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曉飛 李智慧 韓鳳娟
乳腺癌是發(fā)病率居首位的女性惡性腫瘤,主要治療手段是手術(shù)切除聯(lián)合術(shù)后輔助放化療、內(nèi)分泌治療等。蒽環(huán)類藥物是常用的乳腺癌輔助化療藥物,抗腫瘤作用確切。但是,蒽環(huán)類藥物具有心臟毒性,可引起心肌損傷,表現(xiàn)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臟擴大等,嚴重者危及生命安全[1]。蒽環(huán)類藥物心肌毒性相關(guān)的細胞實驗發(fā)現(xiàn),蒽環(huán)類藥物通過下調(diào)miR-19b 的途徑增加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3,caspase-3)的表達,進而誘導心肌細胞發(fā)生凋亡[2]。當心肌細胞發(fā)生凋亡時,細胞的電位穩(wěn)定性及復極同步性均會發(fā)生改變,通過心電圖檢測Q-T 間期離散度能夠評價心肌細胞的電位穩(wěn)定性及復極同步性。有研究報道,Q-T 間期離散度對蒽環(huán)類藥物引起的心肌損傷具有預測價值[3-4],但Q-T 間期離散度是否與心肌損傷程度及心肌細胞凋亡有關(guān)并不清楚。為了深入闡明Q-T 間期離散度在蒽環(huán)類藥物引起心肌損傷中的評估價值及可能機制,本研究探究了Q-T 間期離散度與心肌損傷程度及miR-19b/caspase-3 凋亡途徑的關(guān)系。
選擇2016年9月2019年12月期間在本院接受術(shù)后化療的80 例乳腺癌患者作為乳腺癌組,納入標準:①經(jīng)術(shù)后病理診斷為乳腺癌[5];②接受含蒽環(huán)類藥物的化療方案,化療周期≥2;③化療前后接受心電圖檢查;④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化療前存在心肌損傷;②同期接受放療;③合并肝腎功能異常。另取同期在本院體檢的60 例健康知情者作為對照組。乳腺癌組年齡41~60 歲、平均(55.85±9.93)歲,BMI(22.38±5.82)kg/m2;對照組年齡40~58 歲、平均(54.344±9.77)歲,BM(I 22.92±7.14)kg/m2。兩組間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乳腺癌組化療前及化療2 個周期后進行心電圖檢查,對照組入組時進行心電圖檢查,每個導聯(lián)測量3 個Q-T 間期,Q-T 間期的起點為QRS 波起點,終點判斷如下:①等電位線與T 波交界處;②等電位線與T 波降支切跡交界處;③T 波與U 波之間的切跡。所測得Q-T 間期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值即為Q-T 間期離散度。
取乳腺癌組化療前及化療2個周期后的血清,對照組體檢時的血清,采用電化學發(fā)光法及配套試劑盒檢測肌鈣蛋白I(cTnI)、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含量。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實驗操作。
取乳腺癌組化療前及化療2 個周期后的外周抗凝血,對照組體檢時的外周抗凝血。首先采用全血RNA 提取試劑盒(北京天根公司)提取外周抗凝血中RNA,而后采用miR cDNA第一鏈合成試劑盒(北京天根公司)進行反轉(zhuǎn)錄實驗,以miR為模板、合成cDNA;最后,采用miR 熒光定量PCR 檢測試劑盒檢測miR-19b的表達水平,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配置反應體系后在熒光定量PCR 儀上進行反應,反應程序為94℃預變性3 min,94℃15 s、60℃40 s 重復40 個循環(huán)。根據(jù)反應的循環(huán)曲線計算miR-19b的表達水平。
取乳腺癌組化療前及化療2 個周期后的血清,對照組體檢時的血清,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試劑盒檢測Caspase-3 的含量。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實驗操作。
采用SPSS 21.0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nèi)化療前后比較采用兩配對樣本t檢驗;相關(guān)性分析采用Pearson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乳腺癌組患者化療前的Q-T 間期離散度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化療后的Q-T 間期離散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乳腺癌組患者化療后的Q-T 間期離散度高于化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Q-T 間期離散度的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Q-T interval dispersion between 2 groups(±s)
表1 兩組Q-T 間期離散度的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Q-T interval dispersion between 2 groups(±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與乳腺癌組化療前比較,bP<0.05
組別乳腺癌組n 80對照組t/P 值t/P 值60時間化療前化療后入組時Q-T 間期離散度(ms)42.83±9.93 51.88±12.18ab 40.49±11.45 1.292/0.199 5.617/0.000
乳腺癌組患者化療前的血清CK-MB、cTnI 含量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化療后的血清CK-MB、cTnI 含量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乳腺癌組患者化療后的血清CK-MB、cTnI 含量高于化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清CK-MB、cTnI 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CK-MB、cTnI between 2 groups(±s)
表2 兩組血清CK-MB、cTnI 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CK-MB、cTnI between 2 groups(±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與乳腺癌組化療前比較,bP<0.05。
組別乳腺癌組n 80對照組t/P 值t/P 值60時間化療前化療后入組時CK-MB(U/L)7.38±2.21 16.61±3.58ab 6.72±2.09 1.790/0.076 19.088/0.000 cTnI(ng/mL)0.072±0.017 0.124±0.024ab 0.069±0.020 0.958/0.340 14.392/0.000
乳腺癌組患者化療前的外周血miR-19b 表達水平、血清Caspase-3 含量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化療后的外周血miR-19b 表達水平明顯降低,血清Caspase-3 含量明顯增加,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miR-19b、Caspase-3 的比較(±s)Table 3 Comparison of miR-19b,Caspase-3 between 2 groups(±s)
表3 兩組miR-19b、Caspase-3 的比較(±s)Table 3 Comparison of miR-19b,Caspase-3 between 2 groups(±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與乳腺癌組化療前比較,bP<0.05。
組別乳腺癌組n 80對照組t/P 值t/P 值60時間化療前化療后入組時miR-19b 1.04±0.21 0.73±0.17ab 1.00±0.24 1.049/0.296 7.792/0.000 Caspase-3(ng/mL)28.49±9.91 44.57±8.49ab 31.29±7.63 1.820/0.071 9.560/0.000
化療前,乳腺癌組Q-T 間期離散度與CK-MB、cTnI、miR-19b、Caspase-3 無明顯相關(guān)性(P>0.05);化療后,乳腺癌組Q-T 間期離散度與CK-MB、cTnI、Caspase-3 呈正相關(guān),與miR-19b 呈負相關(guān)。見表4。
表4 乳腺癌組Q-T 間期離散度與心肌損傷標志物、miR-19b、Caspase-3 的相關(guān)性Table 4 Correlation between Q-T interval dispersion and myocardial injury markers,miR-19b,caspase-3 in breast cancer group
蒽環(huán)類藥物是乳腺癌患者術(shù)后輔助化療常用的藥物,雖然殺傷癌細胞的效果確切,但是也具有顯著的心臟毒性,患者在接受蒽環(huán)類藥物化療期間會發(fā)生心肌損傷并增加多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嚴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準確評估蒽環(huán)類藥物化療期間是否發(fā)生心肌損傷、深入探究蒽環(huán)類藥物引起心肌損傷的分子機制有助于早期預防心肌損傷的發(fā)生、發(fā)現(xiàn)心肌損傷新的防治靶點。
心肌酶是臨床上用于評估心肌損傷的常用指標,但部分乳腺癌患者接受蒽環(huán)類藥物化療期間心肌酶的升高為假陽性,另有部分患者心肌酶正常為假陰性,這給病情評估造成了一定困擾,不利于準確評估蒽環(huán)類藥物化療期間的心肌損傷[6-7]。當心肌細胞發(fā)生損傷時,細胞的電位穩(wěn)定性及復極同步性均會發(fā)生改變,且這一改變的出現(xiàn)可能早于心肌細胞的破裂、心肌酶的釋放,因此對心肌細胞的電位穩(wěn)定性及復極同步性進行評估有助于早期識別心肌損傷[8-9]。Q-T 間期離散度是通過心電圖評價心肌細胞電位及復極情況的無創(chuàng)指標,多項心肌梗死、心肌炎的臨床研究證實,Q-T 間期離散度的增加與心肌損傷的程度有關(guān)[10-12]。
近些年,國內(nèi)有研究采用Q-T 間期離散度來預測及評估蒽環(huán)類藥物引起的心肌損傷[3-4],本研究也將該指標用于乳腺癌患者蒽環(huán)類藥物化療后心肌損傷的評價?;? 個周期后,乳腺癌患者的Q-T 間期離散度較化療前及健康志愿者均明顯增加,表明蒽環(huán)類藥物化療影響了乳腺癌患者心肌細胞的電位穩(wěn)定性及復極同步性。在此基礎(chǔ)上分析Q-T 間期離散度對心肌損傷的評估價值,通過CK-MB、cTnI 兩項指標反映心肌損傷的程度,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乳腺癌患者化療2 個周期后的血清CK-MB、cTnI 含量均較化療前及健康志愿者均明顯增加,表明乳腺癌患者在蒽環(huán)類藥物化療后出現(xiàn)了心肌損傷;并且乳腺癌患者化療后的Q-T 間期離散度與血清CK-MB、cTnI 含量具有正相關(guān)關(guān)系,表明Q-T 間期離散度的增加與乳腺癌患者蒽環(huán)類藥物化療后心肌損傷程度的加重有關(guān)。
蒽環(huán)類藥物心臟毒性的分子機制復雜且未完全闡明,多項研究認為細胞凋亡是與蒽環(huán)類藥物引起心肌細胞損傷密切相關(guān)的生物學環(huán)節(jié)[13-15]。國內(nèi)周琦[2]的細胞實驗發(fā)現(xiàn),蒽環(huán)類藥物通過抑制miR-19b 表達的途徑引起心肌細胞中caspase-3 表達增加,進而促進細胞發(fā)生凋亡。本研究對miR-19b及caspase-3 的檢測發(fā)現(xiàn):乳腺癌患者化療2 個周期后的外周血miR-19b 表達水平較化療前及健康志愿者均明顯降低,血清caspase-3 含量較化療前及健康志愿者均明顯增加,與周琦的細胞結(jié)果[2]吻合,表明調(diào)控miR-19b/caspase-3 凋亡途徑是蒽環(huán)類藥物引起心肌損傷的分子機制之一。在心肌損傷的過程中,部分心肌細胞發(fā)生凋亡會影響細胞電位及復極,本研究通過相關(guān)性分析發(fā)現(xiàn):乳腺癌患者化療后的Q-T 間期離散度與miR-19b 呈負相關(guān),與caspase-3 呈正相關(guān),表明Q-T 間期離散度的增加與乳腺癌患者蒽環(huán)類藥物化療后miR-19b/cas-pase-3 凋亡途徑的改變有關(guān)。
綜上所述,乳腺癌化療患者化療后Q-T間期離散度增加與心肌損傷加重、miR-19b/caspase-3凋亡途徑激活有關(guān),未來檢測Q-T間期離散度有望成為早期評估及預測乳腺癌患者化療后心肌損傷的無創(chuàng)指標,miR-19b/caspase-3 凋亡途徑也有望成為研究蒽環(huán)類藥物心臟毒性分子機制及防治手段的新靶點。