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曾涵
我們學(xué)校有一本有趣的作業(yè)記錄本,叫“三問本”,意在提醒大家每日三省吾身。本子上的“三問”中有一欄是關(guān)于勞動的問題:“今天你做了什么家務(wù)?”
關(guān)于這一問,我的答案幾乎年年都在變化。一年級的我經(jīng)常填寫“倒垃圾”,二、三年級時我會填寫“整理自己的房間”,四年級時我開始填寫“打掃衛(wèi)生間”。今年,我上五年級了,在勞動欄寫下“做晚餐”——沒錯,我會給爸爸媽媽做美味的創(chuàng)意晚餐,幾乎每周都會有一頓!
因為爸媽工作很忙,他們每天都是晚上7點后才回到家,而我的放學(xué)時間是下午5:30。我很希望他們一回到家就能吃上我親手做的晚餐。
當(dāng)媽媽第一次在下班回家后看到一碗煎蛋面擺在她眼前時,她簡直樂“瘋”了,還掏出手機不停地拍照紀(jì)念。在看到媽媽把煎蛋面吃得精光的那一刻,我暗暗決定:多給媽媽做幾頓飯,做更好吃的飯!同時,我感受到自己的勞動給媽媽帶來的幸福感,也體會到勞動為我自己創(chuàng)造的成就感。
然后,我學(xué)著做了清炒荷蘭豆、青椒炒面、壽司卷……我最得意的作品要數(shù)水果蛋包飯了,那一次的勞動成果驚艷了爸媽和他們的朋友圈——請想象:一張薄薄的、金黃色的雞蛋餅,包裹著米香撲鼻的飯團(tuán),而米飯中躺著用火龍果、櫻桃、白糖炒制的餡兒。??!想想就好吃!老媽問我:“你為什么會做出這種咸甜適中的神奇料理呢?”我驕傲地回答:“因為我想創(chuàng)造一些好吃的東西來犒勞辛苦工作一天的你們?。 崩习稚踔良拥乇硎荆骸皩砟阋窍胱鰝€大廚,老爸一定無條件地支持你!”
你瞧,我用勞動為我們家增添了一份美好,這就是勞動的魔力。其實,我們家的每一個人都是如此。爸爸媽媽辛勤工作,用勞動的收獲建設(shè)我們的家庭,也努力地為我樹立起一個榜樣,他們告訴我:“我們中國人,自古崇尚天道酬勤——‘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p>
在我們身邊,有許許多多勤勉的中國人,他們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用智慧與勤勞,不斷創(chuàng)造著科技、文化、經(jīng)濟等領(lǐng)域中的奇跡,把我們的國家建設(shè)得更加富強。此時,我的耳邊回響起了瑯瑯的讀書聲:“少年強,則國強!”
“紅紅”點評
全文以《少年中國說》的經(jīng)典選句結(jié)尾,看得小編情不自禁高呼:“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哈哈,言歸作文本身,這是一篇十分“接地氣”的生活記敘文,但又不是一篇單純的生活類習(xí)作。小作者緊扣勞動這個主題,詳略得當(dāng)?shù)赜洈⒘俗约簽楦改缸鲲堖@件事,同時引用《周易》和《少年中國說》中的名句,起到了畫龍點睛、升華主題的作用。小編希望“紅粉”們也能和小作者一樣,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愛上勞動,享受勞動,用勞動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