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玲,陳捷峰,羅裕川
(江門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廣東 江門 529000)
抽動障礙是一種起病于兒童和青少年期的神經精神疾病。抽動障礙的主要臨床特征為運動性抽動及發(fā)聲性抽動。抽動障礙可分為慢性抽動障礙、短暫性抽動障礙及Tourette綜合征。抽動癥患兒發(fā)病后可出現肢體、面部及發(fā)聲抽動等情況,進而可導致患兒及其家屬出現緊張、不安及焦慮等不良情緒,嚴重影響其心理健康。近年來,兒童抽動癥的發(fā)病率呈上升的趨勢。兒童抽動癥的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相關的臨床研究顯示,兒童抽動癥與神經免疫因素、圍產期因素及遺傳因素具有一定的相關性。抽動癥患兒可出現多動、注意力不集中及強迫動作等臨床癥狀[1]。奧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等新型抗精神病藥常被應用于兒童抽動癥的治療中。在本研究中,筆者選取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間在江門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接受診治的53例抽動癥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探討用阿立哌唑聯合心理行為干預治療兒童抽動癥的臨床效果。
選取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間在江門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接受診治的53例抽動癥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本次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是:1)患兒的病情被確診為兒童抽動癥。2)患兒對本研究的依從性較高。3)患兒的臨床資料完整。4)患兒無肌陣攣性癲癇及藥源性錐體外系反應[2]。將這53例患兒分為對照組(26例)和觀察組(27例)。在對照組患兒中,有男性患兒14例,女性患兒12例;其平均年齡為(9.12±1.99)歲。在觀察組患兒中,有男性患兒16例,女性患兒11例;其平均年齡為(9.24±1.84)歲。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兒均使用阿立哌唑片(生產廠家為江蘇恩華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H20140121,規(guī)格為10 mg×12片×2板)進行治療。阿立哌唑片的用法是:口服,初始劑量為2.5 mg/次,1次/日,每周可增加2.5 mg,最大劑量不要超過10 mg。在此基礎上,對觀察組患兒進行心理行為干預治療,方法是:1)對患兒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心理治療師為患兒及其家屬詳細講解兒童抽動癥的發(fā)病原因及治療方法,以糾正其對兒童抽動癥的錯誤認知。向患兒及其家屬強調和諧的人際關系及良好的康復環(huán)境對促進患兒病情康復的重要性。引導患兒主動與其他小朋友進行交往及溝通,以緩解其自卑心理。鼓勵患兒參加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以分散其注意力,降低其抽動的發(fā)生風險,進而可促進其病情的恢復。2)對患兒及其家屬進行心理指導。對患兒及其家屬進行針對性較強的心理指導,用安撫性及鼓勵性的語言和動作與患兒進行溝通和交流,為其講述兒童抽動癥治療成功的案例,引導其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疾病,提高其對治療的依從性。3)調整患兒的飲食結構。根據患兒的作息及飲食時間,為其制定有針對性的飲食計劃。讓患兒的飲食以清淡為主,提高其維生素的攝入量,不可讓其食用具有刺激性的食物。讓患兒定期回醫(yī)院進行復查,嚴格遵醫(yī)囑用藥,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其疾病的復發(fā)率。
比較兩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及治療前后耶魯綜合抽動嚴重程度量表(YGTSS)的評分。使用YGTSS將患兒的療效分為顯效、有效及無效。療效的評定標準是:1)顯效:治療后,患兒YGTSS評分下降的幅度>50%。2)有效:治療后,患兒YGTSS評分下降的幅度為30%~50%。3)無效:治療后,患兒YGTSS評分下降的幅度<30%??傆行?(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YGTSS包括運動性抽動及發(fā)聲性抽動2個評分項目?;颊遈GTSS的評分越高,表示其抽動癥越嚴重。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兒,χ2=4.722,P=0.029。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的比較
接受治療前,兩組患兒運動性抽動及發(fā)聲性抽動的評分相比,P>0.05。接受治療后,觀察組患兒運動性抽動及發(fā)聲性抽動的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患兒,P<0.05。詳見表2。
表2 接受治療前后兩組患兒YGTSS評分的比較(分,±s)
表2 接受治療前后兩組患兒YGTSS評分的比較(分,±s)
組別 例數 運動性抽動的平均評分 發(fā)聲性抽動的平均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26 15.32±2.08 6.71±2.41 9.56±3.71 4.60±1.87觀察組27 15.46±2.25 2.80±2.03 9.60±3.66 2.15±1.81 t值 0.234 6.397 0.039 4.846 P值 0.815 0.000 0.968 0.000
兒童抽動癥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慢性精神障礙疾病。該病患兒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反復、無目的、突然、不自主的肌肉抽動及發(fā)聲抽動,嚴重影響其預后[3]。目前,臨床上常對抽動癥患兒進行藥物治療。近年來,家庭關系、心理行為及社會關系對藥物治療效果的影響受到廣泛的關注。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對抽動癥患兒使用阿立哌唑進行治療的效果較好[4]。兒童抽動癥的病因較為復雜。有研究表明,環(huán)境因素、心理因素及遺傳因素等均是導致患兒罹患抽動癥的相關因素。存在抽動癥遺傳因素的兒童在受到不良的心理刺激或處于不良的環(huán)境中時,可導致其內環(huán)境平衡失調及神經系統耐受力過高,進而可導致其發(fā)生抽動癥。相關的臨床研究顯示,大部分抽動癥患兒的家屬對兒童抽動癥的認知度較低。部分抽動癥患兒的家屬因擔憂疾病會對兒童的學習及智力產生不良的影響,進而出現焦慮、抑郁、對人際關系敏感等不良心理[5]。目前,藥物療法聯合心理行為干預療法被應用于兒童抽動癥的治療中。臨床上常使用氟哌啶醇、阿立哌唑等多巴胺受體阻滯劑治療兒童抽動癥。阿立哌唑是喹啉酮的衍生物,屬于多巴胺D2受體部分激動劑。該藥是第三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藥[6]。阿立哌唑對5-羥色胺2A(5-HT2A)受體具有拮抗作用,對5-羥色胺1A(5-HT1A)受體具有部分激動作用。使用阿立哌唑對抽動癥患兒進行治療,可控制其抽動癥狀,但無法緩解其因疾病所致的精神壓力及不良情緒。相關的臨床研究表明,在對抽動癥患兒使用阿立哌唑進行治療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心理行為干預治療,可提高患兒及其家屬對兒童抽動癥的認知度,促進患兒家屬對患兒的鼓勵和引導,進而緩解其不良情緒[7]。在本研究中,接受治療前,兩組患兒運動性抽動及發(fā)聲性抽動的評分相比,P>0.05。接受治療后,觀察組患兒運動性抽動及發(fā)聲性抽動的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患兒,P<0.05。這說明,用阿立哌唑聯合心理行為干預治療兒童抽動癥,可有效地改善患兒的運動性抽動及發(fā)聲性抽動。對接受阿立哌唑治療的患兒進行心理行為干預治療的優(yōu)勢有:1)對患兒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詳細為其講解兒童抽動癥的發(fā)病原因及治療方法,可糾正其對兒童抽動癥的錯誤認知,提高其對疾病的認知度,促進患兒家屬對患兒進行鼓勵和引導,改善患兒與其家屬的緊張關系。2)引導患兒主動和其他小朋友進行交往及溝通,可促進其形成良好的同學關系及朋友關系。讓患兒正確地看待他人的嘲笑和諷刺,可緩解其自責及自卑心理。3)鼓勵患兒參加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用看圖書、玩玩具及打游戲等方式分散患兒的注意力,可降低其抽動的發(fā)生風險,進而促進其病情的恢復。4)對患兒及其家屬進行針對性較強的心理指導,用安撫性及鼓勵性的語言和動作與患兒進行溝通和交流,為其講述疾病治療成功的案例,引導其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疾病,可提高其對治療的依從性。5)根據患兒的作息及飲食時間,為其制定有針對性的飲食計劃。讓患兒的飲食以清淡為主,提高其維生素的攝入量,不可讓其食用具有刺激性的食物。讓患兒家屬不要給患兒較大的壓力,可緩解患兒焦躁、不安的負面情緒[8]。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用阿立哌唑聯合心理行為干預治療兒童抽動癥的臨床效果較好,可有效地改善患兒的運動性抽動及發(fā)聲性抽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