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俊武 陳 強 劉永剛 孫志剛 鐘 萍 陳 勇 張快富
(1.云南省林業(yè)和草原科學院,云南 昆明 650201;2.普文試驗林場,云南 西雙版納 666102)
印度紫檀(Pterocarpusindicus)別名青龍木、薔薇木、櫚木、蘗木、黃柏木、七葉紫檀。分布于印度、斯里蘭卡、緬甸、馬來半島、菲律賓。我國廣東、海南、云南河口、西雙版納有零星栽培[1]。印度紫檀屬珍貴樹種[2],心材紫紅色,木質堅重,花紋美觀,是高級家具、樂器及工藝品等珍貴用材,也是熱帶地區(qū)優(yōu)良的園林綠化樹種和藥用樹種[3-4],其林木資源培育和開發(fā)利用的價值高。近年來,國內(nèi)研究者在印度紫檀引種、種源試驗、容器育苗、苗木分級和造林技術方面報道的文章較多[5-10]。楊斌等[11]在印度紫檀容器育苗、基質和肥料配方的研究中,基質配方70%森林土+30%火燒灰和苗期使用3%氮肥為最佳的育苗基質。彭玉華等[12]在廣西篩選的是黃心土70%+塘泥30%為印度紫檀育苗的最佳基質。邱瓊等[13]在印度紫檀容器育苗選擇試驗研究中采用體積比6∶1的咖啡殼與牛糞比為最佳基質配方。劉勇[14]、楊文忠等[15]對苗木育培育理論技術和苗產(chǎn)業(yè)化關鍵技術等方面開展了研究。用羊糞、蔗渣和復合肥多種類的基質配方進行印度紫紫檀容器育苗罕見報道,本文開展以羊糞、蔗渣、復合肥和當?shù)厣狡律弦撰@取的赤紅壤心土為基質材料,篩選出適宜熱帶地區(qū)印度紫檀容器苗培育配方,為生產(chǎn)實踐中產(chǎn)業(yè)化育苗提供技術參考。
試驗地點為云南省林業(yè)和草原科學院普文試驗林場苗圃,地處E101°6′,N22°25′,海拔860m,屬熱帶北緣濕潤季風氣候類型。干濕季分明,11月至翌年4月為干季,5至10月為雨季。年均氣溫20.1℃,≥10℃,活動積溫7439℃,最熱月(7月)均溫23.9℃,最冷月(1月)均溫13.9℃,極端最高氣溫38.3℃,極端最低氣溫-0.7℃。全年無霜。年降水量1655.3mm。年相對濕度83%,干燥度0.71。土壤類型為赤紅壤,呈酸性,pH值4.3~6.3。苗圃地勢平坦,排水良好。
種子采自云南省林業(yè)和草原科學院普文試驗林場45年生印度紫檀優(yōu)樹,種子成熟飽滿,無蟲,去翅果千粒重574g。
容器為12cm×15cm聚乙稀塑料袋。
試驗用有機肥為腐熟蔗渣、腐熟羊糞的細粉(100目),復合肥為國產(chǎn)袋裝肥N、P、K含量分別為15%、15%、15%,心土為山坡上除去表層20cm~30cm不含石礫的赤紅壤。有機肥與赤紅壤心土的容重比為1∶2.44。
將消毒、浸種后的印度紫檀種子均勻撒播于準備好的苗床上,搭建塑料小拱棚和遮陽網(wǎng),適時澆水除草,播種后發(fā)芽整齊,生長均勻。選擇高5cm左右的健壯幼苗移栽到備好的容器中,搭蓋60%遮陽網(wǎng),苗期按常規(guī)容器育苗進行管理。
試驗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6個處理,3次重復。各處理基質配方為,A1:(腐熟羊糞+腐熟蔗渣)15%+赤紅壤心土85%;A2:(腐熟羊糞+腐熟蔗渣)30%+赤紅壤心土70%;A3:(腐熟羊糞+腐熟蔗渣)45%+赤紅壤心土55%;A4:(腐熟羊糞+腐熟蔗渣)15%+赤紅壤心土84.5%+0.5%復合肥;A5:(腐熟羊糞+腐熟蔗渣)15%+赤紅壤心土84%+1%復合肥;A6(對照):為赤紅壤心土,土壤理化指標見表1。每個處理育苗85株,共育苗1530株。
表1 土壤理化指標
2016~2017年試驗期間采用鋼卷尺、游標卡尺分別測量苗高和地徑,每個處理隨機抽測30株。苗高、地徑觀測數(shù)據(jù)采用Excel2003和DPS7.05統(tǒng)計軟件分析。
本文中所述的苗木保存率指空穴和死亡(含生長極弱)苗木的株數(shù)與實際育苗株數(shù)的百分率,不代表成苗率[16]。通過對每個處理育苗株數(shù)和現(xiàn)有苗木株數(shù)(除去極弱苗和空穴)進行統(tǒng)計,結果見表2。從表2可以看出,印度紫檀容器育苗中成苗率較高,不同處理的容器苗成苗率均在87%以上,其中:A4>A1>A5>A2>A6>A3。使用處理A3(腐熟羊糞+腐熟蔗渣)45%+赤紅壤心土55%的基質配方成苗率最低,為87.1%。使用處理A4(腐熟羊糞+腐熟蔗渣)15%+赤紅壤心土85%+0.5%復合肥的基質配方成苗率最高,為94.1%。各處理間苗木保存率差異極顯著。
表2 不同處理印度紫檀成苗率、苗高、地徑生長情況
苗高是苗木地上部分生長狀況的指標,是容器苗培育過程中基質作用的客觀反映。試驗中6種不同的育苗基質對印度紫檀苗高的生長觀測統(tǒng)計結果,4個月齡容器苗的苗高在23.97cm~44.88cm之間,各處理間苗高生長A4>A1>A6>A5>A2>A3,苗高生長差異顯著。生長到14個月齡時,苗高在36.59cm~70.71cm之間(見表2),苗高生長A4>A1>A5>A2>A6>A3,各處理間苗木高生長差異極顯著,方差分析見表3、表4。
表3 4個月苗齡印度紫檀苗高方差分析
表4 14個月苗齡印度紫檀苗高方差分析
地徑是苗木生長表現(xiàn)效果最好和最易測定的形態(tài)指標。通過對不同苗齡階段6種處理容器苗的地徑生長調(diào)查統(tǒng)計分析,4個月齡苗木平均地徑在3.08mm~4.36mm之間,地徑生長A4>A5>A1>A6>A2>A3,各處理苗木地徑生長差異顯著;14個月齡苗木平均地徑在3.95mm~6.20mm之間,地徑生長A4>A1>A5>A2>A6>A3,地徑生長差異極顯著。4月齡和14月齡的苗木地徑方差分析見表5、表6。
表5 4個月苗齡印度紫檀地徑方差分析
表6 14個月苗齡印度紫檀地徑方差分析
綜合評價,6種基質配方對印度紫檀容器苗地徑、高生長的影響差異顯著,以A4配方的效果最佳,即腐熟羊糞和腐熟蔗渣15%+赤紅壤心土84.5%+0.5%復合肥的質量占比配制的基質最好,容器苗4個月齡平均苗高44.88cm、地徑4.36mm,苗高、地徑為對照的117.76和119.13%;14個月齡平均苗高70.71cm、平均地徑6.20mm,苗高、地徑分別為對照的129.98%和128.36%。其次是A1配方效果好,A3配方的容器苗生長表現(xiàn)差。A4基質配方在整個苗木培育期實現(xiàn)了免追肥,有效減少苗木培育中施肥的人工成本和育苗追肥中噴施、撒施等易導致的面源污染問題[17-18]。
容器育苗基質材料向著輕型化、優(yōu)質化和集約化方向發(fā)展,應用前景廣[19-20]。羊糞、蔗渣混合的有機肥與赤紅壤心土的容重不同,單位質量相同的情況下,其體積是赤紅壤心土的2.44倍,印度紫檀容器育苗基質配方中赤紅壤心土的占比應適當,而不是有機肥越多越好。當基質配方中有機肥質量占比≥30%,所配制的基質用于育苗效果均較差,其主要原因是基質里赤紅壤心土的成分數(shù)量少,導致育苗過程中基質的粘合性、持水性差和苗根團不穩(wěn)固,影響苗木生長。
基質配制中羊糞和蔗渣需進行發(fā)酵、腐熟[21-25]和粉細處理,未經(jīng)過發(fā)酵、腐熟不能直接使用。不同種類的有機肥其有機質和N、P、K等元素含量均不相同,因此,基質配制既要考慮營養(yǎng)的全面均衡,還要有一定的粘合性,才能保障苗木根系穩(wěn)固和基質的保水效果。如果基質的粘黏性差,苗木在出圃、運輸和移栽時根系基質體易散開形成裸根影響到造林成活率。
羊糞是一種優(yōu)質的有機肥,較豬、牛、和馬糞有機質、N、P、K含量高[26],肥源豐富,在一般的養(yǎng)殖場均可收集得到,蔗渣是南亞熱帶地區(qū)糖廠的生產(chǎn)廢料,作印度紫檀育苗有機肥可實現(xiàn)廢物再利用。育苗用的赤紅壤心土在當?shù)匾话愕纳狡碌厣霞茨懿赏讷@取,不會使采挖森林腐殖土對森林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破壞或產(chǎn)生嚴重的不良影響。已往較多的文獻報道中,容器育苗基質多采用森林土,占比多達70%,從而采挖和收集森林腐殖土易破壞森林環(huán)境和林下植被。因此,利用當?shù)靥菑S生產(chǎn)的廢棄蔗渣、羊糞和赤紅壤心土作為印度紫檀育苗基質,為生態(tài)友好型工廠化育苗的生產(chǎn)實踐和理論研究提供了技術依據(jù)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