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廷成
我出生在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家庭,中國傳統(tǒng)的鄉(xiāng)土因素,在青藏高原東部的一塊叫做湟水谷地的地方,以它特定的方式延續(xù)著。作為黃河四大文化版塊之一,發(fā)育在黃河上游的河湟文化,滋養(yǎng)著我的故鄉(xiāng)和我。河湟文化融合了不同民族、不同背景、不同歷史時期下的先進文化,形成在游牧與農耕交匯的地區(qū)文化,它是復雜多元的。從我記事起到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歲月都是在那片熟稔而溫暖的土地上度過的,花開花落的山野、冰封解凍的河流、炊煙如夢的村巷、善良純厚的父老,這片河湟谷地鄉(xiāng)村大地上到處是我熟知和熱愛的事物,這方與我臍血相連的土地,是我永恒的精神家園,我為此用詩歌記錄下父老鄉(xiāng)親在大地上默默耕耘的一生。
青海高原東部這條被黃土山脈所簇擁著的狹長谷地孕育的河湟文化,豐富而燦爛,是黃河源頭人類文明化進程的重要標志。河湟文化中所形成的河湟文學也是復雜多元的,它包括多民族不同的生活習俗、信仰崇拜,體現在文學書寫中也是不盡相同的。對于我來說,作為一名生活在這里的漢族,處于河湟文化的中心地帶,自幼接觸的便是山間河谷的農耕文化。我的故鄉(xiāng)所散發(fā)的色彩,自然是飽含著對于土地的深情和傳統(tǒng)鄉(xiāng)村的光芒。所以,我的寫作中一直將故鄉(xiāng)當做我汲取詩歌養(yǎng)分的根須。
說實在的,寫詩對我而言,意味著我的生命里有一種不寫詩的人就無法體悟的快樂,這種快樂是我一生所終極追求的目標。至于我想要做一個怎樣的詩人,我真的還沒有去認真想這個問題,但我覺得作詩也與做人一樣,真誠、善良、純粹、豁達,不要嘩眾取寵,腳踏實地一步一步朝前走,最終贏得讀者的喜歡就知足了。
而今年過半百,我在詩里寫的最多的依然是故鄉(xiāng),對于故鄉(xiāng)我仍然有傾訴不盡的情感。通過故鄉(xiāng)的書寫,我不僅僅是為了追憶我的往日時光,在社會變革發(fā)展中,我看到許許多多的農人不愿埋頭躬耕于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也想以他們的方式擠進城市的角角落落,有人過上了好日子,有人碰壁而返,又開始打理自己荒廢的田園。所以,我的詩歌中所描寫的故鄉(xiāng),不僅僅是我一個人的故鄉(xiāng),也是這個群體的故鄉(xiāng),這是一個群體的印記,我只是一個縮影,一個記錄者。
對于故鄉(xiāng),難以忘懷的事情很多,我的父母親已經永久安眠在那片土地上,我的弟妹和其他親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刻也沒有離開過那里。如今,我雖已在省城生活了近三十年,但好像周圍的繁華與喧囂從來與我無關,在這座城市,我僅是一個為了養(yǎng)家糊口而奔走的匆匆過客。我知道,我終究要回到故鄉(xiāng),終究要回到母親的身旁。
故鄉(xiāng)啊,我是趕在夕陽落山之前,流著淚奔走在回家路上的那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