微的科研精神,更是一盞盞燭火,指引著我們在前人的成就上進一步開拓,探索自然更豐富的神秘。
恰如《國家地理》給出的評語:“這本書實在很難讓人(剪)刀下留情,它太美了,幾乎每張素描畫作都在低語訴說:‘將我剪下來,貼在墻上吧!’”它讓你情不自禁地感慨,人們是如此詩意地棲居,而美或許就是一切的答案。藝術和科學是我們與萬物交流的語言,也是抵達美的兩種途徑。
當我們行走在去往遠方的路上,或是坐在科學調研的船上,翻一翻《發(fā)現(xiàn)之旅》,或許會有新的感悟與所得??v使我們的背包中臥著無人機、攝像機,但那細致、耐心與冷靜的品質,卻從不會在時代的發(fā)展中褪色,成為博物館中的標本與展品,反而更加熠熠生輝,一如頭頂?shù)男枪猓谒械某了寂c仰望中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