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佳鑫
摘要:社會在不斷進步,科學技術也在不斷發(fā)展,網絡信息技術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也較大程度地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交際方式、生產方式,甚至對價值觀念也有一定沖擊。大學生是網絡信息技術的主要使用群體,他們的心理發(fā)展狀況十分不穩(wěn)定,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容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心理也容易產生健康問題。因此,各大高校一定要重視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借助網絡技術對健康教育的促進作用,開展良好的心理指導,促進大學生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本文通過分析大學生網絡心理問題,提出了具體的矯正措施,旨在為高校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心理;問題類型;矯正措施
大學生是我國社會主義接班人,他們充滿活力,也十分富有激情,處于信息技術的應用前沿,他們在通過網絡獲取知識、技能的同時,也導致自身行為觀念、道德思想出現轉變。隨著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不斷加快,當代人類面臨的生存壓力、就業(yè)壓力日漸增加。心理發(fā)展狀態(tài)本就不夠穩(wěn)定的大學生,十分容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部分學生會選擇利用網絡虛擬環(huán)境逃避問題,對其今后的工作、發(fā)展都有著不利影響。本文也著重點對大學生的網絡心理問題表現與矯正措施進行了深入分析。
1.大學生網絡心理問題的表現
1.1網絡迷失問題
虛擬網絡世界同時也包含很多真實社會信息,大學生在上網時可以自由表達言論,表現自我,甚至會利用網絡凸顯自我價值,對社會中真實存在的負面現象持偏執(zhí)態(tài)度,也時常會利用上網方式發(fā)泄自身情緒。但是,網絡上分布的各種無聊帖子、色情圖文、庸俗話題以及臟話等不良信息,會讓大學生對網絡失去信心,無法找到真實自我價值,網絡犯罪、網絡黑客現象不斷出現,大學生也容易出現網絡迷失現象。
1.2網絡成癮問題
網絡人際交往在不斷發(fā)展,很多大學生都無法抵抗網絡誘惑,他們本身心理發(fā)展也不夠成熟,會出現超時上網的現象,缺乏足夠的控制能力,導致網絡聊天、網絡娛樂以及網絡色情等現象層出不窮。其中最為顯著的問題之一就是網絡游戲成癮,這部分大學生十分容易出現情緒問題,心理與生理都易出現障礙,嚴重時甚至會產生自殺、退學以及抑郁情緒。
1.3網絡道德問題
所謂網絡道德,是現實社會道德的一種延伸方式,網絡存在的隱蔽性會讓部分大學生忽略對應的規(guī)則約束,無法自覺遵守現實社會的道德規(guī)范。在網絡環(huán)境下,人與人的交往是間接的,當大學生出現自律性降低時,會出現網絡放任與缺乏約束性心理,進而發(fā)生網絡道德問題,比如現實生活人際關系疏遠、網絡行為失范、誠信意識有待加強等。
1.4網絡焦慮問題
網絡焦慮問題是指在實際上網時,大學生缺乏足夠的安全感以及歸屬感,他們過分依賴網絡,會把自己與真實現實社會隔開,把網絡中的某些行為以及心理代入到真實社會中。但其實網絡信息真假難辨,大學生在無法解決現實問題的時候,也會通過上網排解自身焦躁不安的情緒。
2大學生網絡心理問題的矯正策略
2.1創(chuàng)建以及完善大學生網絡教育體系
網絡心理健康問題主要是基于網絡技術的一種產生物,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給予高度關注,及時發(fā)現大學生的網絡心理狀況,完善自身教育體系。首先,開展心理教育的工作者一定要加強自身信息素養(yǎng),不斷更新網絡知識,用更加科學合理的策略開展心理健康問題教育。其次,高校還要重視校園網絡的建設,使大學生能在更加干凈的網絡環(huán)境中養(yǎng)成良好的心理素質以及網絡心理狀況,通過建設校園網絡,可以把部分在外上網的學生轉移到校內,從網絡技術層面對學生的上網環(huán)境進行凈化,開展積極正面的網絡引導,提升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實效。
2.2重視大學生法治道德教育體系的構建
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單一的教育模式,是一種系統性的教育體系,因此教師一定要加強法制教育與網絡道德教育,提升大學生網絡自覺性。首先,教師要加強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由于網絡世界存在比較明顯的匿名性、虛擬性,學生在發(fā)表言論的同時也不需要考慮道德規(guī)范,這種情況容易導致他們放松自身的道德自律。鑒于此,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社會價值以及社會規(guī)范,時常對自身的網絡行為進行反思,堅決抵觸不良思想。其次,教師還要加大網絡法制教育力度。部分學生在學習時能夠獲得較為充實的專業(yè)知識,但是仍有部分大學生缺乏足夠的法治意識,導致大學生網絡犯罪現象屢見不鮮。教師一定要結合社會上真實存在的案件開展網絡法制教育,提升學生法治意識,使學生能在網絡世界中遵守規(guī)章制度,約束自身行為。
2.3在網絡心理健康教育中滲透心理學
很多專家、學者都在不斷探索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問題的矯正策略,但是目前仍沒有十分理想的治療手段。首先,高校一定要結合大學生的實際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健康狀況,建設網絡心理教育網站,在創(chuàng)建網站時,要考慮到網站設計的多元化、豐富性與吸引力,滿足大學生的實際心理需求。其次,教師還要定期開展網絡心理測試,結合網絡訪談、心理測試的方式,與學生面對面交流,客觀真實地了解學生的網絡心理健康狀況,提升教育針對性。最后,教師還要積極開展網絡心理咨詢活動,引導學生利用匿名的方式診斷自我心理健康情況,及時調節(jié)不良心理健康問題。
3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網絡信息技術與人們的生活、生產關系也越發(fā)緊密,對人們的生活方式、生產以及價值觀念都有著較大影響,也不利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高校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充分認識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斷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利用創(chuàng)建網絡教育體系、心理學方法等,提升高校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與效率。
參考文獻
[1]仝宇. 大學生網絡心理問題及其成因分析研究[J]. 中國農村衛(wèi)生, 2018, No.128(02):43-43.
[2]鄭小方. "互聯網+"大學生網絡心理狀態(tài)及教育研究[J]. 浙江萬里學院學報, 2018, v.31;No.142(03):94-97.
(貴州師范大學心理學院?貴州?貴陽?5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