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璐璐
“華龍一號”進行關鍵設備的安裝。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供圖
2021年3月22日,中國著名核動力專家、中國核潛艇第一任總設計師彭士祿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彭士祿是革命烈士彭湃之子,也是中國核動力領域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為中國核動力的研究設計做出了開創(chuàng)性工作。
“我的心愿就是,希望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表毎l(fā)皆白的彭士祿生前曾對著鏡頭說了這么一句話。這位96歲的老人,見證了中國轟轟烈烈的發(fā)展。
彭士祿的童年在顛沛流離中度過。
父親彭湃犧牲時,彭士祿只有4歲。他說,那時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在一個下著瓢潑大雨的漆黑夜晚,奶媽背著他不停地跑啊跑,而他嚇得哇哇大哭。奶媽跟他說:“你別哭,別出聲?!?/p>
后來他才知道,那一天,彭湃領導創(chuàng)建的海陸豐蘇維埃政權遭到重創(chuàng),敵人瘋狂鎮(zhèn)壓、屠殺革命志士,揚言要把彭家人斬草除根。年幼的彭士祿慢慢明白,活下去,就是自己的目標。
此后,彭士祿開始隱姓埋名的逃難生活。為躲避國民黨反動派的追捕,他被帶到廣東省潮安縣,在革命群眾家里輾轉(zhuǎn)寄養(yǎng)。
回憶自己的童年生活,彭士祿說:“我是吃百家飯、穿百家衣長大的,老百姓對我,比對自己的親兒女還要親。我有20多個爸媽,他們都是貧苦善良的農(nóng)民,對我特別厚愛。平時他們吃不飽,我吃得飽;逢年過節(jié)難得有點魚肉,我吃肉,他們啃骨頭。我曾經(jīng)在潘舜貞姑媽家里住了很長一段時間,她的兒子是紅軍游擊隊長,家里就是地下交通站。當時,全村老百姓的生活條件很艱苦,自己的子女都上不起學,可鄉(xiāng)親們還是一起湊錢把我送進了學堂。我還有個漁夫爸爸,時常用打來的魚給我換潮州柑吃……”
1933年,由于叛徒出賣,彭士祿不幸被敵人抓獲。年僅8歲的他被關進了潮安縣監(jiān)獄,不久又被關押到汕頭石炮臺監(jiān)獄和廣州感化院,直到1935年出獄。然而,一年之后,國民黨反動派又一次將他關進了監(jiān)獄。兩次牢獄之災,讓彭士祿吃盡了苦頭,但獄友都盡力照顧幼小的他。經(jīng)過多方積極營救,彭士祿終于再次出獄,被祖母帶去澳門和香港讀書。
在香港,彭士祿漸漸了解了自己的身世,萌生了參加革命的念頭。1939年夏天,彭士祿離開香港,到廣東省惠州市的平山參加了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直到被中共地下黨組織找到,將他送往延安。
途經(jīng)重慶時,彭士祿見到了周恩來和鄧穎超。周恩來親切地撫摸著彭士祿的頭,彎著腰摟住他說:“孩子,終于找到你了?!敝芏鱽砉膭钏煤脤W習,到延安后要無條件服從組織分配,努力參加革命斗爭。周恩來還提到了他的父親彭湃。周恩來當年從法國留學回來,彭湃到碼頭迎接,還把自己的床鋪讓給了周恩來,他們之間的友誼非常深厚。
1940年底,彭士祿被護送至延安,進入青年干部學校少年班,后又進入延安大學中學部學習。
1942年春天,延安大學和中學部需要調(diào)派一批學員到延安中央醫(yī)院當護士,彭士祿立刻報了名。中央醫(yī)院建在一個窯洞里,設施非常簡陋,彭士祿和其他醫(yī)護人員每天給傷員換藥、清理、洗衣做飯,由于干活勤快積極,他被評為模范護士。然而,彭士祿自己卻病倒了,被診斷為肺結核。當時藥品匱乏,肺結核被視為不治之癥,醫(yī)生叮囑彭士祿要臥床休息,可他照樣游泳、爬山,沒想到兩個月后,他的病居然好了。
彭士祿。新華社
重新回到學校讀書的彭士祿擔任了第四學習小組組長。他帶領同學們學習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時說:“我們的父母經(jīng)過殘酷的斗爭,有的流血犧牲了,才換來這個學校,要是不好好學習,怎么對得起自己的父母,對得起黨?”他的話打動了大家,很多人掉下了眼淚。
很快,彭士祿和第四學習小組的先進事跡登上了1944年7月5日的延安《解放日報》。1945年8月1日,作為模范護士和模范學生的彭士祿,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
延安的生活給彭士祿留下了深刻印記,影響了他的一生。他時常說:“延安圣地培育了我自力更生、艱苦拼搏、直率坦誠的習性?!?h3>“我這一輩子只做了兩件事”
抗戰(zhàn)勝利后,彭士祿先后進入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和大連工學院學習。1951年,他通過考試,以優(yōu)異成績赴蘇聯(lián)留學,先后在喀山化工學院化工機械系和莫斯科化工機械學院學習。
彭士祿(右二)與科研人員在討論工作?!缎氯A每日電訊》
1956年,彭士祿(前排右一)在莫斯科動力學院核動力專業(yè)進修深造。《新華每日電訊》
20世紀50年代,國際核武器迅猛發(fā)展。1954年,美國核潛艇試驗成功,作為最先進的海軍裝備之一,蘇聯(lián)等國也先后擁有了核潛艇。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急需核動力人才。
1956年,彭士祿以全優(yōu)的成績獲得莫斯科化工機械學院“優(yōu)秀化工機械工程師”的稱號,正在進行論文答辯。時值陳賡訪蘇,挑選部分學生攻讀核動力專業(yè),成績優(yōu)異的彭士祿被選中。
1958年底,中國開始核潛艇研制。然而,蘇聯(lián)以技術復雜、中國不具備條件為由,拒絕為研制核潛艇提供援助。毛澤東主席批示:“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迸硎康摵屯律钍芄奈瑁杆偻渡淼胶藵撏а兄浦???墒牵捎诩夹g和資金的缺乏,核潛艇工程被迫下馬。
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第二年,周恩來總理召開中央專委會,決定核潛艇工程重新上馬。消息傳來,時任潛艇核動力研究所副總工程師的彭士祿激動萬分,他主持核動力裝置的論證、設計、試驗以及運行的全過程,再次帶領團隊投入核潛艇研發(fā)中。
核潛艇研發(fā)期間,為了建立反應堆物理的計算公式,在只有極少量的計算機、手搖計算器和計算尺的條件下,彭士祿等科研人員日以繼夜地計算了十幾萬個數(shù)據(jù)。他基本上吃住在實驗室,很少回家,困了就隨便找個地方睡一會。也就是在這期間,他落下了嚴重的胃病。
1970年12月26日,我國第一艘核潛艇下水。第二年,我國第一艘核潛艇首次駛向試驗海區(qū),進行航行試驗,彭士祿親自跟著核潛艇下海。
1974年,我國第一艘核潛艇加入海軍戰(zhàn)斗序列,中國成為繼美、蘇、英、法之后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在研制建造核潛艇的同時,彭士祿還推動了中國核電站的建設。20世紀80年代,彭士祿從軍工轉(zhuǎn)入民用領域,在擔任大亞灣核電站籌建初期總指揮期間,提出了大亞灣核電站的投資、進度、質(zhì)量三大控制的重要性及具體措施,提出了核電站建設的時間價值觀念,寫出了《關于廣東核電站經(jīng)濟效益的匯報提綱》,計算了核電站的主參數(shù)及經(jīng)濟計算,為大亞灣核電站建設打下了良好基礎。
由于在中國核動力領域的卓越貢獻,彭士祿當選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晚年的彭士祿回憶往昔說:“我這一輩子只做了兩件事,一是造核潛艇,二是建核電站?!彼谧允鲋姓f:“坎坷的童年經(jīng)歷,磨煉了我不怕困難艱險的性格。幾十位母親給我的愛撫,感染了我熱愛百姓的本能,給了我要為人民、為祖國奉獻一切的熱血。延安歲月給了我堅定的革命信念……總之,我雖姓彭,但心中永遠屬姓百家姓?!?/p>
(摘自七一網(wǎng) 七一客戶端/《環(huán)球人物》原標題為《彭湃之子彭士祿,90載“深潛”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