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洪明,張旭萍,劉國江
(普寧市人民醫(yī)院,廣東 揭陽 515300)
腦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是臨床上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中老年人是此病的主要發(fā)病人群。腦梗死的發(fā)病原因主要是患者存在動脈粥樣硬化或其他動脈壁病變,加之合并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導致其腦動脈狹窄、血流速度緩慢,形成血栓,血栓堵塞腦動脈,其局部腦組織供血、供氧不足,進而引起其腦組織及腦神經(jīng)損傷。腦梗死患者在發(fā)病后可出現(xiàn)頭痛、眩暈、惡心、失語、偏癱、意識障礙等癥狀[1]。臨床上治療腦梗死的關鍵在于及早恢復腦缺血區(qū)的血液循環(huán),減小腦梗死的面積,減輕神經(jīng)功能損傷。如何有效地提高腦梗死患者的療效及治療的安全性是目前臨床上研究的主要課題之一[2]。本文主要是探討用丁苯酞軟膠囊(Butylphthalide Soft Capsules)聯(lián)合阿加曲班(Argatroban anhydrous)治療腦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
選擇我院2020年1月至12月期間收治的180例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納入標準是:病情經(jīng)影像學檢查(CT檢查、MRI檢查等)查得到確診;初次發(fā)??;其家屬了解本研究方案,并自愿參與本研究。其排除標準是:存在心、肝、腎功能異常;對阿加曲班、丁苯酞軟膠囊等藥物過敏。按照住院病歷尾數(shù)的單雙號將其分為聯(lián)合用藥組(n=90)與阿加曲班組(n=90)。在阿加曲班組中,有男48例,女42例;其年齡為47~72歲,平均年齡為(59.44±2.76)歲;其發(fā)病至入院的時間為0.4~4 h,平均時間為(2.34±0.50)h。在聯(lián)合用藥組中,有男47例,女43例;其年齡為49~72歲,平均年齡為(60.35±2.92)歲;其發(fā)病至入院的時間為0.3~3.9 h,平均時間為(2.17±0.64)h。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環(huán)、營養(yǎng)腦神經(jīng)、維持水電解質平衡、控制血壓和血糖等治療。在此基礎上,用阿加曲班(生產(chǎn)廠家:湖南賽隆藥業(yè)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93374;規(guī)格:20 ml:10 mg)對阿加曲班組患者進行治療,其用法是:靜脈滴注,每次用藥10 mg(用250 ml的生理鹽水稀釋),每天用藥2次,共用藥7 d。用丁苯酞軟膠囊聯(lián)合阿加曲班(其用法同上)對聯(lián)合用藥組患者進行治療。丁苯酞軟膠囊(生產(chǎn)廠家:石藥集團恩必普藥業(yè)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0299;規(guī)格:0.1 g×24粒)的用法是:口服,0.2 g/次,3次/d,持續(xù)用藥20 d[3]。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治療前后其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的評分和Barthel指數(shù)(Barthel index,BI)評定量表的評分。NIHSS的總分為42分,患者的評分越高表示其神經(jīng)功能缺損越嚴重。BI評定量表包括進食、洗澡、修飾、穿衣、如廁等10項評分指標,總分為100分,患者的評分越高表示其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越好。用臨床治愈、顯效、有效和無效評估兩組患者的療效。臨床治愈:治療后患者的NIHSS評分減少≥90%,對其進行影像學檢查顯示其顱內(nèi)病灶消失。顯效:治療后患者的NIHSS評分減少47%~89%,對其進行影像學檢查顯示其顱內(nèi)病灶顯著縮小。有效:治療后患者的NIHSS評分減少18%~46%,對其進行影像學檢查顯示其顱內(nèi)病灶有所縮小。無效:治療后患者的NIHSS評分減少<18%,對其進行影像學檢查顯示其顱內(nèi)病灶未縮小[4]??傆行?(臨床治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比較兩組患者在用藥后發(fā)生不良反應(如便秘、惡心嘔吐、皮疹、肝酶升高等)的情況。
用SPSS 23.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聯(lián)合用藥組患者與阿加曲班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分別為88.89%和75.56%,二者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NIHSS評分及BI評定量表的評分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聯(lián)合用藥組患者的NIHSS評分低于阿加曲班組患者,其BI評定量表的評分高于阿加曲班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用藥后,聯(lián)合用藥組患者與阿加曲班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分別為4.44%和2.22%,二者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2 對比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NIHSS評分及BI評定量表的評分(分,±s)
表2 對比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NIHSS評分及BI評定量表的評分(分,±s)
組別 例數(shù)NIHSS評分 BI評定量表的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阿加曲班組90 23.21±5.87 16.09±1.22 38.71±5.68 58.24±6.14聯(lián)合用藥組90 23.18±5.91 11.89±1.05 39.06±5.77 69.87±6.73 t值 0.034 24.754 0.410 12.111 P值 0.973 <0.001 0.682 <0.001
表3 對比用藥后兩組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情況
腦梗死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有報道稱,有85%以上的腦梗死患者會遺留不同程度的殘疾[5]。近年來,我國腦梗死的發(fā)病率逐年升高,且患者的發(fā)病年齡趨于年輕化。腦梗死患者在發(fā)病后,可出現(xiàn)局部腦組織血流灌注不足,形成缺血半暗帶,導致其腦組織及腦神經(jīng)受損。另外,腦梗死患者的腦組織內(nèi)還會生成大量的興奮性氨基酸和自由基,對神經(jīng)元造成傷害,導致其腦細胞死亡[6-7]?,F(xiàn)階段,臨床上治療腦梗死的關鍵在于快速疏通堵塞的腦血管,恢復缺血半暗帶的血流灌注,保護腦細胞,減輕神經(jīng)功能損傷。有研究指出,腦梗死的發(fā)生與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密切相關,因此對此病患者進行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及溶栓治療至關重要[8]。阿加曲班是一種抗凝藥,能可逆地與凝血酶活性位點結合,抑制血栓形成,并能阻止已形成的血栓脫落[9]。丁苯酞軟膠囊的主要成分是丁苯酞(化學名稱為消旋-3-正丁基苯酞),它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消旋體。此藥可顯著增加腦梗死患者缺血腦組織的血流灌注,改善其腦部微循環(huán),減輕其腦組織的缺血性損傷。有研究指出,丁苯酞軟膠囊可增加腦梗死患者缺血部位毛細血管的數(shù)量和灌注量,減輕線粒體損傷及腦細胞損傷,進而可起到阻止血栓形成及保護腦神經(jīng)的作用[10]。
本研究的結果證實,用丁苯酞軟膠囊聯(lián)合阿加曲班治療腦梗死的效果顯著,能減輕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損傷,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且用藥較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