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羚
摘 要:針對既有客車技術整備所改造為動車存車場的發(fā)展趨勢,提出其可能存在的問題及整改建議。
關鍵詞:客整所;動車組;存車場
客車技術整備所(簡稱“客整所”)是指對旅客列車進行檢查、修理及整備的場所。近年來普速旅客列車因競爭力不足、擴能潛力有限、進一步增長余地小等問題導致客流增長乏力[1],局管內部分客整所已出現(xiàn)閑置或能力富裕的情況。而隨著高速鐵路的快速發(fā)展,動車保有量逐年增加,為滿足高速鐵路動車組夜間存車需求,需在有始發(fā)終到動車組的車站修建動車存車場。動車存車場因征地拆遷原因,投資較少的動車存車場大概為3 000萬左右,投資高的動車存車場可達到4億元。近年來不斷有客整所開始轉型,來滿足動車組的存放及檢修需求。
動車運用所和客整所均具備存車、日常檢修、臨修、低級修程的定期檢修、客運整備等主要功能,相應設施包括存車線、整備線、檢查庫、整備棚、臨修設施、客運整備設施等[2]。本次僅對列車存放進行比較及適應性改造分析??驼鳛閯榆嚧孳噲鲆蚱渫7帕熊囓囆筒煌嬖诓町?。
1 動車存車場與客整所存車對比分析
1.1 客整所半徑問題
既有客整所因用地受限,客車車輛轉彎半徑較小,以25T型客車為例,其聯(lián)掛最小半徑為145 m,因此部分客整所最小曲線半徑小于200 m。以加格達奇客整所為例,其最小轉彎半徑為185 m,而現(xiàn)行《動車組設備設計規(guī)范》(TB10028-2016)規(guī)定“段(所,場)內線路宜設在平道上,最小曲線半徑不應小于250 m”,因此部分既有客整所最小曲線半徑不滿足《動車組設備設計規(guī)范》(TB10028-2016)要求。
1.2 接觸網(wǎng)掛網(wǎng)條件
既有客整所整備庫及室外股道未設接觸網(wǎng),而動車存車場考慮設接觸網(wǎng)滿足其駛入條件,并因冬季寒冷,為使動車組內部水箱不凝固,需要定時打溫,因此還需滿足獨立供電條件。
寒冷地區(qū)城市冬季氣溫較低,動車組上水、卸污、客運整備以及融冰除雪等作業(yè)在室外進行比較困難[3],則需考慮動車組??吭谡麄鋷靸?。若選擇在整備庫內停放動車組,則整備庫內需掛接觸網(wǎng)。既有部分客整所因使用年限較長,設計標準較低,庫內高度受限,且房屋結構也受限,因此掛網(wǎng)條件需重點研究。
1.3 上水卸污
既有客整所一般具備上水條件,設置有給水栓。卸污分為固定式卸污以及移動式卸污車,而動車存車場也需要滿足上水卸污條件,一般可以通用。
1.4 蹬車臺設置條件
動車存車場需設置蹬車臺供司機上下車,客整所股道線間距一般能夠滿足蹬車臺設置條件,但是需考慮既有股道間是否設有其他設施,蹬車臺是否影響其他設備使用。
1.5 派班室設置問題
動車存車場需設置派班室,派班室內設乘務一體機設備,供司機上下班打卡使用。
1.6 人員管理問題
動車存車場需考慮司機及隨車機械師夜間休息,設置司機及隨車機械師公寓,司機及隨車機械師公寓一般與行車公寓合設,可設置在車站或存車場內。如設在客整所內,則會有人員管理問題。
針對以上問題,可結合現(xiàn)場條件,做出以下適應性改造。
2 客整所作為動車存車場整改建議
2.1 客整所半徑問題
《動車組設備設計規(guī)范》(TB10028-2016)里有關動車場段半徑應不小于250 m要求來源于《高速鐵路設計規(guī)范》(TB10621-2014)“道岔后連接曲線半徑不應小于相鄰道岔導曲線半徑,且不應小于250 m?!保鶕?jù)條文說明,“根據(jù)鐵運函【2006】462號文的要求,動車組聯(lián)掛運行時,不同類型的動車組通過的最小曲線半徑由145 m~250 m不等,考慮線路需滿足所有動車組通行的要求,確定道岔后的連接曲線半徑不小于相鄰道岔的導曲線半徑,且不小于250 m,有條件時盡量采用較大的曲線半徑?!?。根據(jù)此段條文說明可知,動車段(所,存車場)為滿足所有動車組通行要求,因此在滿足道岔后連接曲線半徑不應小于相鄰道岔導曲線半徑的同時,半徑不應小于250 m。曲線半徑增大對減小鋼軌側磨有顯著作用,動車所的線路設計時,在現(xiàn)場條件允許的條件下應盡可能增大曲線半徑[4]。而某些客整所現(xiàn)場條件困難,調整曲線半徑需改移道岔,工程代價大。
根據(jù)不同路局情況,例如哈爾濱鐵路局和呼和浩特鐵路局局管內車型多數(shù)為CRH5型動車組,CRH5型動車組聯(lián)掛最小曲線半徑為145 m,則一般客整所可滿足CRH5型動車組最小曲線半徑要求。
建議結合停放的動車組車型、現(xiàn)場條件以及工程投資綜合考慮半徑要求。如果工程代價較小,按照規(guī)范要求修改半徑;如果現(xiàn)場條件差、工程代價大,既有客整所能滿足動車組聯(lián)掛最小曲線半徑及不小于相鄰道岔導曲線半徑的要求時,建議可以不修改客整所半徑;但如果停放車型轉彎半徑大于客整所最小曲線半徑,則必須調整半徑適應動車組聯(lián)掛最小曲線條件。
2.2 接觸網(wǎng)掛網(wǎng)條件
客整所整備庫內掛網(wǎng)形式一般分為兩種種,一種是簡單懸掛沒有承力索,另一種是鏈形懸掛。導線高度普速車輛不低于5 700 mm,動車組不低于5 150 mm。按照客整所現(xiàn)在的設計標準可滿足其掛網(wǎng)條件,但如果遇到客整所建成時間久遠,標準較低,其庫內高度不滿足條件時,則需核對其掛網(wǎng)高度以及掛網(wǎng)條件重新研究。
檢查庫內需與房建專業(yè)做好接口,利用結構頂梁及防護網(wǎng)吊柱懸掛接觸網(wǎng)[5]。既有客整所整備庫內掛網(wǎng)時,年代久遠的整備庫可能會遇到其結構頂梁無法懸掛接觸網(wǎng)情況,需與房建結構專業(yè)核對其掛網(wǎng)條件。
2.3 上水卸污
現(xiàn)行《鐵路客車車輛設備設計規(guī)范》(TB10029-2009)規(guī)定“整備線、車底停留線按每隔2股道設1條給水管道”,按照規(guī)范要求,客整所具備上水條件,為滿足動車組存放要求,根據(jù)現(xiàn)場情況可核對既有上水條件是否滿足動車組上水要求。
客整所卸污分為固定式卸污以及移動式卸污,動車存車場采用移動式卸污方式,因此一般客整所可滿足動車組卸污條件,但某些客整所條件較差,現(xiàn)場無卸污設備,則因按照要求設置卸污車。
2.4 蹬車臺設置條件
若動車組停放在車底停留線上,需結合給水栓位置考慮蹬車臺設置位置。若動車組停放在整備庫內,除考慮給水栓以外,還需考慮是否設有作業(yè)平臺。因蹬車臺可以兩股道共用,因此需盡量避免設置在股道間有設備的位置。
2.5 派班室設置問題
客整所一般與機務段相鄰,這種情況可考慮共用機務派班設施;若客整所單獨設置,且停放動車組數(shù)量較多,則需單獨設置派班室,一般考慮設置在機務司機公寓內;若客整所單獨設置,且停放動車組數(shù)量較少,則根據(jù)具體情況考慮是否需要設置派班室。
2.6 人員管理問題
與派班室設置問題一致,若客整所與機務段相鄰,可考慮與機務段內司機公寓共用;若客整所單獨設置,且停放動車組數(shù)量較多,則需要單獨設置司機、隨車機械師及乘務員公寓,公寓考慮由生活段負責,具體需與車輛部門協(xié)商。
3 結論
利用既有客整所作為動車所(場)是今后發(fā)展大趨勢,客整所與動車所(場)有共性,因車型不同也有差異,需結合具體車型及現(xiàn)場條件進行設計。本文著重研究了客整所作為動車存車場存在的問題及其適應性改造建議,對今后既有客整所改造設計項目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參考文獻:
[1]孟凡峰.160 km/h動力集中型動車組對構建完整客運產品體系作用研究[J].中國鐵路,2016(10):35-38.
[2]張正舟.動車運用與客車整備設施對比分析[J].鐵道車輛,2015,53(1):40-42+6.
[3]李東凱.寒冷地區(qū)動車存車場整備庫設置條件研究[J].高速鐵路技術,2017,8(6):1-4.
[4]侯茂銳,王衛(wèi)東,常崇義,等.動車所小半徑曲線鋼軌磨耗及減磨措施研究[J].鐵道學報,2018,40(3):45-50
[5]張云霞.高速鐵路動車運用所接觸網(wǎng)設計方案淺析[J].高速鐵路技術,2017,8(3):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