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海靜,李 津,蘇 婧,王麗娜,肖厚安
(1.西安市第九醫(yī)院,陜西 西安 710000;2.西安交通大學,陜西 西安 710000)
燒傷是生活中較為常見的意外損傷。重度燒傷患者可出現(xiàn)自我形象紊亂和軀體功能障礙等情況,進而可導致其產(chǎn)生自卑等消極的心理,嚴重影響其預后[1]。近年來,我國在燒傷的治療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但大多數(shù)重度燒傷患者接受治療后其功能恢復的情況與其期望值還相差較遠[2]。心理彈性是指個體在面對困難、逆境時的心理適應和調(diào)節(jié)能力[3]。建立良好的心理彈性可提高患者的康復效果。在本研究中,筆者選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間在西安市第九醫(yī)院燒傷科住院的60例重度燒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對重度燒傷患者進行目標導向護理對其心理彈性的影響。
選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間在西安市第九醫(yī)院燒傷科住院的60例重度燒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本次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是:1)患者的病情被確診為重度燒傷。2)患者的意識清楚,認知功能正常。3)患者具備正常的聽、說、讀、寫能力。本次研究對象的排除標準是:1)合并有器官損傷或不全的患者。2)對本研究依從性較低的患者。將這6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30例)和觀察組(30例)。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12例,女18例;其年齡為20~73歲,平均年齡為(40.61±3.51)歲;其中,繳費方式為自費的患者有7例,為醫(yī)保繳費的患者有23例;戶口為農(nóng)村的患者有10例,為城市的患者有20例;學歷為高中及以上的患者有19例,為高中以下的患者有11例。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13例,女17例;其年齡為19~74歲,平均年齡為(41.72±4.22)歲;其中,繳費方式為自費的患者有8例,為醫(yī)保繳費的患者有22例;戶口為農(nóng)村的患者有9例,為城市的患者有21例;學歷為高中及以上的患者有18例,為高中以下的患者有12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的比較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guī)治療及常規(guī)護理。對其進行常規(guī)護理的方法是:1)對患者進行創(chuàng)面護理及輸液護理。2)遵醫(yī)囑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及飲食指導。3)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宣教。4)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及運動康復訓練指導。在此基礎(chǔ)上,對觀察組患者進行目標導向護理,方法是:1)制定護理計劃的目標。成立目標導向護理小組。目標導向護理小組由多名具有多年工作經(jīng)驗的護理人員組成。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有效評估,并結(jié)合護理人員的臨床護理經(jīng)驗,為患者定制護理計劃及護理目標。將護理目標分成多個護理小目標,逐步完成這些護理小目標,同時建立目標評價與獎勵體系。2)對患者進行目標導向護理。將焦慮抑郁患者的心態(tài)逐漸轉(zhuǎn)變?yōu)槠届o坦然及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⑴患者入院當日,目標導向護理小組的成員對患者進行訪視。在與患者交流時,需認真傾聽、默默陪伴。充分了解患者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以緩解其焦慮、抑郁的負面情緒。⑵患者入院后的2~5日,詳細分析患者的病情,并結(jié)合患者的理解能力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宣教。為患者詳細講解燒傷的治療方法及預后等知識,提高其對燒傷知識的認知度,使其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⑶患者入院6日后,為其講述燒傷治療成功的案例,并邀請治療成功的患者分享治療經(jīng)歷和經(jīng)驗,以打消其顧慮,使其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接受治療。⑷建立目標評價與獎勵體系。當患者實現(xiàn)一個護理小目標后,予以其免費健康復診、體檢、咨詢等獎勵。當患者未實現(xiàn)護理小目標時,目標導向護理小組的成員需集體討論并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及時將患者的心理狀況匯報給心理專家,隨時對其心理進行動態(tài)評估,以確保其心理健康發(fā)展。
接受治護前后,比較兩組患者心理彈性量表(CD-RISC)的評分。CD-RISC包括堅韌、自強和樂觀三個維度[4]?;颊逤D-RISC的評分越高,表示其心理彈性的水平越高。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24.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接受治護前,兩組患者堅韌、自強及樂觀的評分相比,P>0.05。詳見表2。
表2 接受治護前兩組患者CD-RISC評分的比較(分,±s)
表2 接受治護前兩組患者CD-RISC評分的比較(分,±s)
組別 例數(shù) 堅韌的平均評分 自強的平均評分 樂觀的平均評分對照組30 20.11±3.30 13.35±5.09 6.16±3.27觀察組30 19.79±2.31 13.11±6.19 5.99±2.55 t值 0.924 0.728 0.698 P值 0.043 0.529 0.457
接受治護后,觀察組患者堅韌、自強及樂觀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3。
表3 接受治護后兩組患者CD-RISC評分的比較(分,±s)
表3 接受治護后兩組患者CD-RISC評分的比較(分,±s)
組別 例數(shù) 堅韌的平均評分 自強的平均評分 樂觀的平均評分對照組30 30.11±4.30 15.24±5.09 8.21±4.92觀察組30 42.25±3.18 22.26±3.16 12.06±4.27 t值 14.089 7.453 3.728 p值 0.0028 0.0025 0.0051
軀體功能受損、身體極度不適(瘙癢、疼痛、瘢痕)等情況被視為導致重度燒傷患者出現(xiàn)心理敏感的主要影響因素。重度燒傷患者易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負面情緒嚴重的患者可出現(xiàn)自殺、傷人等極端行為。有研究表明,部分重度燒傷患者通過自我調(diào)節(jié),能以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疾病。導致重度燒傷患者以不同心態(tài)面對疾病的關(guān)鍵在于個體心理彈性水平的不同?;颊咝睦韽椥缘乃皆礁?,其正性情緒及自我效能越好,越易戰(zhàn)勝疾病。相關(guān)的臨床研究證實,心理彈性可隨自身及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處于動態(tài)變化之中[5]。本次研究的結(jié)果顯示,接受治護前,兩組患者堅韌、自強及樂觀的評分相比,P>0.05。接受治護后,觀察組患者堅韌、自強及樂觀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這說明,對重度燒傷患者進行目標導向護理可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對重度燒傷患者進行目標導向護理的優(yōu)勢有:1)患者入院當日,在與患者交流時,認真傾聽、默默陪伴,并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可緩解其焦慮、抑郁的負面情緒。2)患者入院2~5日,為其詳細講解燒傷的治療方法及預后等知識,可提高其對燒傷知識的認知度,使其以平和的心態(tài)接受治療。3)入院6日后,為患者講述燒傷治療成功的案例,可使其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接受治療。4)及時將患者的心理狀況匯報給心理專家,隨時對其心理進行動態(tài)評估,可確保其心理健康發(fā)展。為燒傷患者制定系統(tǒng)化、全面化的護理目標,可使其通過逐漸實現(xiàn)每個小目標持續(xù)地改善心理狀態(tài),解除思想顧慮,正視燒傷的現(xiàn)狀,不再恐懼、害怕。對燒傷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可提高其心理彈性的水平,促進其康復[6]。本次研究的結(jié)果證實,對重度燒傷患者進行目標導向護理可提高其心理彈性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