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春花,張 英,王 軼,米 裕,鄭慧媛,賈 娟,史凱方
(1.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 耳鼻喉科,青海 西寧 810000; 2.中國醫(yī)學科學院 北京協和醫(yī)學院 北京協和醫(yī)院 耳鼻喉科,北京 100730;3.青海大學 水利電力學院,青海 西寧 810016)
鼻出血(epistaxis)是耳鼻喉科常見的急診,誘因眾多,一般認為與鼻局部因素和系統性疾病相關。文獻上報道氣候因素對鼻出血發(fā)病有影響[1-6],有報道冬季鼻出血高發(fā)[4],另一些報道春、夏季高發(fā)[7],還有報道鼻出血與環(huán)境溫度、季節(jié)無關[8]。青海省西寧市位于青藏高原東部,海拔2 261 m,是世界高海拔城市之一,屬于半干旱高原大陸性氣候,空氣干燥,鼻出血發(fā)病較多。迄今西寧地區(qū)未有鼻出血與氣候因素相關性的報道。本研究回顧了西寧某三甲醫(yī)院1年內接診的全部自發(fā)性鼻出血患者病例資料,與來自西寧氣象臺的氣象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了解西寧地區(qū)氣象因素是否影響鼻出血的發(fā)生。
統計 2017-01-01—2017-12-31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耳鼻喉科急診和門診接診的全部鼻出血患者,排除鼻外傷、鼻腔腫物、鼻腔異物、鼻部手術后、凝血障礙性疾病導致的鼻出血患者,僅納入自發(fā)性鼻出血患者作為本研究對象。
1.2.1 病例資料分析:回顧鼻出血患者性別、年齡、就診日期、病史、并發(fā)的系統性或局部疾病等,以排除鼻外傷、鼻腔腫物、鼻腔異物、鼻部手術后、凝血障礙性疾病導致的鼻出血患者。
1.2.2 收集氣候數據:西寧地區(qū)氣候數據包括每月的平均氣溫(℃)、月平均相對濕度(%),來自國家氣象科學數據中心西寧站(站點編號:52866)。
本研究采用Pyhton3.5 統計分析庫函數scipy.stats.pearsonr 對氣候變量與鼻出血人數變量進行皮爾遜相關分析(Pearson’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alysis)。分析鼻出血患者人數與當地氣溫和相對濕度的相關性,并進行顯著性檢驗。
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耳鼻喉科2017年接診鼻出血患者共1 238例,排除鼻外傷、鼻腔腫物、鼻腔異物、鼻部手術后、凝血障礙性疾病19例后,本研究共納入自發(fā)性鼻出血患者1 219例作為觀察對象。其中男752例(61.7%),女467例(38.3%),男女比1.6∶1?;颊咂骄挲g(49±21)歲(5~98歲),≤18歲青少年132例(10.8%),成人1 087例(89.2%)。男、女患者高峰年齡均在56~60歲。
11~40歲各年齡段鼻出血發(fā)病數差距不明顯,鼻出血在41~75歲發(fā)病數明顯增加,特別是41~60歲隨年齡增加發(fā)病數逐漸升高,最高發(fā)年齡在56~60歲,60歲后發(fā)病數逐年下降(圖1)。
圖1 不同年齡段自發(fā)性鼻出血人數Fig 1 The variation in the number of patients presenting spontaneous epistaxis according to age
12月自發(fā)性鼻出血患者人數最多(150例,12.3%),其次是11月(131例,10.7%),再次是2月(128例,10.5%)和1月(122例,10.0%);鼻出血發(fā)病最低在9月(65例,5.3%),其次是8月(72例,5.9)、10月(78例,6.4%)、3月(85例,7.0%)。冬季(11月~次年2月)鼻出血最多。夏秋季(8~10月)和3月鼻出血最少(表1)。
表1 2017年西寧地區(qū)月自發(fā)性鼻出血、氣溫、相對濕度情況
最低平均氣溫是1月(-6.29 ℃),其次是12月(-6.10 ℃)、2月(-1.77 ℃)、11月(-0.23 ℃),最高平均氣溫在7月(20.31 ℃),再依次是8月(16.81 ℃)、6月(15.36 ℃)、9月(12.80 ℃)。
最低相對濕度在2月(32.5%),其次是1月(33.39%)、12月(36.47%)、11月(37.63%)。最高相對濕度在10月(65.03%),然后依次是9月(64.20%)、8月(61.5%)、6月(50.21%)(表1)。
經過皮爾遜相關分析,鼻出血與月平均氣溫相關系數Pearson’sr=-0.71(P<0.05),鼻出血與月平均相對濕度相關系數Pearson’sr=-0.81(P<0.05),表明鼻出血與月平均氣溫、月平均相對濕度均呈負相關。
鼻出血是常見的急診,占全部急診接診患者的1/200[9]。鼻出血病因分系統性和局部性兩大類。文獻報道鼻出血高峰年齡有兩個,有研究發(fā)現韓國鼻出血年齡雙峰分別在10歲以下及71歲以上[1], 有報道巴西鼻出血高峰年齡在11~20歲和51~70歲[4],也有報道英國因鼻出血住院患者高峰在10~14歲和40~85歲[10]。本研究發(fā)現鼻出血年齡也呈雙峰分布,雙峰年齡與參考文獻[4]報道一致,其中56~60歲為發(fā)病最高峰。
本研究發(fā)現男性鼻出血發(fā)病率高于女性,與以往報道一致[1,4]。本研究中男女患者鼻出血高發(fā)年齡均在56~60歲。有報道在15~49歲男性鼻出血發(fā)病率約為女性的2倍,50歲以后男女之間發(fā)病率差異減小,15~49歲相當于女性月經初潮和更年期之間的年齡[10],作者推測雌激素對血管有保護作用,女性雌激素水平影響了男女鼻出血發(fā)病率的差異[10]。
鼻出血按出血部位分為鼻腔前部出血和鼻腔后部出血。鼻腔前部出血絕大多數是Little’s區(qū)的Kiesselbach’s 叢鼻出血,出血一般是局限性的,癥狀較輕,多見于兒童;鼻腔后部鼻出血占5%~10%,主要是蝶腭動脈分支的出血,彌漫性出血較多,癥狀一般中-重度,成年人、老年人更常見[4]。
既往對鼻腔局部或全身因素引起的鼻出血報道較多,對氣候因素與鼻出血的關系報道較少,而且文獻上對于氣候和鼻出血關系的報道不盡一致。浙江大學兒童醫(yī)院統計杭州2年內兒童鼻出血6 805例,平均年齡4.99歲,發(fā)現兒童鼻出血與氣溫和空氣能見度呈正相關,與相對濕度無明顯相關。杭州梅雨季節(jié)后的7月,當地氣溫升高,兒童鼻出血病例達到高峰[2]。有研究報道土耳其1 330例兒童鼻出血病例,發(fā)現鼻出血與每日平均氣溫和每日溫差呈正相關,即氣溫越高,鼻出血發(fā)生率越高;鼻出血與日平均相對濕度、日濕度差成負相關,濕度越低(越干燥),鼻出血發(fā)生率越高;并且兒童鼻出血發(fā)生與空氣污染程度(空氣中直徑<10 μm的細顆粒物濃度、二氧化硫濃度)呈正相關[5]。與之相反,有研究報道巴西鼻出血發(fā)生率與平均氣溫、平均相對濕度、月總降水量呈負相關,即氣溫越低、濕度越低、降水量越少,鼻出血發(fā)生率越高[4]。有研究發(fā)現加拿大鼻出血病例與氣溫呈負相關,但與相對濕度無關[3]。有研究分析460例鼻出血患者,發(fā)現氣溫低的10月至次年3月鼻出血高發(fā),空氣濕度與鼻出血相關性不明顯[11]。有研究統計了英國5年1 373例鼻出血患者,未發(fā)現鼻出血與環(huán)境溫度或季節(jié)相關[8]。本研究結果顯示西寧地區(qū)鼻出血與氣溫、相對濕度呈明顯的負相關。鼻出血發(fā)生率最高在11月至次年2月,正是西寧氣溫最低、且平均相對濕度最低的時間。8~10月鼻出血發(fā)生率最低,正是西寧濕度最高的夏秋季。 西寧供暖從10月中旬到次年4月中旬,暖氣的使用造成室內濕度進一步降低,加之室外濕度低,使得鼻腔黏膜干燥、易結痂,鼻痂劃傷鼻腔黏膜和壁薄突起的血管,引起鼻出血。有學者認為寒冷的月份鼻出血發(fā)生率高,部分原因是室內啟用供暖設備,造成室內空氣干燥,鼻腔易結痂,損傷鼻腔壁薄又突起的血管[4,12];加之寒冷的季節(jié)上呼吸道感染的發(fā)病率增加,也可能直接損傷鼻黏膜,造成鼻出血[4,12-14];隨著緯度的升高,室內供暖,室內外溫差增大,鼻出血與氣溫的負相關更加明顯[12]。
通過本研究結合文獻復習,筆者發(fā)現各地區(qū)氣候因素對鼻出血的影響各不相同,可能是由于不同地區(qū)各自地理位置不同、氣候特征不同,對鼻出血的影響也不同。
氣候因素(低溫低濕)影響鼻出血的發(fā)生率這一觀察結果對預防鼻出血具有指導意義。在寒冷的季節(jié),戶外活動時宜佩戴口罩,保護鼻腔免受冷空氣直接刺激,減少上呼吸道感染和鼻腔干燥、結痂,減少鼻出血;室內取暖設備使用造成室內干燥,霧化加濕器的使用可降低鼻出血的發(fā)生。鼻腔以海水噴霧,加之植物油滴鼻劑的使用有利于保護嬌嫩薄弱的鼻黏膜,減少鼻出血的發(fā)生。
本研究納入急診和門診就診的全部自發(fā)性鼻出血患者,而不是因鼻出血住院的患者,排除了經濟情況不能住院引起的選擇性偏移。但本研究仍有幾個局限性。首先,本研究系一個三級醫(yī)院回顧性橫斷面研究,就診于一級二級醫(yī)院的大量患者未納入本研究,如果統計各級醫(yī)院鼻出血患者,其結果可能與本研究結果不同。另外本研究是一項單中心研究,結果可能不適用于所有人群,未來可擴展為多中心研究,結果會更加客觀。第二,西寧地區(qū)晝夜溫差大,本研究采用平均氣溫進行統計分析,并未統計溫差是否對鼻出血有影響。第三,本研究僅排除了鼻外傷、腫瘤、異物和鼻手術史和凝血障礙的患者,沒有排除其他合并癥的患者,因此并未分析系統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上呼吸道感染、過敏性鼻炎等因素對鼻出血的影響。第四,西寧是高海拔城市,患者主要是西寧地區(qū)生活者,少部分鼻出血患者來自更高海拔的地區(qū),本研究未涉及海拔對鼻出血的發(fā)生率有無影響。本研究亦未涉及不同民族鼻出血發(fā)生率是否有區(qū)別。未來如增加以上因素對鼻出血的影響,將使研究更加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